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阳子 《园林》2001,(11):42-43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隅,三面环山,东临东海,瓯江贯穿全境。它位于东经120°31′,北纬28°01′,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7℃,年降水量1966毫米,无霜期275天。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故有“温州”之称。温州是浙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近年文成珊溪水库工地发掘的大量文物资料证实,温州早在商代即开始发展。故史称  相似文献   

2.
阳子 《园林》2001,(12):44-45
温州盆景风格特色的形成,有其深厚的传统基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自宋以来,温州群众一直喜爱、讲究对松类盆景的欣赏和造型。从南宋王十朋《岩松记》对松树盆景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阳子 《园林》2002,(1):41
温州的杂木盆景,在乐清的雁荡山区和永嘉的括苍山区最为普及,人们就地取材,开发了杂木盆景.在市区杂木的爱好者终为少数.  相似文献   

4.
5.
阳子 《园林》2001,(11):44
三树素材高瘦僵直,如单独造型几无可取之处。作者将三树组合在一起,却各得其妙。两树紧贴,一树略远,疏密相间,高低有序。枝条层片处理上密下疏,伸展自然,争让合理,藏露有法。丛林体势生动活泼,树冠左放右收,静中有动,似闻涛声依旧。  相似文献   

6.
《园林》2000,(7)
韦金笙,1936年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苏州农校园艺专业至扬州市园林处工作,曾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扬州市园林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96年退休后被聘为技术顾问。现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及扬州市花卉盆景协会副理事长。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遣产。韦金笙一到扬州,就被传统花卉盆景所吸引,满腔热情致力于扬派盆景剪扎技艺的研究。他受黄山迎客松启发,简化扬派  相似文献   

7.
阳子 《园林》2001,(12)
景名:高风亮节树种:五针松规格:76厘米×70厘米作者:胡向荣这是一盆高干合栽作品。素材通直平淡异常。然作品端庄稳重,老态龙钟。选材和布局成熟、规范。两树一高一  相似文献   

8.
施奠东 《园林》2001,(9):40-40
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盆景艺术源远流长,南宋吴自牧所著《梦粱录》记述了当时盆景生产的盛况:“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园皆植怪松异桧,四时奇花,精巧窠几多为龙蟠飞禽走兽之状”。明代浙东鄞县人屠隆在《考槃余事》一书中提到“盆景自古以天目松为最古雅”,并以宋之时期四位画松名家的表现手  相似文献   

9.
尹求问 《园林》2001,(8):38
杭州盆景在制作中除推敲通常的虚实、疏密、轻重、藏露这些矛盾的对立统一外,还特别注重把刚柔、荣枯、动静这三对矛盾作为重中之重来加以协调中和。杭州的盆景艺人在主观上希望能够避免极端,因为过犹不及,当时觉得是“时髦”的,回过头去看,也可能是一种弊端。杭州树木盆景从主干定势、到分枝布局、到结顶处理,都比较注重  相似文献   

10.
11.
《园林》2001,(6)
杭州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又是长江三角洲的南陲重镇,更是闻名于世的风景旅游文化名城。杭州的盆景事业素来发达,具有悠久历史。自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所留下的有关“盆玩”、“供石”之类的诗行足以证明早在中唐时期就已有雅石、盆玩之类的雅事在杭州民间与士大夫阶层流行。北宋末年,“花石纲”事件诱发浙西方腊起义,足见杭州及其周围地区奇峰怪石、盆栽盆玩等类资源之盛。南宋吴自牧所著《梦梁录》还具体描述杭州盆景生产盛况:“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园皆植怪松异桧,四时奇花。精巧窠几多为龙  相似文献   

12.
13.
小型盆景以其造型小巧玲珑,形态潇洒多姿而取胜。材料多选择株矮叶小,姿态优美,易于造型的植物,常绿或落叶不论,而木本、萌发力较强、耐瘠薄的植物更宜。植物材料来源:可野外挖掘,如金雀、枸骨、榆树、雀梅、六月雪、火棘、竹类、槭树类等,挖掘时间一般在二月底前后,挖来种植1年左右即能使用:也可人工繁殖,如五针松、锦松、罗汉松、真柏、红枫、伽罗木等,通过播种、扦插和嫁接等方法成苗,但至少需要培养3年左右才能使  相似文献   

14.
汪彝鼎 《园林》1997,(4):46-46
硬石的外形千变万化,而软石的内在结构却难以捉摸,创作前要有一个周密的设想去指导选石加工是比较困难的,只能作一般性指导,有目的地去选取材料。近景先选主峰,首要条件是形态生动、高瘦比例合理(自身的各种对比变化要舒适),太厚底脚无法变化,太薄缺少精神气质,应该上部丰满、纹理清晰,中部细削有力,下部平展有序。有了主峰再选配峰,配峰  相似文献   

15.
邵忠 《园林》1999,(6):42-43
朱子安(1902~1996年)幼年随父从艺,早在30年代,即与周瘦鹃结为艺友。1956年朱子安经周瘦鹃介绍参加园林工作,专事盆景。他在盆景培植与制作技艺上,大胆改革,推陈出新,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确立了苏州盆景在中国盆景艺术界中的显著地位,并在历次省和全国盆景展览、评比中屡屡获奖。1989年9月国家建设部授予朱子安“盆景艺术大师”称号,为当代苏州盆景艺术的“巨匠”。朱子安艺术创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信史可证,自宋以还,两浙盆景历来以松类造型驰名,加以浙北天目山区、浙东宁波地区向来盛产松类盆景造型素材,而杭嘉湖一带在宋元时代即画松名家辈出,自然与人文因素交融,故杭州盆景艺人向来热衷于松类盆景,决非偶然。杭州松类盆景的造型意趣,重在求风骨,尚气韵,贵苍劲峻峭,传山川树木之神。杭州盆景艺人每每“犯禁”,他们有时不尊重传统藩篱而随心所欲,以逞一己  相似文献   

17.
周瘦鹃先生(1895~1968年)是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著名爱国作家,也是中国的一代盆景艺术大师、苏州盆景艺术流派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早在20年代,周先生在上海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编辑时,正是国事维艰、风雨飘摇的历史大变动时代,他怀着“新闻救国”的信念,祈求匡救时弊。而九·一八事变后,他感慨国事日非,文笔不济于世。30年代初,他投笔毁砚,将自己卖文所得积攒起来的钱,在苏州王长河头,买了一块废院,营“紫罗兰庵”,广蓄古今书文艺玩,亲手培植花木,制作盆景,陶醉其间,致  相似文献   

18.
微型盆景的起源及其发展微型盆景,又称指头盆景、掌上盆景、袖珍盆景,是盆景艺术的发展创新。追溯微型盆景的历史起源及其发展,远可以从出土的汉代文物山形陶砚,唐墓壁画中的仕女乎托盆景,及至元朝高僧韫上人刻意创新制作出当时的微型盆景,称之谓  相似文献   

19.
一般制作丛林式树桩盆景,多采用单一的树种,以期在整体质感上取得和谐统一。其实在大自然中,由单一树种形成的纯林并不多见,多数林相则是以混交的形式存在着。中国绘画艺术中也有“杂树画法”的专论。盆景艺术是大自然中山水树木的缩影,故而多树种丛林式盆景的创作日渐得到盆景爱好者的  相似文献   

20.
《园林》1998,(2)
较之单株盆栽更接近自然的丛林式盆景,以丰富多采的构图,贴近生活的情趣而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它对材料的要求不是太高,有时不中看的单株,甚至残枝败干,放在丛林之间,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故对缺少自然资源的上海地区来说更为适用,是一个理想的盆景形式。丛林式盆景一般都以直干为主,但景观需要,也可配以少量斜干,但要用得自然。常用的形式有垂直式、倚斜式直斜结合式、蟠曲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