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评价罗非鱼片新鲜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绞碎前后罗非鱼片背肉及腹肉的近红外光谱,并将其与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进行拟合,构建定量预测模型。在建模过程中,比较三点平滑、九点平滑(smoothing average 9 points,sa9)、九点卷积平滑(smoothing savitzky-golay 9 points,sg9)、一阶导数(1stderivative,Db1)、趋近归一化、单位长度归一化、标准正态变换、多元散射校正以及它们与Db1结合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的模型效果。结果表明,sg9和Db1相比于其他预处理方法可以较好地消除光谱噪音,提高模型预测能力,且各方法在与Db1联合使用后,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以及建模效率普遍得到了提升。继续对光谱的波数范围进行筛选,剔除无关信息后,模型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绞碎前背肉模型的校正集和验证集决定系数由0.870、0.821上升到了0.973、0.925,校正集和验证集标准偏差由2.152、2.991 mg/100 g减小到了1.032、1.581 mg/100 g。比较各模型效果可知,利用绞碎后的鱼肉光谱进行建模时效果要好于绞碎前的鱼肉。其中,以绞碎后腹肉模型的效果为最优,其验证集决定系数以及标准偏差分别为0.984、0.879 mg/100 g。但在综合考虑实际应用中快速、无损等需求后,绞碎前的鱼肉所建模型仍具有明显优势。最终,本研究选用绞碎前腹肉建立模型,校正集与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82、0.976,校正集与验证集标准偏差分别为0.962、1.006 mg/100 g,在预测罗非鱼片TVB-N含量,快速、无损评价其新鲜度方面显示出了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电子鼻采集贮藏过程冷鲜罗非鱼片顶空挥发性气味,同步进行感官评价、微生物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传感器响应信号随着鱼片气味浓度增大而增大,且对不同新鲜度气味有良好响应。线性判别(LDA)比主成分分析(PCA)更能有效区分鱼片的不同新鲜度、微生物及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表明电子鼻可快速检测鱼片的品质劣变进程。通过负荷加载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W2W、W1W、W1S、W2S对区分冷鲜罗非鱼片不同新鲜度的贡献较大,并与感官可接受性、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的相关性良好,可作为今后研制鱼用电子鼻系统精选传感器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片真空微冻保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李媛媛  林向东 《食品科学》2011,32(4):232-236
为探索罗非鱼片的保鲜方法,采用真空包装和微冻处理罗非鱼片,对其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特性、水分散失率、僵硬期、肌肉硬度、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水分活度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罗非鱼片在真空包装和微冻条件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罗非鱼在3℃水中经30min即可致死,鱼片比自然死亡的僵硬时间可延长约100min;先真空包装再微冻处理比先微冻再真空包装的水分散失率减少约2.6%。经-7℃和-4℃条件贮藏15d,鱼片的TVB-N≤15mg/100g;-7℃条件贮藏的鱼片TVB-N比-4℃的低约25%。  相似文献   

4.
齐亮  赵婕  赵茂程 《食品与机械》2016,32(9):219-224
综述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电子鼻、电子舌、机器视觉、多传感器融合等无损检测技术在肉品新鲜度指标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从分子光谱学结合化学计量学的角度论述了基于THz波谱分析法无损检测猪肉新鲜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冷藏期间新鲜度变化及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罗非鱼冷藏期间新鲜度的变化及保鲜剂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罗非鱼冷藏过程中,随着感官质量的下降,鱼体组织中组胺、三甲胺、氨基态氮含量增加。组胺和三甲胺的含量与鱼体新鲜程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0~2℃冷藏罗非鱼的感官一级鲜度和感官二级鲜度的临界组胺含量分别为:(6.0±1.53)μg/g FW和(20.4±3.28)μg/g FW。用3种复合保鲜剂处理均能降低鱼体组织中组胺、三甲胺、氨基态氮的增加,延缓感官质量的下降。与对照相比,在3个保鲜处理中,保鲜效果以复合保鲜剂C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鮰鱼片冻融循环贮藏过程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关联产物进行检测并计算新鲜度K值,采集其近红外光谱数据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新鲜度近红外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ATP含量在第1次冻融循环中由2.15μmol/g降至0.55μmol/g(P<0.05),此后趋于平缓;肌苷酸(IMP)含量在第1次冻融循环中由4.07μmol/g上升至最大值5.97μmol/g(P<0.05),随后显著下降(P<0.05);次黄嘌呤(Hx)含量在前4次冻融循环中上升缓慢,在第5次冻融循环中由4.29μmol/g上升至19.65μmol/g(P<0.01);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K值显著上升(P<0.05),3次冻融循环后,K值达到67.95%(超过60%的限制),表明鱼肉开始腐败。近红外光谱数据经滤波拟合法(SG)以及标准正态变换(SNV)预处理,建立的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决定系数最高(R2=0.938 1),预测均方根误差最低(RMSEP=1.49),效果最佳。t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鮰鱼片样品的新鲜度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电子鼻技术研究臭氧水处理对罗非鱼鱼片的新鲜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明月  陆玉芹  陈德慰 《食品科学》2015,36(20):264-269
采用电子鼻PEN3系统对经不同臭氧水处理的罗非鱼肉进行检测。对传感器进行相关性分析与Loadings分析,由W1C、W5S、W1S、W1W、W2S、W2W和W3S组成新的传感器阵列。对优化后的传感器阵列进行主成分分析,结合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substances,TBARS)值综合评价臭氧水处理对罗非鱼鱼片的新鲜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电子鼻技术得到罗非鱼鱼片的贮藏品质区分结果与TVB-N值、TBARS值0级动力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 mg/L臭氧水处理5 min不能明显地减缓罗非鱼鱼片在贮藏期新鲜度下降,5 mg/L臭氧水处理10 min能明显地减缓罗非鱼鱼片在贮藏期新鲜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研究过氧化氢溶液体系中罗非鱼皮胶原纤维热降解过程,反应体系中降解产物的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和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1 h内,释放到溶液的胶原蛋白降解产物极少,不足以测试样品的凝胶强度和黏度。反应1~3 h,反应体系中溶液的表观黏度增加,反应液冷却后可凝结成凝胶,凝胶强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说明释放到水溶液中胶原分子数量增加,溶质质量浓度提高。反应3~5 h后,反应液表观黏度随时间下降,反应液中溶质质量浓度提高,凝胶的凝胶强度下降,说明这个阶段以原胶原分子肽链的裂解为主体,导致胶原蛋白进一步水解断裂。电泳结果显示,反应4 h的样品,分子质量在130 kD以下的条带比例增加,说明样品中α链断裂片段增加。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降解产物与鱼皮氨基酸组成略有差异,但不同反应时间点,明胶产物的氨基酸均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过氧化氢协同热效应,主要是通过水解肽键的方式实现胶原纤维向可溶态明胶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研究竹叶抗氧化物对三文鱼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将三文鱼片浸渍于0.2%竹叶抗氧化物溶液中,0℃条件下贮藏。以感官评定、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p H值、K值及TBA为评价指标,研究竹叶抗氧化物对冷藏三文鱼的保鲜效果。结果显示:在贮藏期间,三文鱼片的感官评分值呈下降趋势;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K值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TBA虽规律性不强,但大体呈上升趋势;p H值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浸泡0.2%竹叶抗氧化物的三文鱼片各项评价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感官评分值优于空白对照组,可使三文鱼片的冷藏货架期延长2 d~4 d。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黄曲霉毒素B1(AFB1)降解技术的应用,寻求高效、快捷、安全的AFB1降解技术,促进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治工作,对AFB1降解技术(物理降解技术、化学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产生的降解产物以及降解后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论述,概括了降解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对降解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物理降解技术较适合大规模应用,但微波、脉冲电场、低温等离子体等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无法确保该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化学降解技术的研究比较常见,但存在食品感官品质变差,营养成分损失或破坏,易引入新的化学残留等不足。生物降解技术具有性质温和,不造成食品中营养成分大量损失且绿色环保等优点,但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寻找新型纳米材料发展光降解技术、或各种技术联合使用、或利用基因工程联合酶法脱毒等新型技术,同时应更深入地研究降解机制、降解产物、降解路径以及降解产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蛋白分解菌、蛋白降解产物、蛋白溶解性以及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条带变化反映蛋白降解作用对冷藏罗非鱼片腐败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分解菌、pH值、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与肌肉蛋白降解程度具有良好对应关系。当蛋白分解菌少于6.10(lg(CFU/g))时,pH值呈弱酸性,氨基态氮含量无明显增加,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的SDS-PAGE条带模式无明显变化。当蛋白分解菌不少于7.60(lg(CFU/g))时,pH值呈中性至弱碱性,氨基态氮快速增加,SDS-PAGE条带开始扩展分解,蛋白降解作用持续增强。当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中中45~29kD处第3条带消失,并在小于等于29kD处出现新条带时是鱼肉腐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13.
鲜切草鱼片的鲜度变化及微生物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鲜切草鱼片在4℃冷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进行研究,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鱼片中的微生物生长规律进行分析.实验表明4℃冷藏的鲜切草鱼片在冷藏3d内处于一级鲜度范围,冷藏8d后鱼肉严重腐败,其在4℃冷藏的贮藏期限为5~6d;在冷藏期间各种腐败微生物数量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初步确定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乳酸菌为鲜切鱼片中生长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4.
冷鲜猪肉的新鲜度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肉品新鲜度变化的本质因素——微生物因素进行讨论,同时介绍冷鲜猪肉新鲜度的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概述国内外在肉品新鲜度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今后冷鲜猪肉安全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研究冷鲜猪肉新鲜度检测方法应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光谱技术的畜禽肉新鲜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类研究》2016,(1):30-35
本文综述了基于光谱学原理的近红外光谱、高光谱成像技术、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无损检测技术在冷却畜禽肉新鲜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技术在评价畜禽肉新鲜度方面的优劣,以期为国内学者开展畜禽肉新鲜度无损检测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真空冷诱导对冰温贮藏罗非鱼片鲜度和滋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罗非鱼片为实验原料,研究了3种真空冷诱导前处理对罗非鱼片冰温贮藏过程中鲜度和滋味的影响。真空冷诱导初始温度均为12℃,设置了3种不同的真空冷诱导速度:1℃/h(方式Ⅰ)、2℃/h冷诱导(方式Ⅱ)和快速冷诱导(方式Ⅲ)。当鱼片温度降低到冰温带时,真空冷诱导结束,取出鱼片装密封袋冰温贮藏。对比了不同的真空冷诱导方式对罗非鱼片鲜度指标K值、肌苷酸(IMP)和主要滋味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冷诱导速度越慢,冷诱导时间越长,冷诱导结束时去除的水分越多,12 h时K值略高,但在冰温贮藏过程中K值增长越缓慢,36 h后K值反而最低,鲜度最好。在呈味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TFAA)方面,真空冷诱导方式Ⅱ优于方式Ⅰ和方式Ⅲ,方式Ⅰ和方式Ⅲ区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白鲢鱼片在冷藏和微冻条件下的鲜度和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鲢鱼为实验对象,通过测定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pH值、K值、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值、2-硫代巴比妥酸(2-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等鲜度指标,结合感官评价,以期探究冷藏以及微冻条件下鲢鱼片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4 ℃冷藏和-2 ℃微冻条件下贮藏的鲢鱼片TVB-N值、TMA值、菌落总数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pH值先降低后增高;感官分数值呈降低趋势。综合各项指标变化,4 ℃冷藏条件下鲢鱼片的货架期为6 d,-2 ℃微冻条件下货架期为18 d,与冷藏相比,微冻能明显延长白鲢鱼片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