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磷化工产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十二五”规划能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7%的要求的提出,为我国磷化工产业发展趋势的调整指明了方向。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碳交易的概念,并对当前磷化工发展中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背景下,提出磷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具体策略,以实现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马淑杰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23,(2):87-92
面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聚焦我国园区节能降碳改造重点问题和瓶颈,提出能源结构清洁化、能效提升系统化、能源设施集约化、产业结构低碳化、产业链条循环化、节能创新体系化、节能服务专业化、节能管控数字化、节能机制系统化9大路径,以期为园区节能降碳综合改造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能源转型已是各类石油公司共同关注的重点。油气公司发展战略方向的调整纷纷提上日程,企业“转型”成为热门话题。“转型”的本质是能源结构的优化。对此,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不同观点,大型石油公司也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本文研究了在“双碳”目标指导下,中国A公司油气产业的发展策略。通过分析A公司的碳排放现状、碳达峰路径、低碳减排举措和新能源替代技术,展示了A公司如何在全球减碳努力中保持竞争力,提出油气产业低碳减排举措。本研究为A公司提供了具体的发展建议,同时也为同行业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如何在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芜湖市大型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现状中能源清洁利用、原煤洗选的重要性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有必要指导公司从煤炭消费结构的实际情况出发,去除二氧化硫和煤灰,减少污染排放,并有效提高单位能源的热值,节约能源消耗,降低单位消耗。... 相似文献
6.
7.
我国能源分布有“煤多、贫油、气少”的特点,化工产品主要依赖石油化工,而我国石油资源对外依从度非常高,能源安全有着严重的隐患;而煤化工作为石油化工的补充,可以缓解对石油依赖,但煤化工行业高排放、高水耗的特点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通过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提高煤碳清洁高效利用不仅能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而且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入手,把提高能效作为能耗“双控”的主攻目标,加快推动煤化工向低碳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方嘉鸿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17):104-106
石油与化工业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但与此同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时代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得到深入认识,尤其是近些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本文结合当前石油与化学工业发展情况,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入手,总结碳中和目标下,石油化工绿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明旭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13):104-105+110
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必须要推进降碳、减污、扩绿、优化生态建设,前期达到碳达峰,最终实现碳中和。要加强建筑设计与管理,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阵,突出建筑适用功能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 相似文献
10.
11.
12.
卫玉花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22,(3):13-15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从选煤厂规模、原煤入选率、装备、选煤方法及工艺等方面总结分析了选煤行业发展的现状,结合目前选煤行业的不足之处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15.
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对水泥行业的影响,既有碳排放量大、污染防治难度大等负面影响,也有技术装备升级、产业关联加强等正面影响。建材行业设定提前碳达峰目标,将倒逼水泥行业进一步实施技术创新和优化升级,推进我国水泥行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将对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双碳双控即碳达峰、碳中和和能源消费总量、强度双控的顶层设计,旨在解决工业发展伴生的生态环境、能效问题,以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随着国家对环保压力的增大以及燃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必将是陶瓷产业的大势所趋,新建发生炉煤气窑炉会受到地域限制,而天然气宽体窑炉由于产量大,燃气能耗低,电耗低,可以积极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要求,会得到大力发展,也是当下陶瓷行业一个积极可行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煤气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分析了各种煤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煤气化技术的选用原则,展望了未来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煤气化技术将朝着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大型化、高压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的影响正成为人类社会真正关心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将日益严重.因此,碳减排、碳中和将为人类社会带来长远收益,已成为一种主流共识.分析了中国实现碳中和面临的巨大挑战,指出了成本收益法、碳定价法等传统碳中和分析框架的局限,通过引进绿色溢价的概念,阐述了从科技创新、碳定价体系和社会治理3个维度构建碳中和分析理论框架模型,并运用这一框架探讨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降低绿色溢价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