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介绍当前可信体系结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TPM芯片的移动终端接入可信网络体系结构,给出其工作流程,并对此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TPM的移动终端接入可信网络体系结构能够完成三元对等认证,将移动终端的可信扩展到了网络的可信,为可信移动网络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嵌入式可信终端TPM接口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当前嵌入式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带有可信机制的安全解决方案.给出了嵌入式可信终端的总体架构,然后分析了TPM的访问接口,最后讨论了在通用嵌入式开发平台上通过SMBus总线扩展TPM的方法,并介绍了嵌入式系统TPM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1)
针对嵌入式平台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嵌入式终端可信安全方案。采用可移动的启动存储介质作为核心可信度量根的带双启动模式的混合型信任链结构,缩短根节点到每个节点在信任链上的距离;采用预计算摘要值法度量节点完整性;简化并移植在PC平台上的可信软件协议栈;提出嵌入式可信网络接入机制,从而实现了嵌入式终端可信环境的建立。最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在启动中检测出代码是否被篡改,且启动时间开销相比于普通可信启动减少约15.8%,因此可基本上保证终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计算平台间的对象(如进行/线程、服务和移动代理)迁移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对端平台可信性相互认证的迁移框架.从受保护的底层硬件开始,使用可信平台模块TPM的完整性度量机制来实现计算平台间、平台与服务以及封存状态数据的可信认证.通过提出的认证协议可保证迁移对象在可信的计算环境中转移.该迁移框架及认证协议为网格计算、集群和分布式计算取得高可用性、高安全性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5.
《TPM-Rev-2.0-Part-1-Architecture-01.38》国际标准允许用户基于密钥复制接口设计迁移协议,此复制接口通过innerwrap和outerwrap为密钥迁移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和认证性.但研究发现,基于该复制接口来设计密钥迁移协议存在3个问题:其一是缺少交互双方TPM的相互认证,会导致密钥能够在敌手和TPM间迁移;其二是当迁移密钥的属性encryptedDuplication=0且新父密钥的句柄newParentHandle=TPM_RH_NULL时,复制接口不能实施innerwrap和outerwrap,迁移密钥将以明文传输而造成泄露;其三当新父密钥是对称密钥时,innerwrap中的对称加密密钥以及outerwrap中的密钥种子如何在源TPM与目标TPM之间安全交换,《TPM-Rev-2.0-Part-1-Architecture-01.38》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Duplication Authority的密钥迁移协议.该协议以Duplication Authority为认证和控制中心,将密钥迁移过程分为初始化阶段、认证和属性获取阶段以及控制和执行阶段.Duplication Authority通过判定密钥的复制属性和类型、新父密钥的密钥类型和句柄类型来决定迁移流程.考虑了各种合理的属性组合,共设计了12种迁移流程.最后对该协议进行了安全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该协议不仅完全满足《TPM-Rev-2.0-Part-1-Architecture-01.38》规范,而且可以保证迁移密钥的完整性、机密性和认证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信虚拟平台的数据封装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信计算平台的封装存储功能将数据的加密存储与平台配置结合起来,可提供更为强有力的数据安全服务.然而,平台配置的频繁变动如硬件更替、软件更新及系统补丁等又极大地限制了封装存储功能的使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虚拟平台的数据封装存储方案.方案引入了虚拟PCR(vPCR)和安全属性的概念,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PM)将数据与系统安全属性封装起来保护.该方案除能适应平台配置频繁变更的问题外,还能同时保护多个虚拟机系统中数据的安全,不受虚拟机系统配置变化的影响.该方案执行操作简单,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有方案相比,TPM的负担较小,性能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7)
主要研究数据存储的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以开源的基础设施Xen的虚拟化可信平台模块vTPM为基础,研究迁移方法中的四个基本需求,再对虚拟机及其虚拟可信平台模块vTPM的运行环境做分析。采用身份加密机制、安全通道以及虚拟迁移等技术,完成安全的数据迁移。最后通过实验对该迁移机制进行安全性分析,得出了此迁移方法是有效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可信引导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可信计算联盟的规范,设计了基于TPM的可信引导过程,并指出了该可信引导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可信引导过程可以使计算机获得更高的安全保障,为进一步建立可信计算环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MAS移动终端(ME)存在的安全问题,在分析了TCG的可信计算规范、TMP标准和瑞达公司的嵌入式安全模块(ESM)后,引入可信计算技术,提出一种基于OMAP730处理器的安全增强的MAS移动终端(ME)的体系结构,它采用了便携式TPM、USB-Key、USIM智能卡和指纹识别模块,从多个方面对系统进行安全增强,较好的解决了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实现了较为可行的移动可信计算,最终从终端上保证了MAS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可信计算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认为最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信任根是可信计算的根本。简要介绍了可信计算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可信产品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从可信计算信任根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两种采用嵌入式技术来实现信任根的方案,并给出了方案的详细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2.
用户登录身份认证是建立操作系统可信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系统采用口令、智能卡、USBKEY,甚至还采用了指纹、虹膜等认证方式来确认用户的身份,除了存在密码容易被遗忘、猜测、截获等一系列安全隐患外,还存在身份信息的存储安全和单向认证问题。基于可信计算联盟的规范,分析了操作系统用户登录传统认证方式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用户登录认证方式:基于可信平台模块(TPM)的用户登录可信认证。该认证方式是利用PC机USB接口外接TPM,将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关的密钥信息等存储在TPM中,并利用USBKEY技术、动态的口令技术来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可信。该认证方式克服了操作系统用户登录传统认证方式的缺陷,支持双向认证,为计算机获得更高的安全保障,进一步建立可信计算环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可信计算技术从早期的容错计算、故障检测和冗余备份技术发展到今天的可信软硬件平台。分析了现有基于集成式TPM的可信计算平台的缺陷,提出利用便携式TPM解决已有问题的方法,并给出基于便携式TPM的可信计算平台安全方案模型及实现。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安全芯片的可信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可信计算联盟的规范,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能够进行系统完整性数据收集与度量的可信终端系统,在不明显降低系统效率的前提下,获得了更高的安全保障,为进一步建立可信网络环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可信计算技术增强文件系统可信性的方法,以Linux为基础,设计实现了一个可信文件系统原型CIVFS.CIVFS是一个结合加密和完整性校验两种保护措施的文件系统,它借助堆式文件系统技术,嵌入在Linux内核中,添加了文件加密和完整性校验模块,利用TPM芯片提供的可信计算和安全存储等功能,增强了对系统安全组件和数据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8.
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TPM)是可信计算技术的核心。可信计算平台需要TPM的可信测量能力、可信存储能力和可信报告能力,向用户证实平台是可信的。然而当前人们主要关心TPM的实现以及其上的应用开发,却很少讨论TPM本身的安全性。这样一方面很难使人们相信TPM本身是安全的,另一方面也不能很好的将TPM应用到安全领域中。对用户和TPM交互时所遵循的重要协议——对象无关授权协议OIAP进行分析,证明了该协议会受到重放攻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