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气藏静动态特征对气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气藏排水采气动态进行了预测,提出了进一步实施排水采气是提高气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须二气藏为一非均质性较强的边水气藏.边水气藏开发过程中,因井底压力和产气量低,气井携液能力变差,井筒积液不断增多,导致部分产水气井间歇生产甚至水淹停产,严重降低了气井产能及气藏的采收率.快速有效地排液生产是保障该类气藏持续、高效生产的关键.文中对中坝气田须二气藏的出水井现状及产水机理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气藏采用的各种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并对措施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云和寨气田石炭系气藏的构造特征、储集层特征、气藏的连通情况、气藏驱动特征、气藏温度及天然气性质,以及气藏埋藏深、压力低、地层出水、复合生产管柱等气藏基本情况。指出气藏尚存极大生产潜力,简述了各种排水采气工艺的特点,初步探讨了云和寨气田石炭系藏适宜的排水采气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岩石稳定性对增产措施和采气工艺的影响方面,对建南气田南飞三气藏水平井完井技术现状进行了评价。根据建南气田飞三气藏低孔、低渗和非均质性强特征,提出了适合于南飞三气藏水平井的完井技术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试验,为该气藏和其他气藏大规模推广应用水平井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出水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化学剂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水气井泡沫排水采气联合化学作业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产水量不大且具有一定自喷能力的气井,文章归纳分析了目前国内采用的泡排采气用化学剂类型、组成、性能或功能、应用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情况,认为只有针对不同的气田有水气藏区块的储层特性和气井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化学剂类型与应用条件进行联合化学作业,才能提高出水气井的产量,防止井筒腐蚀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川渝气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川渝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而实施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是老区天然气稳产极其重要的保证。经过20多年采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川渝气田已发展了一套具有川渝特色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形成了以泡排、气举、机抽等为代表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文中介绍了川渝气田有水气藏开发生产概况和各项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现状;提出了目前有水气田开采存在的井深、压力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下步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启汉  郭子义 《钻采工艺》2000,23(4):98-100
南翼山凝析气藏投产不到两年,所有的井均严重出水。分析该气藏特征,选择连续气举工艺的开式气举方式。文中介绍了气举方案设计和现场试验效果,在6井次的连续排水采气试验中,措施有效率为83.3%,投入产出比1:3.6,具有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中坝气田须二气藏是一个边水气藏,在气藏生产受地层水影响日益严重的情况下,1988年进行了排水采气方案地质论证,并付储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气藏生产稳定,可采储量增加,展示了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卢富国 《钻采工艺》1999,22(4):27-30
四川气田气井多为有水气井,针对有水气井地质特征及机抽排水采气的特殊性,机抽工艺在配套设备及优化设计上作了许多重大改进。该工艺在四川气田纳1井经14年的推广应用,在选井,设计,施工和运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一整套可行的经验,使该工艺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成效,并成为一项行儿的排水采气后续工艺。  相似文献   

10.
徐深气田水体分布范围较大,火山岩气藏底部普遍含水。由于储层多为裂缝沟通,一旦见水极易造成水侵或水窜,部分气井试气阶段即出水。随着徐深气田深入开发,所有气井都会面临气-水同产问题,水不仅影响气井产能,严重时会导致井底积液,甚至气井水淹停产。通过分析徐深气田产水机理和具体出水类型,对照国内外常规排水采气工艺适用界限进行技术及经济适用性评价,结合典型井生产情况,提出了适合大庆火山岩气藏开发初期的排水工艺为泡排、优选管柱,为大庆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区含水气藏开采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了四川地区含水气藏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开采方式选择、气井出水后的技术措施及气田综合治理的一些经验。该地区气井不同的开采效果表明,含水气藏的开采,不但要严格按照合理的产量配产,而且要合理控制生产压差,以提高气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江健 《钻井液与完井液》2012,29(3):64-66,96
随着致密气藏的长期开发,地层压力、产能的逐年降低,水锁伤害的影响逐渐显现,严重制约了气藏采收率的提高.分析了储层岩性、孔隙结构、储层流体性质等内在因素以及施工作业环节和作业条件等外在诱发因素对储层水锁伤害的影响,明确了水锁解除剂应具有低表面张力、改变储层润湿性、除垢和低伤害的特点.通过采用表面张力测定、接触角变化测试和解除水锁性能评价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水锁解除剂.通过现场试验发现,气井的产气量和排液量得到有效提升,证明了该药剂的有效性,为致密气藏生产后期老井的稳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Һ���(T3x)��������ʶ   总被引:24,自引:11,他引:13  
川西坳陷家河组(T3x)上、下盆结构性沉积重建,控制生储盖层发育和早期非构造圈闭。持续生烃和压实封闭是普遍超压的主因,现代地压状况是晚期构造改造的结果。须三段厚大生烃泥岩作为压力封隔,须二砂岩段可能蕴藏很大资源。本文建立了川西坳陷T3x成藏理论特征基础,用来预测气藏规模(Dg):Dg≈f(,E,d),f(S^FU!),突出早期聚集与晚期构造相结合。主要矛盾是T3x储层普遍超致密化,关键在于晚期背斜的造缝能力。由于地史 中成藏、僵滞、重组等关系非常复杂,找到T3x大储量气田要下大功夫,必须在成藏理论和勘探技术两个方面都有实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化学热力学计算和现今地层水数据,探讨了川西凹陷须家河组二段碎屑岩钾长石钠长石化的热力学原理及其相应的成岩机制.研究表明:1)如果孔隙流体中的钾、钠离子质量浓度保持不变,随着埋深和温度的增加,钾长石钠长石化的趋势会得以加强,而如果温度一定,流体与钾长石、钠长石之间的平衡状态是控制钾长石能否发生钠长石化的另一因素;2)...  相似文献   

15.
广安凝析气藏水平井携水采气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中地区小口径连续油管携自由水采气工艺技术,首次成功地在水平井中先导试验,提高了低产气井开采效果。然而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又受到了许多技术性挑战。在剖析了气井产自由水地质特征和水患危害,小口径连续油管携水采气工艺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战略和技术思路,有助于技术攻关及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AICD)控水完井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油藏控水,针对气藏的AICD控水完井技术研究尚为空白,为此,开展了适用于气藏控水的新型流道型AICD的控水机理与流动特性分析,建立了塔河油田底水气藏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的储集层—井筒耦合动态模型。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优化了新型流道型AICD的结构参数组合,开展了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的控水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射孔完井相比,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造成的井底压力损失很小,对凝析油产量影响也很小;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可延长底水气藏低产水采气期约365 d,预测20年的累计产水量降低约27%,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普遍降低,具有较好的控水效果。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可应用于底水气藏开发,实现控水稳气。  相似文献   

17.
凝析油气藏到了开发后期,由于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在近井地带形成积液,影响了油气的采收率。处于此阶段的凝析油气井因各自生产状况、地层压力等影响因素有所不同,选择不同的开采方式必然效果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合理的开采方式(如缩小油管内径生产;放大生产压差;间歇开井生产;投加发泡剂生产;下泵生产等),可以提高开发效果,从而提高油气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DR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属于深层陆相致密碎屑岩气藏,具有致密、低孔低渗、薄层交互、多层叠置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长期以来,勘探成功率低、效益差。为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须家河组气藏含气性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形成了基于地震波散射理论的DR(Dynamic Register,动态频谱能量异常)含气性检测技术,DR值大,说明地震资料的主频衰减率高、速度异常大,储集层可能富含天然气。该技术在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含气砂岩储集层具有DR值高异常特征。但在实际应用DR含气性检测技术时,要注意储集层厚度不能太小,一般需大于地震剖面上能够分辨的最小储集层厚度,否则就会出现假DR值高异常现象。图2参10  相似文献   

19.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四段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以及强烈的构造演化,导致了天然气藏成藏的多期性,决定了天然气聚集和分布的复杂性。因此,对川西坳陷中段须四段天然气藏成藏期次的研究一直是勘探领域研究的重点,至今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通过采集新场、成都凹陷、中江—回龙、龙门山前、知新场不同构造单元重点井砂岩样品进行包裹体测试分析,并对须四段上、下2个亚段进行成藏期次的系统研究。对包裹体基本特征镜下观察及均一温度埋藏史—热史图投点的研究表明:川西坳陷中段须四下亚段为一期成藏,主要在早—中燕山期便进行了大规模的天然气充注,且后期得到了较好的保存;须四上亚段具有2期成藏的特征,早期成藏发生在早—中燕山期,但大都经过后期的改造,此后在早喜马拉雅期再次进行天然气充注,即第二期成藏。通过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川西须四段古构造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古构造对川西坳陷各构造单元须四段天然气聚集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场气田须二段储层为超埋深、非均质强的典型致密储层,储层不仅宏观裂缝非均质发育,而且微观储集空间也具多元化,由于目前测井解释的局限,前期运用的分类评价方法对于新场气田须二段储层以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的储层评价适用性不大,为此笔者在前期储层分类评价基础上,以系统的试验分析为依托,以定量划分储层的储集空间组合为手段,重新建立储层的分类评价标准,成功避开了测井解释无法评价微裂缝的局限,结合储层宏观裂缝预测对储层重新进行分类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