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及组织观察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及方式对Al-0.8Mg- 0.66Si-0.3Cu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合金的硬度值先增大,达到峰值后合金进入过时效阶段,硬度值逐渐减小;在200℃高温时效时,有双峰现象出现,这主要是与θ′相的析出有关;合金较适宜的固溶-时效制度为520℃?50 min固溶水淬、200℃?1h 时效;通过三种强化工艺结果比较可知,合金经固溶时效、冷轧后二次时效后获得最佳的室温力学性能,即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可达392MPa、11.60%。  相似文献   

2.
探讨时效温度及变形量对Cu-0.40Cr-0.67Zr-0.021Y合金显微硬度及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950℃×1h固溶处理后在480℃时效+40%变形×0.25h,可达到较好的硬度和导电率,分别为133HV和82.83%IACS。  相似文献   

3.
通过力学性能、电导率测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能谱分析(EDX)及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观察, 分析研究了固溶处理对Al-Li-Cu-Mg-Ag-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固溶时间为30 min时, 随固溶温度升高, 合金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先升高后降低, 520 ℃固溶温度下合金的力学性能最好; 520 ℃下, 随固溶时间的延长, 合金力学性能也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520 ℃/30 min固溶处理的合金能获得最佳时效组织模式, T1相数量多、尺寸细小、弥散分布, 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在此固溶制度下合金的断裂机制呈现穿晶断裂和沿晶分层断裂的混合断裂模式; 固溶温度为525 ℃时合金有局部过烧现象。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比较合金的室温时效强度、硬度和延伸率,观察合金的微观组织形态和断口形貌.测试固溶温度对于合金时效硬度的影响。研究低锑合金添加稀土元素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稀土的低锑合金较普通低锑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塑性.时效对低锑合金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固溶处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稀土铅锑合金的硬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固溶、时效工艺参数对挤压后再模压的喷射共沉积7075/SiCp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确定了该材料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即固溶温度465 ℃, 固溶时间90 min; 时效温度125 ℃, 时效时间20 h。试验结果表明, 峰时效的硬度值为230.2, 与相应的原始硬度比较增幅为120.2。  相似文献   

6.
王学政  赵明 《有色金属》2006,58(1):46-48,68
用正变试验和极差分析法优化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热处理工艺参数。时效温度对SiCp增强铝硅合金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起主要作用,其次是固溶温度。热处理前后SiCp增强铝硅合金复合材料的硬度增加了39%~46%。以固溶温度500℃、固溶时间2h、时效温度为175℃、时效时间12h工艺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硬度最佳。  相似文献   

7.
冷变形与时效热处理对CuCrZr合金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家  王艳 《有色金属》2005,57(3):31-33
研究CuCrZr合金在不同形变量与时效热处理制度下的组织及硬度变化。结果表明,冷变形与时效热处理均能有效提高CuCrZr合金的硬度,固溶处理的CuCrZr合金冷变形后再经时效处理,叠加效果更加显著。时效处理温度在480℃时合金硬度呈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8.
马冬  张建新 《矿冶工程》2023,(5):140-143+148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铸态Mg-5Sn-1.5Al-1Zn-1Si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处理时,随着固溶时间延长,合金枝晶逐渐溶解、晶粒逐步球化,适宜的固溶处理制度为510℃×8 h,此时合金组织分布均匀,析出少量细小的二次颗粒相,延伸率较高;合金适宜的时效处理制度为200℃×16 h,此时偏聚在晶界处的合金相析出迁移,晶界清晰,组织均匀度高,合金屈服强度达到136.3 MPa,较铸态提升16.5%。510℃固溶8 h+200℃时效16 h处理后,组织均匀度和弥散程度进一步提升,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达到178.2 MPa和59.6HB,相对铸态合金分别提升了21.6%和23.4%。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方案对7A04铝合金进行多向锻造,并对多向锻造后的试样分别在465、475和485℃下进行固溶处理和时效,分析比较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85℃固溶处理和时效后的合金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合金在380~420℃温度范围内经过三道次多向锻造,再经485℃固溶处理45 min和130℃时效处理16 h,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此时σ_b为595.8 MPa,σ_(0.2)为511.5 MPa,δ为14.98%。  相似文献   

10.
王淼  刘强  李天景 《矿冶工程》2021,41(5):163-165
研究了6061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FSW)焊缝单级时效和二级时效处理后组织与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FSW焊缝固溶后自然时效处理,硬度为52HV,抗拉强度200 MPa;6061铝合金FSW焊缝固溶后再经(180 ℃×6 h)单级峰时效(T6态),硬度为93HV,抗拉强度为320 MPa,伸长率为12%;6061铝合金FSW焊缝经120 ℃×4 h+180 ℃×4 h二级峰时效处理后,硬度为112HV,抗拉强度为375 MPa,伸长率为11%。二级峰时效的试样组织中出现了条絮状析出相,并与针状析出相发生缠结,对位错移动产生阻碍,这是铝合金FSW焊缝经二级峰时效后强度和硬度比单级峰时效更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SEM、XRD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形变对固溶态Cu-Ni-Si-Co合金析出过程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预变形可促进时效过程第二相的析出,尤其在时效初期表现更显著,但易导致过时效;经过60%冷变形+450℃×1h时效后,合金硬度比直接时效态高近44.5%;导电率随时效过程进行均呈先急升后缓的变化,两者最大仅相差4.7%。综合比较分析,经60%冷变形+450℃×1h时效,合金可获得较优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的固溶时效热处理方案处理6013铝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维氏硬度计及拉伸实验机等分析仪器,研究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对6013铝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氧化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温度越高,或者固溶时间和时效时间越长,铝合金中Mg_2Si析出强化相的尺寸越细小,分布越均匀,铝合金的拉伸性能越高,阳极氧化膜越透亮;在550℃固溶30 min及170℃时效30 h的条件下,6013铝合金可以获得最优的力学性能,其维氏硬度值为131、抗拉强度为388.1 MPa、屈服强度为368.5 MPa、伸长率为10.5%,同时铝合金还具有优异的氧化效果,阳极氧化膜通透清亮,满足3C产品对铝合金外壳力学性能和阳极氧化膜质量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用金属注射成形技术制备了17-4PH不锈钢的拉伸试样,经真空烧结及时效处理,测试了四种状态下合金的金相组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及延伸率.结果表明:在烧结状态下17-4PH的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共存,抗拉强度为926 MPa、屈服强度为760 MPa、硬度为27HRC、延伸率为6%;通过固溶处理后合金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及奥氏体共存,虽然强度和硬度有所下降,但延伸率升高;通过固溶及加低温时效处理后,合金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同时随着富铜相的析出,其强度及硬度均提高;在固溶及高温时效后再经150℃保温10min,得到塑性很好的17-4PH试样,其金相组织以奥氏体为主,抗拉强度为753 MPa、屈服强度为582 MPa、硬度为16HRC、延伸率为15%.  相似文献   

14.
王鹏  刘冠华  刘志义 《矿冶工程》2019,39(6):115-119
通过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室温拉伸试验研究了固溶温度对Al-Cu-Mg-Ag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固溶温度提高(500~520 ℃), Al-Cu-Mg-Ag合金在190 ℃/2 h时效过程中析出的Ω相数量密度逐渐增加, 而且Ω相的大小更均匀, 从而导致合金的强度和热稳定性逐渐提高。热暴露(200 ℃/1 000 h)后, Ω相数量密度显著下降, 从而导致Al-Cu-Mg-Ag合金的强度大幅下降。在热暴露过程中, Ω相的直径方向增长速率远远大于厚度方向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对含钪Al-Cu-Li-Zr 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室温拉伸实验, 研究了固溶热处理制度和时效前预变形对Al-Cu-Li-Sc-Zr 合金拉伸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提高固溶温度或延长固溶时间可以促进过剩相的溶解, 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时效前适量的预变形促进T1相的大量、弥散、细小析出, 显著提高合金强度。过大的预变形量使T1相变得粗大且分布不均匀, 合金强度降低。合金适宜的固溶制度为530 ℃保温60 min, 冷水淬火, 适宜的预变形量为3.5%。  相似文献   

16.
张俊  宋练鹏  袁远 《矿冶工程》2008,28(5):86-88
研究了在确定固溶条件下预冷变形-时效处理工艺对Cu-Co-Cr-Si合金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其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固溶温度为980 ℃, 固溶时间1 h条件下, 最佳的形变热处理工艺为50%预冷变形之后480 ℃时效4 h。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相对电导率分别达到521 MPa, 469 MPa, 10.9%和51.9%IACS。在合金成分设计中降低了Si含量, 使合金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电导率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17.
Cu-Ti合金作为导电弹簧,互联接插件等重要元器件的制备材料,其大规模工业制备方法和热处理工艺仍是当前铜合金领域亟需开发和推进的重点。本文采用具有工艺简单、环保节能、成本低廉等优点的铝热法制备了Ti含量分别为1.0 wt.%、4.5 wt.%、10.0 wt.%,即成分区间较大的Cu-Ti合金,且进一步采用固溶和时效处理来调控合金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时效态的Cu-1.0 wt.%Ti和Cu-4.5 wt.%Ti合金中Ti元素主要呈固溶状态,只有非常少量尺寸较小的析出相,而Cu-10.0 wt.%Ti合金中存在大量尺寸较大的Cu4Ti相析出。随着T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导电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而硬度和强度则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对于成分相同的合金,相较于固溶状态,时效后导电率先略微下降然后上升,450 °C时效4 h后,三个成分合金的导电率均高于固溶态合金;450 °C时效2 h后,Cu-1.0 wt.%Ti和Cu-4.5 wt.%Ti合金均获得了硬度、强度和延伸率的最大值,Cu-10.0 wt.%Ti合金的硬度和延伸率也获得了极大值,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则是随着时效时间呈略微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大气熔炼制备了0.11Ti和0.21Ti含量Cu-Cr-Ti合金铸坯,经热轧-固溶-冷轧-时效工序制备带材,研究不同Ti元素添加量和热处理工艺对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400℃/8h时效工艺,Cu-0.55Cr-0.11Ti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硬度、电导率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25HV、72.3%IACS和517MPa,采用450℃/4h时效工艺,Cu-0.48Cr-0.21Ti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合金硬度、电导率和抗拉强度分别为为126HV、52.3%IACS和523MPa,时效态两种合金在500℃保温1h硬度仍高于初始硬度85%;Ti元素含量的提高对时效态Cu-Cr合金的导电性能影响显著,Ti元素含量从0.11%提高至0.21%,峰值时效态合金的电导率提高了28.4%,Ti元素对合金硬度和强度的影响不大;Cr元素在Cu-Cr-Ti合金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第二相粒子,Ti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溶质原子,立方相的形成是合金高温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Cu-Cr-Zr-Mg合金的变形时效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Cu-0.3Cr-0.15Zr-0.05Mg合金硬度、导电率分析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冷变形和时效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加工变形产生的位错。加速Cu-0.3CF0.15Zr-0.01Mg合金的时效过程。大幅度提高合金的导电率和硬度.在时效的初期尤为明显。合金固溶并80%形变后在470℃时效2h导电率和硬度分别达75.1%IACS和156.1Hv,60%变形500℃时效0.5h导电率和硬度分别达73.3%IACS和165.7Hv。  相似文献   

20.
LD5铝合金超塑性变形的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韩建业 《有色金属》2006,58(3):20-22
研究LD5棒材超塑性变形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LD5铝合金棒材经过495℃×3h固溶、390℃×4.5h过时效+360℃自由镦拔的预处理后,当超塑性变形温度为455℃时,拉伸最佳的变形速率为3.35×10-3mm/s,最高伸长率为475%,相应的流动应力为17MPa。当超塑性变形温度为460℃时压缩最佳的变形速率为2×10-2mm/s,最大伸长率为598%,相应流动应力为21MPa。预处理方法是提高LD5铝合金塑性、降低变形抗力的高效、低成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