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地球观测系统(EOS)公用卫星是为EOS飞行任务(PM、AM和Chemistry飞行任务)的有效载荷公用舱设计的。EOS飞行任务从太阳同步(705km高度)近极地轨道观测地球;三项飞行任务各自携带各不相同的配套仪器,用这些仪器收集有关地球大气、海洋和气候的各种信息。公用卫星必须适应仪器设计(乃至仪器舱)在项目寿命期的可能变化,而不需对卫星本身作重大的设计修改。EOS制导、导航和控制(GN&C)  相似文献   

2.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正在制订超星计划,这种“低成本、短周期、更高级”的50kg级小卫星的公用舱仅重10kg,有效载荷舱达40kg。该计划的实现将使日本的航天高技术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超星计划的背景、制订目的和意义及计划内容和实现计划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介绍了重力梯度卫星的突出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其次论证了我国发展小卫星公用平台的有利条件和可以达到的性能指标,最后探讨了三轴稳定小卫星公用平台的4种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4.
为使地球观测卫星的观测数据传输和今后的空间站,特别是日本空间舱(JEM)的应用实现标准化,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DSA)已决定开发数据中继卫星,建立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开发活动,这其中包括1994年8月发射了技术试验卫星(ETS)-Ⅵ,尽管这颗星未能进入预定的地静止轨道,但在其转移轨道上利用该星进行了卫星间通信的基础试验,还计划于1998年2月发射通信广播技术卫星(COMETS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开发小卫星技术的必要性,该技术将使小卫星能力完成大卫星的飞行任务,韦伯州立大学(WSU)的空间技术中心,(CAST)在小卫星的研制上具有18年的历史,闸经开发完成的卫星包括NUSAT,WEBERSAT和PHASE3d,目前,CAST正在生产两颗新的具有先进功能的小卫星;USRA计划的CATSAT卫星将确定γ射线爆发的原因,这是与新罕布什尔大学和英国的Leicister大学的合作项目,JAW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威伯州立大学的航天技术中心(CAST)、One Stop Satellite Solutions公司(OSSS)和美国空军研究院一起,合作研制了JAWSAT卫星(联合空军研究院威伯卫星)。目前计划在2000年1月首次用修改的美国民兵洲际火箭发射。CAST计划使用JAWAST任务的额外能力来在轨验证低成本3轴姿态确定和控制技术。JAWSAT的2年飞行任务将示从低成本的运载器发射多颗卫星的可行性,并试验低成本微卫星的强大功能。JAWSAT将使用为微卫星应用专门设计并全新研制的空间硬件。这些硬件包括用于三轴状态确定和控制的各种敏感器和执行机构、多波段和多格式通信、先进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广泛适用的软件和先进的视频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SESAT卫星姿态确定和控制子系统(ADCS)与推进子系统有关设备,ADCS各种控制模式(包括天线方向图测试模式)及关键性能指标,概要介绍ADCS的动态试验。SESAT卫星在飞行任务的各个阶段都是三轴稳定的,ADCS采用标准敏感器配置(包括地球敏感器,太阳敏感器以及高精度陀螺),正常模式时的执行机构为陀螺稳定器(双框架量轮-双框架具有两个自由度,动量轮转速可变),等离子体推力器用于轨道位置保持控制,肼推力器用于姿态控制,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包括两架展开式固定天线和一架跟踪天线。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2007,(12):14-14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说,截至11月21日14时,嫦娥一号卫星已经绕月飞行168圈。通过对已经开机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的测试表明,卫星工作正常,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在相应力学环境下卫星有效载荷的可靠性,将模态有效参数引入到某卫星有效载荷整机力学特性仿真中,得到有效载荷的模态有效质量、模态参与因数和模态有效质量分数.该方法可有效判断有效载荷3个轴向整机固有频率,判断求解模态数目是否满足求解精度要求,为模态试验中传感器布置和测量点的选择提供参考.试验结果也表明模态有效参数在卫星有效载荷3个轴向整机模态识别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多源遥感数据挖掘系统技术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地资源卫星源源不断地把遥感数据传输至地面,卫星地面接收站积累了海量的卫星遥感数据。遗憾的是,由于缺乏针对遥感数据的有效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致使遥感数据中的绝大部分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传统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研究针对多源遥感图像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遥感解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而且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遥感信息。为了能允分利用遥感数据,在传统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遥感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技术流程,然后设计了多源遥感图像数据挖掘系统框架,最后提出了多源遥感图像数据挖掘系统的原型,从而为进一步开发和研制多源遥感数据挖掘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研制的技术试验卫星(ETS)-VII将于1997年发射入轨,川崎重工业公司为其研制了接近敏感器,对接机构和遥控任务板。ETS-VII所括两颗星-跟踪星和目标星,呈对接状态发射入轨,在轨分离后对接,完成无人交会对接(RVD)实验,这也是世界上首次无人在轨交会对接实验,接近敏感器和对接机构是关键部件,这些部件技术也是RVD的关键技术,ETS-VI上装有机械臂,NASDA用遥控任务板来实验并验证该机械臂在太空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全国海关计算机网络系统从1986年开始建设,先后利用电话专线、微波、卫星等信道进行计算机联网试验。海关总署计算中。已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三十九个直属海关利用专线、拨号电话和三个试验卫星站建立了全国海关点到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了联网断点恢复与数据压缩通信软件。由于拨号电话线速率低,线路质量不满足应用要求,于1993年开始,组建海关专用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该网络已于1994年底投入试用。目前,海关计算机网以卫星通信专用网为主;邮电公用分组交换网(X25网)和DDN网为第一备用信道和补充信道;邮电拨号电话网为第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类卫星星座计划的提出和部署,航天卫星数量的逐步增加,传统的卫星研制模式已逐渐不满足卫星快速发射需求,为缩短卫星研制周期,卫星批量化、自动化测试手段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卫星研制的关键一环。面向当前微小卫星高密度快速组网应用的需求,结合批产化卫星技术特点,研究了一种适用于组网卫星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测试技术。对卫星综合测试系统架构进行优化,可满足多星批量化及并行测试;在卫星综合测试系统中增加自动化测试功能,可通过在线配置自动化序列实现卫星自动化测试;研发了一种数字卫星仿真测试平台,可用于卫星单机产品齐套前整星功能开发、测试等。克服了传统卫星研制周期长、测试过程数据判读和数据处理难度大以及重复性工作较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立体测绘小卫星是现代小卫星发展的重要分支。三线阵CCD立体测绘相机作为立体测绘小卫星有效载荷,突破了传统卫星设计概念,利用相机支架可作为卫星平台的优势,集光机电热进行设计,使有效载荷比达到40% 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由于小卫星应用领域的发展,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PT)正在寻找其新的用户。鉴于PPT推进系统结构简单,质量轻,且比冲高,因此它很适合于小卫星的应用。PPT系统采用特氟隆(Teflon)固体燃料推进剂,可构成自主的惰性稳定推进系统。PPT功耗仅0.1-150W,且最小冲量Ibit很小(50-80μN.s),因此PPT技术可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姿态控制系统(ACS)方案,它可以在质量和功率要求较的条件下为航天器提供稳定精确的指向控制,而在此之前只能用反作用飞轮才能实现上述控制。NASA刘易斯研究中心(LeRc)和Olin航空航天公司(OAC)正在携手合作研制一种先进的PPT系统,其总冲为以前最佳PPT系统的二倍,而质量仅为以往的50%。实现上述这些目标的两个关键要素是:1)大大提高推力效率,即推力功率与输入电功率之比;2)提高能量密度和贮能电容器的寿命。一般情况下,PPT的效率较低,例如林肯实验卫星LES8/9所用的PPT其效率几乎只有70%。OAC已经试验了PPT各种结构配置的参数,可使PPT效率提高50%-100%。为了实现LeRc的目标,贮能电容器必须在40J的能量水平下能脉冲工作2000万次,且其理论质量不大于1kg。为了验证电容器技术,LeRc和OAC分二步进行了试验:先在OAC进行半敞开式试验,然后在开发阶段再在LeRc进行PPT/贮能电容器的综合寿命试验。该开发计划提供一个上天飞行的PPT的设计、制造和鉴定单元,拟于1999年初在空军菲利浦实验室的“强力”卫星(Mighty Sat Ⅱ.1)上进行升轨机动飞行验证。第二个单元预定在1999年中期发射的NASA新盛世计划EO-1卫星上作为姿态控制功能部件进行飞行验证。由于为航天应用领域开发的PPT其重量轻、性能高、因此可以考虑用PPT代替卫星上的动量轮。典型的动量轮姿态控制系统(包括其动量卸载装置)功耗约10W,重量约占卫星整星重量的10%,本文给出的飞行任务分析表明,PPT在姿态控制系统中很有竞争力,它有许多优点,如成本低,质量轻,PPT姿态控制系统有能力推广应用到极小型(纳米)卫星上,它结构简单,因此可替代飞轮及其卸载装置。  相似文献   

16.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计划于2000年夏季以搭载方式发射一颗验证飞行任务卫星(MDS-1),MDS-1星载计算机由4台商用MPU组成,具有容错功能。本文阐述了用放射线照射MPU的试验结果、MDS-1容错计算机的特点以及系统控制软件等。  相似文献   

17.
《控制工程(北京)》1998,(1):38-46,31
日本航天局(NASDA)正在研究H-Ⅱ无人轨道飞机(HOPE)和H-Ⅱ转移飞行器(HTV),经们将用于国际空间站(ISS)进行后勤支持。交会对接(RVD技术是HOPE、HTV、轨道服务飞行器(OSV)和月球探测器等航天顺完成各种空间活动的不可缺少的技术,目前正在研制的工程试验卫星-7(ETS-Ⅱ)就是一琪无人自动RVD系统的在轨演示计划,本文介绍RVD系统的基本概念,ETS-ⅦRVD在轨试验计划和  相似文献   

18.
Edwa.  DJ 《控制工程(北京)》1997,(1):48-54,39
1996年3月13日,自主运行生丰能力/空间试验实验平台技术由金牛座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到105°倾角的近圆形轨道上。这颗卫星有两个用途:1.试验多途径获取快速-跟踪模块化卫星的新概念;2.在空间试验一套菲利普实验 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9.
RAFAEL公司同以色列空间局和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签订了为地平线卫星提供肼推进系统(HPS)的合同,RAFAEL对该系统成功地进行了开发,装配和鉴定,HPS是为低轨道(LEO)科学任务卫星所设计的,但也能用于某些研制的通信卫星以及其它LEO卫星。HPS为卫星提供消旋,最终轨道指向,位置保持,角动量轮卸载等所需的脉冲,HPS由肼推力器,推进剂贮箱,自锁阀,压力传感器,过滤器和加注阀组成,另外还包括一  相似文献   

20.
《遥感信息》2004,(3):35-35
8月 2 9日 15时 5 0分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今年继“试验卫星一号”、“纳星一号”和“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之后 ,我国航天领域再一次传来捷报。发射约 9分钟后 ,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 ,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有关部门专家介绍 ,今天发射升空的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 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与以往的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相比 ,这颗卫星整体性能有较大改进和提高。按计划该卫星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