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好的利用酱渣中残留的蛋白质物质,设计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酱渣.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碱性蛋白酶酶解酱渣的条件参数.在pH、温度、料水比、酶加量、酶解时间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选择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开展响应面分析.通过Design-Export软件分析得到回归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到最优工艺参数是:酶解pH 10.03,温度47.20℃,料水比1:3.39,酶加量200 U/g.在优化工艺参数条件下测得的蛋白水解度为4.45%,与理论预测值相对误差仅0.45%,说明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最优酶解条件的蛋白水解度较对照(2.86%)提高了55.59%.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起泡性较高、泡沫稳定性良好的米渣发泡蛋白(rice dreg foaming protein,RDFP),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脱酰胺米渣蛋白(rice dreg deamidation protein,RDDP)的复合酶水解工艺条件。以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为指标,将碱性蛋白酶分别与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进行复合分步水解RDDP,确定较佳的酶组合为碱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以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了RDDP复合酶分步水解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模型回归相关系数为0.8951,方程显著,拟合性较好,且模型与验证试验结果吻合,可用来进行实际预测。复合酶分步水解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水解时间100 min、复合蛋白酶水解时间80 min、加酶比例1∶1。在此条件下,RDFP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得率分别为368.23 m L,93.87%和89.02%。测定不同p H值时RDDP和RDFP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结果显示p H值8~10时,随着p H值的增加,RDDP和RDFP的起泡性逐渐增加,且在p H值9.5时最高;RDDP的泡沫稳定性逐渐减小,RDFP的泡沫稳定性先增加后减小。在同一p H值时RDFP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明显高于RDDP。  相似文献   

3.
RSM优化碱性蛋白酶提取米渣中蛋白质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渣是以大米为原料生产淀粉以后的副产物,含蛋白质在40%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碱性蛋白酶(A lacase)提取米渣中的蛋白质,研究了pH、酶加入量、温度、液固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确定了米渣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9.2,加酶量(E/S)1.61%,温度50.2℃,液固比9.2∶1,在此条件下米渣中蛋白质的提取率为56.9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P0.01)。  相似文献   

4.
溶解度低和镉含量高是米渣副产物中蛋白质资源利用的技术瓶颈。本试验以高镉含量米渣为原料,选用Alcalase 2.4L碱性蛋白酶,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米渣蛋白质酶解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酶解时间、pH、加酶量和底物浓度为因素,米渣蛋白质可溶性氮回收率为响应值,使用Design Expert 8.0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到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温度60℃、加酶量1.25%、pH 8.0、底物浓度7.5%。此时,米渣蛋白质可溶性氮回收率为49.68%。不溶性酶解沉淀中镉含量为7.71mg/kg,相比米渣蛋白质增加了54.5%;酶解上清液冻干粉镉含量降低至1.43mg/kg,相比米渣蛋白质降低71.3%,验证了蛋白酶不仅可将大分子米渣蛋白质降解成小分子肽,同时也能将镉从米渣蛋白质大分子中解离出来。  相似文献   

5.
以羊血为试材,血红素得率为指标,在加酶量、酶解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等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反应参数为碱性蛋白酶加酶量8000U/g血红蛋白、酶解pH8.5、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h,在此条件血红素得率达到85.3%,即1L羊血可提取3.93g血红素。该法所得产品的安全性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双酶法水解米渣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双酶水解米渣蛋白质,以大米蛋白水解度为考核指标,通过研究确定双酶法水解米渣蛋白最佳工艺及工艺参数.米渣原料经90℃高温水洗两次后,首先按碱性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温度为55℃、pH值为10.0、酶量为6,000μ/g、时间为4h,进行第一次酶解,达到酶解时间后,高温灭酶10min,冷却后调pH为...  相似文献   

7.
米渣浓缩蛋白酶法增溶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骥  姚惠源  陈正行 《食品科学》2007,28(2):214-219
从酶反应动力学的角度讨论了不溶性的米渣浓缩蛋白(RDPC)增溶机理,包括:一部分溶解的蛋白酶与不溶性米渣浓缩蛋白(RDPC)吸附,使不溶性蛋白增溶,另一部分溶解的蛋白酶用来断裂由不溶性蛋白增溶后,溶解于溶液中的片段;反应产物对酶活力的抑制;补加底物的增溶说明了反应体系中有大量溶解的游离态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提示可以用固定化酶的方法来减少产物(低分子量肽段)对酶活力的抑制;动力学反应的初速率方程式为:V0=k2X1mK1[E]0[S]0/1+K1[E]0+K1[S]0X1m=0.8859×[E]0[S]0/1+6.3027[E]0+0.03590[S]0水解产物的凝胶过滤显示,碱性蛋白酶(Alcalase)降解不溶性组分(Pr)有可能符合“Zipper Reaction”模型。  相似文献   

8.
碱性蛋白酶酶解绿豆分离蛋白制备多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杨  江连洲  王梅  刘琪 《食品工业科技》2011,(10):384-387,390
选用Protex-6L碱性蛋白酶对绿豆分离蛋白进行酶法水解生成多肽,以多肽肽得率为考察指标.对其酶解工艺进行研究。基于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酶解条件:pH、酶解温度、底物浓度、加酶量、酶解时间等对酶解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7.1.1软件设计响应面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pH9.37、酶解温度55℃、底物质量分数7.0%、加酶量5000.02U/g条件下酶解4.76h,多肽得率可达到91.37%。  相似文献   

9.
两种蛋白酶对米渣蛋白的酶促降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均可水解从米渣中提取的蛋白质,前者酶解米渣蛋白的效率明显优于后者。通过分析底物浓度、酶用量、溶液酸碱度、酶解温度和时间对酶促降解米渣蛋白效率的影响,得出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各自水解米渣蛋白的最适条件,即碱性蛋白酶作用底物的浓度、酶的用量、溶液pH、酶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0.6%、50U/ml、8.5、45℃和4h;木瓜蛋白酶则依次为0.9%、300U/ml、6.0、70℃和4h。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米渣蛋白糖基化改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米渣蛋白的溶解性,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本文以米渣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利用微波对米渣蛋白进行接枝改性处理,比较分析海藻酸钠:米渣分离蛋白质量比、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pH对接枝度和褐变度的影响,并采用Central Composite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接枝度为响应值,建立米渣分离蛋白与海藻酸钠接枝反应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RDP与海藻酸钠接枝度的最优参数为:海藻酸钠:米渣分离蛋白质量比为1.88:1、pH10.18、微波功率186 W、微波温度77.7℃,在此条件下接枝度为36.87%,与实验设计中心点的最大值37.03%误差在5%范围内。本文所建立的米渣蛋白改性方法不仅用时短、效率高,而且改性效果好,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该试验以水解度和蛋白质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双酶对花生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双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 h、pH 9.0、温度55℃、酶比例(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为2∶3,总酶浓度5.0×103 U/g、底物浓度5%,花生蛋白的水解度(DH)达12.02%,蛋白提取率71.60%,多肽得率达59.58%。同时研究了双酶酶解过程中花生蛋白水解度、pH及蛋白提取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红曲霉菌体滤渣得到高值化利用,对红曲霉菌体的酶解条件进行研究。采用碱性蛋白酶对红曲霉菌体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酶解条件:酶解pH为8.5,酶解温度为55℃,底物浓度为40g/L,酶量为6×104 U/g.干菌体,酶解时间为20h。该条件下,酶解率为25.28%。  相似文献   

13.
用碱法和酶法两步加工米粉,制备大米蛋白.通过研究pH,温度,时间及料液比对大米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稀碱提取大米蛋白的较佳工艺条件为:pH11.0,温度50℃,时间2h,及料液比1:8,然后用碱性蛋白酶对碱提残渣进行二次提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提大米蛋白最适条件为:加酶量1%,pH8.0,时间1h,料液比1:8,温度50℃.两步提取使大米蛋白提取率达到90.49%.  相似文献   

14.
以淡水小龙虾壳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其水解提取虾壳蛋白,以蛋白质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设计试验优化最佳水解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的最优水解条件为:p H 7.5,温度55℃,蛋白酶加量0.3%,水解时间4h,蛋白质提取率高达62.7%。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大米为原料,以蛋白残留率和磷残留率为参考指标,利用碱性蛋白酶制备低蛋白低磷大米粉。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水解温度55 ℃,加酶量为1.2%,时间9 h,pH值10.0,料液比1∶6(g∶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大米粉中蛋白残留率为0.32%,磷残留率为45.65 mg/100 g。  相似文献   

16.
以米糠为原料,采用Osborne连续提取法获得米糠谷蛋白,为改善谷蛋白的功能性,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以溶解度为评价指标,底物中米糠谷蛋白的质量分数、pH值、酶解温度和时间为变量,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中米糠谷蛋白的质量分数28.85%,酶解pH10.76,酶解温度56.79℃和酶解时间2.58h,谷蛋白溶出率理论值可达35.46%,实测值为35.43±0.19%;在此酶解条件下,米糠谷蛋白的NSI值提高了113.85%,EA值提高了76.12%,ES值提高了26.86%,FA值提高了150%,FS值提高了37.38%.  相似文献   

17.
碱性蛋白酶水解鸭骨泥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碱性蛋白酶对鸭骨进行单酶水解研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鸭血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水解条件为:pH值8.0、温度55℃、底物浓度为3.5%、酶底比为3.5%,水解4h,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20.37%。  相似文献   

18.
以沙棘籽粕为原料,首先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沙棘籽蛋白,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pH 10、料液比1∶12、温度60℃、时间60 min;然后用碱性蛋白酶对碱提残渣中蛋白质进行酶法提取,最佳提取条件为:pH 8.5、碱性蛋白酶加酶量240 U/g、料液比1∶10、温度60℃、时间60 min。通过碱、酶两步法提取后,沙棘籽蛋白总提取率为73.86%。对沙棘籽蛋白进行氨基酸分析,其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较大豆分离蛋白更均匀,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  相似文献   

19.
The resource of broken rice is quite abundant, but its exploit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has not been achieved effectively. Producing rice oligopeptides is thought to be a promising way because of their high nutrition value and great health function. At present, the preparation of rice peptides mainly use batch enzymatic hydrolysis. Due to its uncontrollable hydrolysis process, not only oligopeptides but also large quantities of non-oligopeptides were produced. In this study, a manner of ultrafiltration-coupled enzymatic hydrolysis, combining enzymatic hydrolysis with ultrafiltration, was attemp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batch manner. Moreover, a strategy of pre-hydrolysis was used to 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dissolving pH of rice protein and the optimal pH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 ultrafiltration-coupled enzymatic hydrolysis manner had great advantages in producing oligopeptides,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oligopeptides remarkably to above 60 % from below 40 % by batch enzymatic hydrolysis, displaying excellent stability in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harvested peptides at different hydrolysis time and obtaining more antioxidant activity than batch enzymatic hydrolysis. This study made a successful attempt and laid the fou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of applying this method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rice oligopept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