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必胜  王玉霞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6):643-646,633
本文通过裂褶菌发酵培养获得β-1,3-葡聚糖酶,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探讨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产酶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找到最佳的产酶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牛肉膏0.3%,NH4Cl0.1%,KH2PO40.05%,MgSO40.05%;对培养温度、起始pH值、接种量和培养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得...  相似文献   

2.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酶活,优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S-5发酵产β-葡聚糖酶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11%,初始p H值为6.09,发酵时间60.02 h。在此最佳条件下,测得β-葡聚糖酶的酶活力为20.03 U/m L,比初始酶活力12.98 U/m L提高了154%。  相似文献   

3.
采用响应面法对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bgl产β-葡聚糖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培养基组成中筛选出了对产酶水平有显著影响的甘油、酵母粉、NaCl三种成分,利用Box-Benhken设计对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它们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8.9、45.6、5.3g/L,产β-葡聚糖酶水平为2311.81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4.
采用响应面法对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bgl产β-葡聚糖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培养基组成中筛选出了对产酶水平有显著影响的甘油、酵母粉、NaCl三种成分,利用Box-Benhken设计对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它们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8·9、45·6、5·3g/L,产β-葡聚糖酶水平为2311·81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响应面分析对耐热β-葡聚糖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大麦粉43.48g/L、豆粉34.40g/L、Na Cl 2.4g/L、磷酸二氢钾2.4g/L和磷酸氢二钾12.5g/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发酵产β-葡聚糖酶的量为(110±2.67)U/m L,比初始发酵培养基提高了11%。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是廉价的大麦粉和豆粉,大大降低了β-葡聚糖酶的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确定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产β-葡聚糖酶的发酵培养条件。利用响应面优化法,通过两步实验设计,即部分因子实验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康氏木霉液体发酵产β-葡聚糖酶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最优培养条件:发酵培养温度29·8℃,摇床转速为200r/min,发酵培养基起始pH为3·43;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30mL;接种量5%(1·5mL/瓶),培养时间为156h。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康氏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力达到36·9U/mL。实验结果表明,康氏木霉在液体发酵条件下产β-葡聚糖酶,发酵液起始pH和培养温度对康氏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力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确定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产β-葡聚糖酶的发酵培养条件。利用响应面优化法,通过两步实验设计,即部分因子实验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康氏木霉液体发酵产β-葡聚糖酶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最优培养条件:发酵培养温度29·8℃,摇床转速为200r/min,发酵培养基起始pH为3·43;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30mL;接种量5%(1·5mL/瓶),培养时间为156h。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康氏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力达到36·9U/mL。实验结果表明,康氏木霉在液体发酵条件下产β-葡聚糖酶,发酵液起始pH和培养温度对康氏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力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响应面法(RSM)对木霉TP-24固态发酵生产β-1,3-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成(碳源酵母粉、氮源NH4NO3和料水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以麸皮为基质、添加1.91%酵母粉、1.99%NH4NO3和15.79mL水的培养基中,接种木霉TP-24菌株于30℃发酵4d,β-1,3-葡聚糖酶活力可达到594.37U/g·ssc,比对照产酶水平提高了273.55%。  相似文献   

9.
耐高温β-葡聚糖酶对成品麦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仙  顾国贤  俞中  游松滨 《酿酒》2002,29(5):96-98
首次利用外加酶法辅助麦芽制造。微型制麦及麦芽大生产结果的表明,在麦芽制造过程中添加适量的β-葡聚糖酶,能显著降低成品麦芽中的β-葡聚糖含量并同时改善麦芽中与β-葡聚糖相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分别栽种在 Besni 和 G(?)nen 两个地区的15种大麦,并测定了用这些大麦制成麦芽的各项指标和β-葡聚糖酶活性。结果发现这两个地区大麦制成的麦芽质量指标差不多。可是,Besni 地区麦芽的β-葡聚糖酶活性比 G(?)nen 地区麦芽的β-葡聚糖酶活性高得多。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和环境影响β-葡聚糖酶活性,而且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β-1,3葡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β-1,3葡聚糖酶活较高的菌株,编号为M014,初步鉴定为木霉。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M014产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Ol4在含3%茯苓粉、0.5%酵母膏及一些无机盐的液体培养基中(pH6.0),于30℃,150r/min振摇培养6d,β-1,3葡聚糖酶活最高,达到4.95U/ml。另外,还就β-1,3葡聚糖酶的酶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β-1,3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60℃.粗酶液在40℃和50℃保温12h,酶活基本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60℃保温时,酶活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2.
黑曲霉β-葡聚糖酶产酶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FH11菌株产β-葡聚糖酶最佳培养基的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培养基的组分和一些化学物质对酶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添加某些物质可以促进产酶,提高酶活。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培养基中最佳碳源为3%大麦粉,最佳氮源为2%酵母粉和0.2%硫酸铵,优化了摇瓶发酵产酶培养基的组成。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一株高产β-1,3-1,4-葡聚糖酶的黄曲霉菌株,优化了其产酶条件并考察了粗酶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依次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该菌发酵产酶条件,得到其优化产酶条件:麸皮19 g/L、磷酸氢二铵30g/L、吐温-60 21 g/L、NaCl 5 g/L、MgSO_4·7H_2O 0. 5 g/L、KH_2PO_40. 75 g/L、培养基初始pH值8. 0、培养温度38℃、培养时间6d。在此条件下,黄曲霉能够分泌的最高胞外β-1, 3-1,4-葡聚糖酶酶活达155.9 U/mL。水解研究发现,该酶能高效降解大麦粉和燕麦粉中的β-葡聚糖,并直接生成葡萄糖。这些结果表明,黄曲霉能高效分泌β-1,3-1,4-葡聚糖酶,且该酶具有较强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响应面法(RSM)对木霉TP-24固态发酵生产β-1,3-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成(碳源酵母粉、氮源NH4NO3和料水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以麸皮为基质、添加到1.91%酵母粉、1.99%NH4NO3和15.79mL水的培养基中,接种木霉TP-24菌株于30℃发酵4d,β-1,3-葡聚糖酶活力可达到594.37U/g(单位干曲),比对照产酶水平提高了273.55%。  相似文献   

15.
跟踪测定了小麦芽常规制麦过程中β-葡聚糖酶活力的变化,分析了不同阶段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与原小麦β-葡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麦芽β-葡聚糖酶与原小麦β-葡聚糖含量呈负相关(P<0.10);干麦芽β-葡聚糖酶与原小麦β-葡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绿麦芽、干麦芽β-葡聚糖酶均与原小麦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干燥过程中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力增加与小麦水溶蛋白含量成负相关(P<0.10)、与小麦醇溶蛋白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以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为原料,研究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产β-葡聚糖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产β-葡聚糖的培养基最佳配比,即葡萄糖用量为3.0%,酵母膏用量为2.5%,蛋白胨用量为1.0%,吐温-80用量为0.3%。以确定的最佳培养基,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产β-葡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为5.2%,装瓶量31.3%,p H为5.1,发酵温度为31.9℃,β-葡聚糖得率达到6.03%。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BS5582菌株产β-葡聚糖酶和蛋白酶的液体发酵条件优化和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摇瓶水平下产β-葡聚糖酶的最佳培养基(g/L)为大麦粉40,玉米粉30,豆饼粉30,Na2HPO4·12H2O6,(NH4)2SO44,MgSO·47H2O1,CaCl20.8;产酶最佳起始pH7.0,装液量25mL/250mL。种子于37℃培养10h后,接种量8%,在37℃下发酵51.75h后β-葡聚糖酶酶活最高达到182.52U/mL,蛋白酶酶活达8062U/mL。β-葡聚糖酶的最佳反应pH6.5,最佳反应温度50℃。10mmol/L的Ca2+、Na+、NH4+、K+、Mg2+对β-葡聚糖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相同浓度的Cu2+、Fe2+则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BS5582菌株产β-葡聚糖酶和蛋白酶的液体发酵条件优化和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摇瓶水平下产β-葡聚糖酶的最佳培养基(g/L)为大麦粉40,玉米粉30,豆饼粉30,Na2HPO4·12H2O6,(NH4)2SO44,MgSO·47H2O1,CaCl20.8;产酶最佳起始pH7.0,装液量25mL/250mL。种子于37℃培养10h后,接种量8%,在37℃下发酵51.75h后β-葡聚糖酶酶活最高达到182.52U/mL,蛋白酶酶活达8062U/mL。β-葡聚糖酶的最佳反应pH6.5,最佳反应温度50℃。10mmol/L的Ca2 、Na 、NH4 、K 、Mg2 对β-葡聚糖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相同浓度的Cu2 、Fe2 则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β-葡聚糖酶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黑曲霉(QYW-01A06)产β-葡聚糖酶培养基的研究,得出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0mL):大麦粉4.0g,玉米浆1.0g,(NH4)2SO40.3g,NaNO30.2g,MgSO40.02g,FeSO4·7H2O0.01g,CaCO30.5g;在最佳培养基条件下进行摇瓶培养(80mL培养基/500mL三角瓶),每毫升发酵液酶活力达5252u,酶活力是初始培养基的2.6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一株野生特基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最终培养基各组分为:大麦粉68.4 g/L,玉米粉40 g/L,豆饼粉61.1 g/L,KH2PO41 g/L,MgSO4·7H2O 0.1 g/L,CaCl20.1 g/L。用优化培养基在37℃摇瓶发酵52 h,β-1,3-1,4-葡聚糖酶酶活达到191.96 U/mL,是优化前产酶水平的1.9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