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辽宁省主栽品种为试材,以减产程度对品种耐旱性进行强、中、弱分类,研究了节水栽培对不同抗旱类型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节水栽培时,总体而言.稻米的整精米率、长宽比降低;强耐旱品种AC%升高,不耐旱品种AC%降低;垩白粒率与垩白面积的变化较复杂,不同抗旱类型间及同一类型内品种间均存在增减变化。GT与GC在不同品种间无一致性反应,并且平均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2.
选用地理纬度相似的中国辽宁省、美国俄亥俄州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分别和中国辽宁省20世纪20年代老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共有趋势是主茎荚数、单株荚数、3粒和4粒荚率、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粒茎比、收获指数明显增加。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和分枝数显著降低。美国新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同期的中国新品种。而中国新品种的百粒重显著高于美国新品种。施肥水平对不同年代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也有一定影响,且美国新品种在高肥条件下比中国新品种表现出更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木瓜蛋白酶和鲜菠萝汁在适宜的条件下对豆乳进行酶解,酶解后,豆乳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但不同的氨基酸增加率不同。经木瓜蛋白酶作用的豆乳,16种氨基酸的增加率从0~66.7%不等。经鲜菠萝汁作用的豆乳,16种氨基酸的增加率从2.07%~470.40%不等。经酶解的豆乳均有一定的苦味,且乳化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SIMCA法用于从非同源蛋白一级序列预测其结构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蛋白质结构类的正确识别对于其三级结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引入先进的算法提高预测精度。使用SIMCA法处理氨基酸组成、自相关系数提取的特征参数以及氨基酸对含量,进行了蛋白质结构类的预测。采用Miyazawa和Jerni—gan的疏水值时,All-α、All-β、αβ类的白检验的精度为89%、91%、89%,它检验的精度分别为74%、87%、91%;引入氨基酸对含量后,All-α、All-β、αβ类白检验精度为86%、89%、90%,它检验的精度为77%、88%、93%。SIMCA的预测结果好于Bayesian识别函数法,氨基酸对的引入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摆秧的产量高于插秧,二的产量均显地高于抛秧,品种间及品种与栽培方式互作间的差异均不显。摆秧的增产机理是秧苗素质好,移栽植伤很轻,分蘖早生快发,最高茎蘖数和成穗率均较高;叶面积指数高,且变化加速度小;在抽穗前比叶重增加快,此后增加慢;在生育后期,叶层面积大且占据层次多,群体基部绿叶面积大,穗层面积大且分布集中,位置偏中上,SOD含量高,丙二醛含量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在两种供钾水平(K,0.5mmol L-1和5.0 mmol L-1)条件下4个不同籽粒苋品种植株体内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同时,还在低钾条件下,测定了不同籽粒苋品种根、茎、叶中矿质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构成情况,结果表明(1)籽粒苋各品种氮、钾含量随着供钾水平降低而减少,一般基因型氮钾含量降幅大于富钾基因型;在相同供钾水平条件下,富钾基因型的氮钾含量均高于一般基因型,而相同基因型的不同品种间氮钾含量则相近.籽粒苋各品种氮主要分布在根和叶中,其次是茎;磷大量分布在根,其次是叶,再次是茎;钾主要存在于茎中,根和叶次之.(2)籽粒苋钙、镁、硫含量随着供钾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富钾基因型镁、硫含量低于一般基因型.籽粒苋不同品种的钙、镁主要分布在叶片中,其次是茎和根;硫在根中的分布最少,叶中最多.(3)不同品种B、Cu、Fe、Mn、Zn等微量元素含量随着供钾水平的降低而升高,灰分含量则降低.富钾基因型B、Fe、Zn及灰分含量都高于一般基因型,而Cu的含量则是一般基因型高于富钾基因型.4个籽粒苋品种的硼、铜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其次是根,茎含量相对前两者要小;铁、锰、锌在根的含量最高,叶片次之,茎最低,根系中铁的含量分别是叶和茎的7倍左右和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插秧量与行距配置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分蘖及穗重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插秧量对水稻茎蘖消长规律存在明显影响,插单苗的在整个分蘖过程中茎蘖量比插3苗的少,最终的成穗数明显要少。其茎蘖消长规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辽粳326和笹优418最高分蘖量和最终有效穗数高于辽优3225,而辽优3225分蘖力较低,则是由于该品种分蘖峰值提前,分蘖两极分化早所致。各种处理成穗率相近,但在不同蘖位的成穗机制上存在差异,插3苗的成穗蘖位较为集中,而插单苗的成穗蘖位分布分散,并造成插3苗的穗重分布比插单苗的分散。杂交稻的穗重变异性大,分布较常规稻分散,具有产生大穗的潜力,而插单苗更利于杂交稻大穗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以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型品种丰锦杂交后代来自同一F4单株的F5世代不同穗型植株为试材,对其茎叶性状和穗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直立穗性状与其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直立穗型植株较矮,叶片短而宽,叶鞘长且上部节间短,而弯曲穗型则相反;(2)不同穗型植株2次枝梗、2次枝梗籽粒、2次枝梗空秕率在穗轴上的分布趋势很相近,但是直立穗型2次枝梗空秕率极显高于弯曲穗型,而1次枝梗空秕率在不同穗型间差异不明显,选育1次枝梗籽粒比率高,2次枝梗籽粒主要分布在上部的直立穗型品种,有利于改善结实性;(3)直立穗性状有可能是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显正相关,杂交稻抽穗后的物质积累优势明显,而高产常规粳稻抽穗前干物质净积累量较大;肥水充足能促进干物质的再分配,增加籽粒产量,肥水不足会对干物质的输出产生抑制作用;水稻叶片的干物质输出和转换率高于茎鞘,对产量贡献较大;直立穗型品种叶片及茎鞘的干物质输出能力均较强,对高产有利。  相似文献   

10.
1991年7月-10月,以“夏丰”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利对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有使节间缩短、增加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及后期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子叶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明显加剧,丙二醛(MDA)含理显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及POD,SOD活性可以作鉴定黄瓜幼苗耐盐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We present the first membrance computing solution to the Subset-Sum problem using a family of deterministic P systems with active membranes. We do not use priority among rules, membrane dissolution nor cooperation; it suffices to control the electrical charges of the membranes and to introduce some counters. The number of steps of any computation is of the linear order (but it is necessary a polynomial-time of precomputed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日本长野县山区蚕桑生产的条件,为使蚕桑业稳步发展,改变桑叶浪费严重和蚕室、蚕具长时间闲置的状况,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蚕农收入,经过反复实践提出了年间8次育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体测定小鼠肌肉组织中钙离子针型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钙离子针型传感器是根据涂丝微电极的原理,以针灸针作为基体,将一定量的敏感材料、增塑剂、添加剂等溶于溶剂中制成敏感膜溶液,采用仿双层类脂膜(BLM)技术使其固定于针灸针尖端上而制成的钙离子针型传感器。用该传感器测葡萄糖酸钙片溶液的钙离子浓度时,其线性范围为10-5~10-2mol/L,响应时间为5s左右。本实验通过将该针型传感器直接插入小白鼠大腿肌肉组织中,在体测定了小鼠服用葡萄糖酸钙片后肌肉中钙离子浓度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中,我们已阐述了键极性诱导指数(PIIB)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还讨论过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与 PIIB 存在着定量关系,本文将主要阐述 PIIB 与某些化合物酸性的定量关系。计算结果表明,一元和二元(取代)脂肪酸等各种有机酸的酸性与其 PIIB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对于南方多云多雨天气的地表农作物类型的探测具有独特的优势。以江苏省海安县为例,基于多极化SAR数据,包括双极化ALOS PALSAR以及全极化Radarsat\|2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针对当地水稻/旱田进行识别。针对双极化SAR数据,利用了其强度信息进行分类识别;而基于全极化数据,除强度信息外,还利用了其SAR信号统计分布概率进行分类规则建立。结果表明:L波段的ALOS PALSAR在识别旱地的桑树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基于两种分类方法的C波段Radarsat\|2数据识别水稻的精度分别为85%和75%,略低于ALOS PALSAR的识别结果(87.5%)。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向饲料中添加黄曲霉毒素(AF)和两种含S氨基酸-蛋氨酸及半胱氨酸,根据生化指标的测定情况,研究蛋氨酸及半胱氨酸对雏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口服AF组肉仔鸡白细胞数目及血清GPT水平明显升高,而红细胞数目以及肝脏GSH水平和肝脏DNA合成量减少。补加蛋氨酸或半胱氨酸则可减轻AF对雏鸡肝脏的损伤,使上述各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A method that is easy to use, rapid, with a low cost of detecting viral nucleic acid in a biological sample represents the essential tool in targeted therapy.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he use of paramagnetic microparticles covered by streptavidin and modified by an oligonucleotide probe with a specific viral sequence labeled by biotin to detec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and influenza virus subtype H5N1. The viral nucleic acids were primarily detected by adsorptive transfer stripping technique coupled with square wave voltammetry using carbon paste, hanging mercury drop or carbon nanotubes-based screen-printed working electrodes. Detection limits were estimated for both sequences down to picograms per 3 μl. To isolate the viral sequences, paramagnetic microparticles covered with biotin-labeled oligonucleotides were used. We calculated the yield of isolation for H5N1 and/or HIV sequences, which was defined as “isolated concentration of viral nucleic acid sequence”/“given viral nucleic acid sequence” × 100. We estimated the yield for both sequences as 59%. Moreover,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human serum, dsDNA and non-complementary sequence of nucleic acids on isolation of viral nucleic acids. We also used carbon nanotubes-based screen-printed electrodes coupled with micro-flow instrument to detect viral nucleic acids. We were able to isolate and detect nanogram amounts of nucleic acids.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三种供试材料:草炭、褐煤和风化煤中提取腐殖酸,采用NH4OAc和EDTA两种解吸剂,研究三种来源腐殖酸对Cu2 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来源腐殖酸对Cu2 的吸附在吸附量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吸附机制却并不完全相同。三种来源腐殖酸对Cu2 的吸附均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和络合(或螯合)作用,其中,草炭和褐煤提取的腐殖酸的离子交换作用显著大于风化煤提取的腐殖酸,而风化煤提取的腐殖酸的络合(或螯合)作用则明显大于草炭和褐煤提取的腐殖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