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响应面法对亚临界水萃取法提取木耳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木耳粉末为材料,研究温度、时间、液料比、压力对木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用苯酚-硫酸法检测木耳多糖的含量,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最终确定木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与其他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经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152℃,时间26 min,液料比131∶1(m L/g),提取压力1.0 MPa,此条件下木耳多糖提取率为24.51%。利用亚临界水萃取法,木耳多糖提取率得到大幅提高,与传统的热水浸提法相比提高了3.82倍,为木耳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金盏花颗粒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的基础上,探讨金盏花颗粒尺寸、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次数对叶黄素萃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中心试验设计优化亚临界流体(R134a)萃取富集叶黄素工艺。结果表明:单因素条件下,金盏花颗粒尺寸、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次数均对叶黄素含量富集有一定影响;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三个因素对叶黄素含量富集作用极显著的因素(P<0.01);并对筛选出的三因素进行亚临界流体萃取富集金盏花中叶黄素响应面工艺优化,其最优工艺为:金盏花颗粒尺寸10 mm、萃取时间44 min、萃取压力1.2 MPa、萃取温度39 ℃、萃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亚临界萃取物中叶黄素富集含量可达到32.28%,与预测值相差0.44%,同时亚临界流体萃取叶黄素效果明显高于有机溶剂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本研究可为金盏花中叶黄素的产业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行设计的适合工业化应用的2L 亚临界水提取装置对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亚临界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与其他提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151℃、提取时间21min 和提取压力12MPa,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得率为3.88%;与传统索氏提取法和乙醇回流提取法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所设计的2L 亚临界水提取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牡蛎中痕量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萃取分析的快速、绿色、安全的新技术。方法以新鲜牡蛎作为空白样品基质,以US EPA 16PAHs的加标回收率为实验指标,利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实验,优化亚临界R134a(1,1,1,2-四氟乙烷)萃取牡蛎中PAHs工艺。结果亚临界R134a萃取PAH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6.21 MPa,萃取温度42.7℃,夹带剂用量3.39 m L。在此工艺条件下,16种PAH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15.9%。结论本研究可为实际样品中PAHs的萃取分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主栽杏品种-红心杏仁为研究试材,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采用响应面法对亚临界丁烷萃取杏仁油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运用SAS8.0软件回归分析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料溶比3个因素对杏仁油得率的影响,并对所得杏仁油的质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萃取时间为46min、萃取温度为42℃、料溶比为1∶6.6g/m L,此时,杏仁油的萃取率为88.58%;其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主栽杏品种-红心杏仁为研究试材,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采用响应面法对亚临界丁烷萃取杏仁油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运用SAS8.0软件回归分析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料溶比3个因素对杏仁油得率的影响,并对所得杏仁油的质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萃取时间为46min、萃取温度为42℃、料溶比为1∶6.6g/m L,此时,杏仁油的萃取率为88.58%;其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牡丹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茂君  李静 《食品科学》2014,35(14):53-57
采用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牡丹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制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此法所得牡丹籽油的脂肪酸
组成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强0.5 MPa、每次萃取30 min、
萃取3 次,该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达24.16 %。所得牡丹籽油共鉴定出12 种脂肪酸,主要为亚麻酸(45.412 2%)、
亚油酸(38.119 9%)、棕榈酸(11.124 6%)和硬脂酸(3.648 9%)。其理化指标为:相对密度0.901 3、折光指数
1.474 2、酸值3.25 mg KOH/g、碘值175 g I2/100 g、皂化值176 mg KOH/g、过氧化值1.48 meq/kg。  相似文献   

8.
以富含脂类活性物质的冻干冰岛刺参内脏为原料,建立亚临界萃取冰岛刺参油脂新工艺.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的最佳萃取工艺为料液比(m冰岛刺参:V萃取液)1:3(g/mL)、萃取压强0.4 MPa、萃取次数5次、萃取时间56.18 m in、萃取温度48.55℃,油脂萃取率为23.38%.通过对比不同方法萃取的油脂理化指标及气相...  相似文献   

9.
马钤  郭川川  张峰轶  杨壹芳  熊伟 《中国酿造》2022,41(10):201-206
以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DE)及亚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提取花椒精油。以花椒精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SFE萃取工艺,并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比分析SDE和SFE花椒精油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3次、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0∶2.0(g∶mL)。在此优化条件下,SFE花椒精油得率为15.11%,为SDE精油得率的3.7倍。GC-MS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烯烃类20种、酯类8种、醇类8种、醛类3种、芳香烃类2种、呋喃类2种、酮类2种、萜类1种、酸类1种和萘类1种。SDE和SFE分别检出37种、40种挥发性物质,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精油的组成相似,SFE精油得率较SDE高且留香型持久,是提取花椒精油的有效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余甘子干果粉为原料,研究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工艺中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液料比等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最佳优化工艺参数:余甘子干果粉碎过40目筛,纯水80m L,液料比47∶1,亚临界萃取温度212℃,提取11min,余甘子多酚平均提取率17.08%,实测值与预测值符合良好。高效液相分析表明,亚临界水萃取样品中没食子酸提取率达3.284%,远高于溶剂回流提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具有一定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7.05μg/m L和54.35μg/m L,小于TBHQ和溶剂回流提取样品。体现了亚临界水萃取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亚临界水提取槟榔籽中槟榔碱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nhnken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液料比3个因子对槟榔籽槟榔碱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亚临界水提取槟榔籽中槟榔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44℃,提取时间43 min,液料比35:1(mL/g)。由模型预测提取率为4.23mg/g,验证实验结果为4.25 mg/g,误差仅为0.47%,与预测值较接近,表明模型具有较好预测性。且各因子对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结论亚临界水提取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槟榔籽中槟榔碱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野葛叶叶绿素提取工艺,在超声波辅助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叶绿素提取效果的液固比、超声提取温度、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种类四个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以叶绿素得率为影响值,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野葛叶中叶绿素优化条件为:液固比106∶1(m L·g-1),超声提取温度54℃,超声提取时间31min,提取溶剂种类乙醇∶丙酮(1.9∶1),在此条件下,叶绿素得率可达0.691%。  相似文献   

14.
微波技术提取海带叶绿素及其铜钠盐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素是一种天然的、安全、无毒并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脂溶性天然色素,而叶绿素铜钠盐是由叶绿素经化学处理转变而来的.叶绿素铜钠盐具有色泽亮丽、性质稳定、使用安全等特点.本试验以海带为原料,以95%乙醇为浸提溶剂,采用微波技术提取海带中的叶绿素.以海带与浸提溶剂的料液比、微波作用时间、温度、微波功率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分析确定了单因素的最佳实验条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海带叶绿素的提取条件,并将叶绿素提取液浓缩,皂化铜代,与碱反应成盐,干燥,制备叶绿素铜钠.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提取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次为微波作用时间,而微波功率为不重要因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海带与浸提溶剂的料液比为1g ∶ 2OmL,微波作用时间6min,微波功率300w,温度60℃.该方法与传统加热提取方法相比,具有高效、快速、节约能源等优点.由叶绿素提取液制备叶绿素铜钠,得率为4.53%.  相似文献   

15.
Sub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technology was used to extract oil from Nitraria tangutorum seed. The best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extraction parameters was foun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in a three-variable, three-level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design (BBD). The optimum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an extraction time of 40 min, an extraction pressure of 0.60 MPa, an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44 °C and a raw material particle size of 0.45 mm. Conventional solvent extraction and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were comparatively used. The yield of seed oil obtained using SFE was 12.92%, which was similar to or higher than the other method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seed oil, determined by GC–MS, indicate that its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content was 97%. SFE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extracting oil from N. tangutorum.  相似文献   

16.
李冰 《中国油脂》2015,40(2):19-23
探讨了亚临界萃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原料粒度、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提油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四氟乙烷(R134a)为溶剂、萃取压力1.0 MPa、萃取次数3次下,亚临界萃取文冠果籽油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粒度66目、萃取温度41℃、萃取时间56 min,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97.18%。文冠果籽油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其酸值(KOH)为0.8 mg/g,过氧化值为0.20 g/100 g,总砷含量小于0.01 mg/kg,铅含量小于0.005 mg/kg,溶剂残留未检出,相对密度为0.929 3,折光指数为1.471。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文冠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13种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6.10%)、油酸(28.77%)、亚油酸(45.62%)、二十碳烯酸(6.78%)、硬脂酸(1.7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组分的81.91%。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亚临界水萃取法提取石榴叶总酚,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分析法,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自变量,考察其对石榴叶提取物中总酚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方差分析优化其工艺。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对实验拟合较好,可以对石榴叶中总酚含量进行很好的分析和预测;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34℃、提取时间31 min、液料比52∶1 m L/g。在该条件下,石榴叶总酚含量为169.24 mg GAE/g,与预测值173.31 mg GAE/g基本一致。通过与溶剂加热回流法相比较,亚临界水提取可明显提高石榴叶总酚的含量,并缩短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羊肚菌蛋白质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羊肚菌蛋白,以蛋白得率为指标,考察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和pH对羊肚菌蛋白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对提取工艺试验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羊肚菌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 (g:mL)、超声时间60 min、提取温度60℃、pH 12,在此条件下蛋白得率为(32.56±0.50)%,与预测值32.99%接近。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Y=32.56+0.97A 1.21B~+1.24C 0.2AB 1.07AC 1.45BC 1.86A~2 4.26B~2 1.87C~2,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羊肚菌蛋白得率,其中各因素对蛋白质得率影响的大小依次为:pH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结论本研究为羊肚菌蛋白的提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