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代文化建筑融糅了中西建筑文化的精髓,是城市特殊历史时期的记忆载体,对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城市符号。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对其保护工作,为历史建筑的改造以及创新再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对挖掘发展地域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阐述了保护济南近代文化建筑的重要性,分析了济南近代文化建筑的发展和变化,探讨了济南广智院的文化表现特征,总结了广智院西方化变异的表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应当对它们进行正确而积极的保护和利用。本文对济南典型的近代建筑—宏济堂第一支店(商埠西号)的历史发展、建筑特色及其现状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针对其具有的重要科技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景观价值,通过现场踏勘、测绘、分析、研究和设计改造,探讨了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的方式方法,通过精心的设计和保护,使宏济堂第一支店焕发新的活力,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获。  相似文献   

3.
杭州作为中国近代边缘城市之一,受到的关注自然没有如上海、天津、汉口等主流城市多.一方面,有关杭州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的论文与专著很少;另一方面,大量的近代建筑与历史街区因为旧城改造的关系而被拆毁.杭州的近代建筑并未一味模仿西方建筑,在中西建筑文化相融合的层面上,可以说表现得更为灵活和自由,更具有民间的创造性.通过亲历调查及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以及实地拍摄杭州现存近代建筑,在中国整个近代建筑发展的大背景中,从杭州近代建筑(1840年至1949年间)发展轨迹中探询其自身特色,并对具有杭州特色的近代化“折衷主义”的三大建筑类型:“中西折衷主义”、“西中折衷主义”以及“洋脸面”作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为切入点,利用归纳法和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西安建筑创作特点的分析,以及西安近代建筑现状和特点的研究,探讨在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老建筑如何进行有效保护、利用和改造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古城风貌保护献策献力.  相似文献   

5.
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中对建筑技术探索的必要性.浅析历史街区旧建筑改造建筑技术弊端及对历史街区旧建筑改造建筑技术的几点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历史建筑保护方法需要引起人们思考。在总结哈尔滨市对历史建筑保护的一些具体做法之后,提出对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见解,并强调历史建筑保护立法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旧工业建筑改造已成为建筑保护和再利用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旧厂房的改造利用,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本文结合吉林机器局的历史意义及现状,对吉林机器局旧建筑提出改造和再利用的构想,并提出了更新策略,引发人们对吉林机器局遗址的关注,促使全社会对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筑改造的大规模实践,近代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也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首先对旧工业建筑遗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建筑及其成功改造实例的分析,对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价值作了初步分析和总结,以期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能够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实践,使这一城市灰色空间的记忆得以留存.  相似文献   

9.
由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王晓鸣教授主持完成的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武汉市旧里弄住宅更新改造合作研究》 ,于 2 0 0 1年 6月 6日通过了专家委员会评审鉴定 .该成果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构成和珍贵遗产———优秀近代里弄建筑进行了跨学科综合性系统研究 ,调查分析了武汉市 2 0 8条近代里弄的历史与现状 ;评价并构建了“汉味”里弄建筑风貌和居住环境特色构成技术系统 ;建立了武汉市“一区、三片、三线”里弄重点保护利用区域、里弄住宅保护改造的基本模式和新技术方法 .并对汉口现存全部旧里弄进行了实态调查 ,提出了加快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历史建筑在城市改造中面临的问题,阐述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性,结合不同要求的改造问题,基于分类处理的思想,对其中仅需内部改造的情况,将柱作视觉上的“弱化”和结构整体上的“强化”,梁则突出其独立承载及与既有砖墙的连接,使得改造后的建筑整体性能及抗震性能得到增强;对外部改扩建的情况,突出施工中既有结构的安全,推荐先施工新建结构,后拆除既有墙体的做法.对这两种情况都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给出详细的做法.对砖混历史建筑改造中基础的处理给出墩基础、组合基础和悬挑基础3种方法,并做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是我们城市建设工作者的目标,但“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发展”是一对矛盾,矛盾中的保护工作应在多个面层上展开,它包括单体的,也包括街区的,还应包括总体格局和大环境以及文化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保护并不意味停滞,而意在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屹立于城市中间,如何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对历史建筑采取更好的保护与再利用,一直是建筑界的热门话题.历史建筑数字化研究就是对历史建筑进行标线、摄影及建模,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现存的历史建筑进行数字化还原,从而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更多的数字资料.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武汉市江岸区为例,分析了大城市老城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律及特色优化.武汉市江岸区不仅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而且浓缩了老汉口的风情,其水环境风韵与近代历史文化底蕴交相深厚,独具特色.要保护和优化江岸区生态环境,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进行水环境修复和特色优化.江岸区水环境修复以建设三金潭污水处理场、生活污水排江及谌家矶防洪排渍等工程为重点.规划汉口江滩景区生态优化、江滩历史建筑群生态优化和中心城区江、河、湖水生态与城市生态的整体优化;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注意再现特色老城历史风貌、老汉口风貌的生态修复与优化的实施重点应放在旧城改造区老汉口“标本”的生态优化、吉庆街民俗文化街环境综合整治与文化品位提升两方面;还应从社区居民容量、社区环境布局、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研究人与环境相和谐绿色社区的建设.江岸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不仅可促进该区可持续发展,还可给全国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生态修复与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今年2月4日-2月16日文成、泰顺发生的珊溪水库一系列地震中受灾的民房破坏调查(现场勘察地震给震中附近的建筑造成的破坏),笔者指出这次系列地震震害较重的主要原因是:近年农村新建的砖混结构没有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墙体违反规范施工;其二,结构设计不合理;其三,地基基础选址不恰当.根据震害情况,最后作者对许多不按规范建设的民房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为今后能最大程度的降低震害,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历史建筑和遗址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近20余年来美国在历史建筑和基址保护方面的发展概况。保护对象已不限于那些上层高雅的大型古老的建筑,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民间乡土建筑也列入被保护的范围,而且不仅要保护建筑本身,还要保护建筑所在的地区、以及其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保护工作已深入到群众之中,形成了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共同开展保护工作的局面。文章还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关于保护历史建筑和基址的规定和条例。  相似文献   

16.
以汉口近代模范区里分福忠里片为例,探讨了汉口里分行列式、周边式、沿街式三种空间布局方式,以及主巷型、网格型及主次巷型的交通组织类型。通过建筑空间组合与利用、立面装饰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汉口里分中西交融的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IL WIS进行城市生态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城市生态敏感度的含义及其特点和ILWIS(integratedlandandwaterinformationsystem)软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路线和空间分析方法.最后,选用武汉市汉口部分地区的卫星影像对其生态敏感度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正交设计的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历史建筑的多重价值属性与特征,建立了由历史延存、建筑技术、社会发展和文化艺术等分价值指标共同构建的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评价流程,建立了基于正交设计的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该评价模型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结合工作经验探讨了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历史建筑和地段是一种宝贵的城市文化遗产,既是旅游观光资源,又可作为城市再开发的资源.笔者以海河意式风情区开发为例,思考旧区改造与文化保护的锲合点,提出发掘历史街区传统的生命力、提升现代城市竞争力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