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我国煤矿的事故特点,建立了煤矿生产系统人因事故形成逻辑关系图和煤矿人因事故发生原因的FTA逻辑模型图,阐述了煤矿人因事故的形成机理;阐明了管理与人为触发因素是煤矿人因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提出了煤矿人因事故的基础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东森  陶巍  张学成 《煤》2007,16(9):56-57,80
文章首先构建了煤矿事故的FTA模型,接着运用人因工程理论,从人-机-环境三方面对煤矿事故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分别就人员素质、作息制度、设备与人的相合性、温度、噪声、色彩等因素与事故发生的关系作了浅析,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煤矿人因事故关系因素的动态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煤矿1983~2002年期间发生的293起轻伤以上事故统计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影响该矿井下事故发生的发展局势中的“人的素质”因素进行动态灰色关联分析,根据受伤群体的年龄、工龄、文化程度等3大因素中14个子因素分别对影响该矿井下事故发生的关联系数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事故引发或受害群体的各年龄及工龄段、各种文化程度的职工与事故发生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4.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名标  彭德红 《中国矿业》2006,15(12):31-34
由于人们对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抓住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从而未能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和对策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从本质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三个方面对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借鉴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现实,构建了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并以该模型来指导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依据煤矿事故致因模型理论,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发生的具体的对策和措施,即要做到“两个完善、三个加强”: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煤炭行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强煤矿救护队伍建设、加强煤矿安全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5.
煤矿事故人因失误因素的动态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珂 《山西煤炭》2009,29(2):23-24
根据对山西某地区2001年~2006年60起煤矿事故的统计分析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6种人为失误因素进行动态灰色关联分析,从中得出人员素质、人的生理与心理、管理因素、教育培训程度、机械设备、环境与事故发生的关联度.进一步说明了新时期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为从人因视角探索煤矿机电事故致因内在联系,提出一种融合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和复杂网络的机电事故致因分析方法。首先运用改进的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识别事故致因和致因链,构建出事故致因网络;其次将各指标标准化后识别关键致因,并引入致灾率和脆弱度识别关键致因链;最后构建出不安全行为演化路径。结果表明:煤矿机电事故致因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事故致因间连锁效应明显;事故关键致因为组织安全监督不充分和机电管理混乱,关键致因链为安全教育不足导致的个体安全意识差,组织因素是矿工不安全行为演化路径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煤矿人因事故的影响因素及其组态路径,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以25起典型人因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选取人本因素、安全监管、组织管理、设备设施、复杂环境、安全规范和安全文化7个条件变量,探讨了煤矿人因事故形成的组态构型和多元路径。结果表明:煤矿人因事故的形成存在7条组态路径,并且在7条组态路径中各条件变量间呈现组合效用;不同条件变量对煤矿人因事故的影响力不同,其中安全规范、复杂环境、组织管理、安全监管4个因素对于煤矿人因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组织管理因素尤为关键。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预防煤矿人因事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常悦  栗继祖 《山西煤炭》2012,32(6):71-72
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本文以2000-2010年11年间煤矿事故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对2006-2011年山西省17起重特大煤矿事故的认为失误统计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找出各因素与事故发生的关系,同时根据计算结果剖析这些人因失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帅 《煤炭科学技术》2007,35(12):106-108
为了运用科学的煤矿事故致因分析方法对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讨论了煤矿事故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分析了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构建了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模型,并据此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来防范煤矿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国煤矿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名标  彭德红 《矿业快报》2006,25(11):33-35
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危险源与触发因子角度出发,对2005年发生的3341起伤亡事故的各种类型及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从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三个方面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做了因果分析。最后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煤矿生产和其他行业不同,属于高危和高风险行业,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事故。首先统计了近11年我国煤炭总产量,表明煤炭产量明显呈增长态势。接着针对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对煤矿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煤矿安全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事故死亡人数不断降低。然后依据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了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煤炭事故发生的各个因子出发,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实质和机理,研究了针对目前煤矿事故的防治技术的几种形式,探讨了每种防治技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20年我国煤矿事故数据,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区、等级、类型4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事故等级与类型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煤矿事故夏季多发、冬季较少,事故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在时段上分布不均匀、不对应;近5年一般事故起数有明显增长的趋势且与顶板、机电、运输事故关系密切,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可从防控顶板、机电、运输事故入手;受煤炭资源分布、赋存条件、开采情况影响,事故起数和事故类型存在地区差异。依据煤矿事故发生规律,对煤矿事故防范对策进行了讨论,认为煤矿企业应不断落实国家的宏观规划,事故的防治措施应因时、因地制宜,加强煤矿应急系统建设,完善煤矿事故资料。  相似文献   

14.
浅议煤矿井下电缆火灾事故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威  张辉 《煤炭工程》2005,(2):33-34
论文通过介绍近期我国发生的几起由于煤矿井下电缆着火而引发的重大矿井火灾事故 ,分析了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并提出了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预防对策 ,对保证井下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天良  程乐金  张盛 《中州煤炭》2020,(11):1-4,10
为了使下一阶段河南省煤矿安全事故治理更加具有针对性,从煤矿事故整体特征、煤矿类型、事故类型及事故发生时间段等多角度,对2010—2019年河南省煤矿事故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规律特征总结。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下一阶段河南省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及安全生产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事故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以风险管控为核心,通过“基于风险”的PDCA全方位安全管理模式,构建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张家峁煤矿建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例,结合该矿在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方面的创新做法,分析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形成背景、建设过程及实施方法。分析认为,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体系,能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煤矿企业事故可预防性的认识及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亡事故可预防性的认识是企业安全的关键元素之一,认识程度可以用问卷方法来测量.在煤矿企业的研究表明,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些企业员工的认识程度'.通过改进培训方法、妥善安排培训次数和培训时间,有可能进一步改善认识程度,以有助于企业"零事故"目标的实现,进而降低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8.
煤矿爆破异常现象发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少波  高铭  滕威  颜事龙 《煤炭学报》2005,30(2):191-195
分析了我国煤矿的爆破异常情况,研究了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和毫秒延期电雷管的动压特性,对爆破异常机理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并通过耐压型乳化炸药的研制探讨了预防和减少爆破异常现象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斌 《煤炭技术》2003,22(12):8-10
基于安全工程学原理和现场调研 ,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和事故损失现状 ,提出了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及发展倾向 ,对煤矿事故管理体系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指出建立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