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介绍了阻燃理论和国内外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研究现状,概述了汽车内饰阻燃材料、阻燃整理剂开发和阻燃整理等技术措施,以及汽车内饰材料阻燃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阻燃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阻燃剂在造纸行业中的发展过程、阻燃纸类的应用、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和阻燃评价方法。从纤维的阻燃改性、难燃纤维阻燃、填料阻燃和涂料阻燃等方面论述了阻燃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并对以上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纺织品纤维的燃烧过程、阻燃机理和常用阻燃整理剂的类型和应用情况,介绍了阻燃纤维生产和纺织品阻燃整理的基本情况,展望了纺织品阻燃整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锥形量热仪(CONE)测试研究了3种市售阻燃人造板的燃烧残碳形貌、质量损失情况、热释放和烟生成情况,并通过有效燃烧热分析了3种阻燃人造板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锥形量热仪能很好地测试3种阻燃人造板的阻燃性能,其中阻燃板C(镁系无机胶黏剂,不添加阻燃剂)相比阻燃板A(脲醛树脂,添加阻燃剂)和阻燃板B(脲醛树脂,添加阻燃剂),其热释放量和烟生成量低,燃烧后质量损失少,残余碳形态完整,具有更好的阻燃和抑烟性能;阻燃板A和阻燃板B,在燃烧前期为气相阻燃机理,后期为凝聚相阻燃机理,阻燃板C在燃烧过程中为凝聚相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5.
非织造布阻燃整理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非织造布的阻燃技术,包括阻燃机理、阻燃剂、阻燃工艺和评价标准等,以及阻燃非织造布的应用领域,展望了非织造布阻燃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真丝绸阻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真丝绸织物的性能特点和阻燃机理,以及真丝绸织物的各种阻燃方法与真丝绸织物阻燃所用阻燃剂的种类,总结了真丝绸阻燃整理的发展历史。并指出目前真丝绸阻燃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真丝绸阻燃整理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阻燃整理技术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工作者在阻燃整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就阻燃机理、新型阻燃剂及阻燃方法(微胶囊包覆阻燃剂法、物理处理诱导接枝阻燃整理)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目前阻燃整理存在的问题:棉织物的耐久阻燃整理,低甲醛或无甲醛阻燃整理,无卤阻燃剂开发,低毒、抑烟阻燃剂的开发,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等.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阻燃剂的开发、阻燃剂的整理技术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阻燃机理,介绍了皮革阻燃工艺,列举了皮革阻燃性能的评价指标,总结了阻燃皮革的应用领域,并对阻燃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董召虹  孙莎莎 《国外丝绸》2010,(5):33-36,40
总结了阻燃锦纶纤维的阻燃机理,介绍了锦纶织物的阻燃技术及研究进展,对阻燃锦纶织物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探讨阻燃粘胶混纺纱的性能及降低纺纱成本的途径。对比测试了磷系阻燃粘胶纤维和硅系阻燃粘胶纤维的表面形态、强伸性及摩擦因数,纺制出了不同混纺比的磷系阻燃粘胶硅系阻燃粘胶混纺纱,并测试分析了各混纺纱的强伸性、吸湿性和阻燃性。指出:阻燃粘胶纤维强力较低,摩擦性能较差;阻燃粘胶纱线强力较差,吸湿性较好,阻燃性随着磷系阻燃粘胶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综合各方面性能及成本因素,磷系阻燃粘胶硅系阻燃粘胶混纺纱选择磷系阻燃粘胶混纺比为70%~80%时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为赋予涤纶/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采用生物质植酸和尿素合成植酸铵盐,通过轧—烘—焙工艺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合成阻燃剂植酸铵盐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热释放性能、阻燃性能及其阻燃机制。结果表明: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较好,极限氧指数升高至25.6%,在垂直燃烧测试中能够自熄,炭长降低为12 cm,满足GB/T 17591—2006《阻燃织物》中B1级阻燃性能的要求;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提高,热释放能力降低;植酸铵盐主要通过膨胀型阻燃机制提高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长效阻燃、高强、耐磨且服用性能好的织物,将芳纶1414、阻燃粘胶与阻燃锦纶3种本质阻燃纤维混纺织造,探讨了混纺比、纱线捻度、织物组织结构和黏合剂种类对纱线及其织物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1414/阻燃粘胶/阻燃锦纶(30/45/25)混纺纱线同时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阻燃锦纶的加入使三元混纺纱线断裂强度相比芳纶/阻燃粘胶二元混纺纱线提升56%,耐磨次数提升58%,其纱线的力学性能随着捻度增加先增强后降低,峰值捻度为680捻/m;织物采用斜纹组织结构时,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优于平纹和缎纹组织;采用非离子型丙烯酸酯共聚物G-BD作为印花浆料黏合剂,可使得到的高强耐磨阻燃织物水洗20次后变色牢度级数仍保持在2级以上。  相似文献   

13.
方寅春  陈吕鑫  李俊伟 《纺织学报》2022,43(11):113-118
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同时具有阻燃和超疏水功能,以生物基的壳聚糖(CS)和植酸(PA),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上构建阻燃涂层,并采用含氟的超疏水整理剂处理涤/棉混纺织物。测定了织物的阻燃和超疏水性能及热稳定性;并观察了阻燃处理前后织物及其垂直燃烧后残炭的外观形貌。结果表明:经CS/PA阻燃处理后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值)可以达到30.6%,经超疏水处理会使其LOI值有所降低,但静态接触角可以达到150°以上,可获得阻燃超疏水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水洗耐久性;织物经阻燃超疏水处理,有利于提高其高温稳定性和促进其成炭,CS/PA阻燃涂层可发挥膨胀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华清  闫红强 《纺织学报》2021,42(4):132-138
为解决苎麻纤维易燃烧和使其增强复合材料阻燃性降低的问题,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以生物质来源的海藻酸钠(SA)、聚双酚酸苯基磷酸酯(poly(DPA-PDCP))为聚阴离子电解质,聚乙烯亚胺(PEI)为聚阳离子电解质,在苎麻织物表面构筑了(SA/PEI/poly(DPA-PDCP)/PEI)n三组分阻燃涂层,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微型量热仪、垂直燃烧测试仪等对其形貌、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苎麻织物表面构筑了一个多层、厚且致密的(SA/PEI/poly(DPA-PDCP)/PEI)n阻燃涂层,该阻燃涂层可明显降低苎麻织物的热分解速率,燃烧时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厚且致密的膨胀型阻燃炭层,可有效地隔热隔氧,提高苎麻织物的热稳定性和成炭能力,并赋予其优异的阻燃性能,解决苎麻增强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MgCl2为原料制备Mg(OH)2晶种,采用二次生长法得到Mg(OH)2阻燃棉织物[Mg(OH)2负载棉织物]。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阻燃棉织物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g(OH)2为六方结构,均匀地附着在棉织物表面;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和耐水洗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g(OH)2负载棉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和耐水洗性能,火焰移开后无明火燃烧,阴燃时间仅为2 s,燃烧部分成炭并基本保持了原有形貌。Mg(OH)2负载棉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主要归因于Mg(OH)2分解后产生水和MgO可吸收热量,并避免直接燃烧棉织物。  相似文献   

16.
杨莉  张艳艳  杨稳  苏瑞 《纺织学报》2017,38(8):62-67
为研究聚酰亚胺纤维作为纺织服用纤维的热舒适性能,分别以聚酰亚胺纤维和聚酰亚胺针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重分析仪研究纤维的热力学特征,并对纤维的耐热性能进行测试,同时讨论织物结构对聚酰亚胺针织物阻燃性、保暖性及透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服用聚酰亚胺纤维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在570℃左右开始发生热分解,在200℃下强度损失率较低,处理1.5 h后纤维强度仍可保持原纤维强度的80%左右;聚酰亚胺纤维织物有较好的阻燃性能,其极限氧指数均大于45%,且随织物面密度的增加,阻燃性增强;聚酰亚胺织物的保暖性受织物结构影响较大,对于结构稀松的织物,随透气量的增加保暖性不断下降,同时还受织物厚度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厚度对织物保暖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步法合成涤纶耐久阻燃剂TEX-3,并将其用于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分析阻燃剂用量、工作液pH值、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对阻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阻燃剂用量为150 g/L,工作液pH值为6时,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达到国家标准B1级)和优异的耐水洗性能(可耐50次以上水洗),且不影响织物的色泽和手感。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纺织品的阻燃耐久性、耐水洗性,解决传统阻燃改性手段无法满足绿色、环保理念的矛盾,进一步拓宽光诱导表面改性制备阻燃织物的技术手段、研究领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阐述了光诱导表面改性技术的反应机制、涂层阻燃机制、表面后整理方法,介绍了光诱导改性阻燃在棉、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等织物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阻燃改性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的发展重点将是扩大光诱导的光源,尤其是能量低、生物安全的自然光;光诱导的可控聚合技术将有望成为实现织物表面阻燃涂层设计与可控生长的重要技术方法,以此推动光诱导表面处理技术在功能性阻燃织物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微胶囊技术在棉织物阻燃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乙烯三胺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利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磷酸酯阻燃剂微胶囊,借助红外光谱仪、生物显微镜等对微胶囊制备的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利用制备的阻燃剂微胶囊与丁烷四羧酸联用,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对阻燃整理后棉织物进行了热分析(TG)和阻燃性能测试,阻燃性能优异.且织物白度和吸湿性保留率良好.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电磁屏蔽织物常用机织方法实现,其服用性较差且功能单一,因此,开发出舒适性好且具有阻燃性能的电磁屏蔽织物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文章采用芳纶不锈钢复合纱进行针织面料设计,通过改变织物组织结构、层次配伍的方法,使用电脑横机编织了不同的针织组织,测试并分析织物电磁屏蔽效果及影响因素,同时测试织物的阻燃性和耐水洗性。实验结果表明:芳纶不锈钢复合纱针织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性和耐水洗性,织物的结构是影响电磁屏蔽效果的主要因素,且通过结构优化的织物其电磁屏蔽效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