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汪曾祺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吴大和尚和七拳半》。吴大和尚和七拳半是两个人,准确地说是两个人的绰号,人有这样的绰号真怪。吴大和尚和七拳半都是在高邮街上做烧饼的,两个人所处的年代前后相隔了四十多年。吴大和尚的家在汪曾祺家的后门,汪曾祺要到后门的巷子里,就得穿过吴大和尚的家,  相似文献   

2.
徐玲 《饮食科学》2013,(6):58-61
对于热衷展示厨艺的人,厨房不可一日不进;而对于不喜欢做菜的人,对厨房避之唯恐不及。我周围有很多朋友,他们眼中的厨房就是简单烹饪一家人一日一餐或是两餐的场所,从厨房里端出来的菜永远都是那两三样。相比之下,他们更  相似文献   

3.
《优品》2014,(11)
<正>旁白境心、享受、设计,这三个词汇是朱奕交出的答卷,他如此说,他的作品亦如此做。商品社会,生活节奏总是快马加鞭,"境心"是一种从容自在,"享受"更是一种奢侈的状态,而"设计"则完成了很多人潜藏在心底的期待和向往,给予我们一个有形的停泊港湾。在采访之前,我对朱奕并不熟识,所以早早就到了居然顶层设计中心,等待这次的遇见。他,不拘束地来,装扮和语态不张扬也不过谦。与这样的采访对象聊天,我不自觉地就放松了紧绷的弦。虽然我还没能身临其境过他的空间设计作品,但是我已经相信了他"轻松设计"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从前吃大锅饭时,上海人除了钞票少房子小外,样样都有盈余,特别是时间和精力。于是,就有了自己做沙发、装喇叭箱、裁剪西装大衣甚至做拎包的DIY热潮。对我们家来讲,因为公公是资本家总得夹着尾巴做人。再讲,装喇叭箱打家具这些手艺我们都没有基础,而且他们都是开过眼界的,对这些DIY作品是看不上的,唯有对“吃”,当时社会上连几家有名的餐厅也因吃大锅饭而弄得食堂样,若想吃到点特别的精致的,还得DIY。黄太太烹饪沙龙我的婆婆吴锦芳女士,是来自绿屋的大小姐,她父亲吴同文是颜料大王,十分讲究吃。当年起造绿房子时,光底层一间大厨房包括准…  相似文献   

5.
老公家是京郊农村的,婆婆是典型的农村家庭妇女,辛辛苦苦地拉扯大六个儿女。老公在兄弟中排行老四,在五个妯娌中,我是唯一生长在城市的媳妇。由于我从小吃部队食堂长大,自然缺少做饭的经验,婚后做饭,就成了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婚后那几年,公婆一有机会陪我们居住,就有意识地培养我做饭的兴趣,锻炼我的厨艺。记得那时我一下班,婆婆就把食材等配料都切好备好,放案板上,不管早晚都等我回来下锅炒。每当菜端上桌,婆婆都是默默地吃着,从不挑咸挑淡,倒是公公有时嘟囔两句,婆婆就打断他说:"你行啦。"婆婆常说做饭需要的是  相似文献   

6.
和风加州人     
《美食与美酒》2014,(9):106-113
我的婆婆告诉我:家人都去墓地了,她留下来照看这个家。今天是中元节的第一天,我那精瘦的公公引导着节日游行的队伍,他们打着点燃白蜡烛的纸灯笼,在烈日下烛光几乎看不见。我们在公路的一端停了下来,点燃了我丈夫忠明和他父亲一起编织的草绳。按照他们的说法,祖先会循着烟火来到他们身边.待上两天,当然也包括我的婆婆,我们就用这种方式来问候他们。  相似文献   

7.
向荣 《中国食品》2013,(23):56-57
食材粗加工、清洗、烹饪、装盘、传菜、冼碗……坐在大堂的食客们抬头就能看见对这些大厨们在厨房操作间里一切工作的“实况直播”,这一幕就发生在武汉市青山区丽华园酒店。这是青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推出的一项新举措,也是丽华酒店厨房的一次“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8.
李舍 《饮食科学》2006,(4):48-48
老公兄妹三个,用婆婆的话说,他最孝顺.比两个女儿都贴心,从小就知道体谅人。言下之意.是炫耀她老人家给我养了个好老公。也许是爱乌及屋.婆婆很疼我,总是说,对我就像对待亲生闺女一样。听了这话我心里蛮舒坦的。  相似文献   

9.
泡菜冰箱韩国人在饮食上很有特点,讲究"五味五色",即由甜、酸、苦、辣、咸五味和红、白、黑、绿、黄五色调和而成;另外,在厨房的器物上也有特点,我的一位朋友就摆了两个很大的冰箱,一个放在厨房,一个放在饭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不少厨师的考核部门只顾经济效益,却根本不讲厨师质量,只要考试者或考试者的单位会出钱,技术合格不合格,厨师牌照拿。 有的人刚进厨房,却可以参加二级厨师培训考核班,学习培训一个月或二个月,“考试”发证,无一落榜。有的人甚至还未进厨房,就“考”取了二级厨师。 还有的人今年进厨房,当年拿二级厨师牌,明年则飞跃跨上特三级厨师的椅子上。从厨两年,就成了高级厨师,真是奇迹!!!  相似文献   

11.
最怵查卫生     
说起防疫站,厨师们都有一肚子苦水,那感觉就如同喝完酒开车的人听到交警两个字一样。每每防疫站一来检查.厨房里就呈惊弓之鸟状,生怕搞卫生时遗漏了哪。我相信,没有哪家酒楼的厨房不怵查卫生。在对待吃上,卫生问题太敏感,厨房卫生标准条例从大项到小项细致得几乎能钉成  相似文献   

12.
一位大学教授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他从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名中,随机挑选出一些人来,给他们寄去圣诞卡片。他估计可能会有一些回音,但随后发生的一切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这些人回赠的节日卡片如雪花似的寄了回来,大部分给他回赠卡片的人根本就没想过打听一下这个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谁,他们收到卡片,自动就回赠了一张。这个实验规模虽小,却很巧妙地证明了人际互惠原则在人们的行为中所起的作用。由于互惠原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清除厨房中的有害气体,人们大多在厨房中安装使用吸油烟机。所以环保问题就一分为二了,一个是厨房内的环保,一个是厨房外的环保。厨房内的环保需要吸油烟机来实现,厨房外的环保同样需要吸油烟机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外食品工业》2004,(10):50-51
雅美抬头看一眼窗明几净的厨房,从容不迫地把苦瓜洗净准备做个芙蓉苦瓜,一抹会心的微笑不由地挂上唇边。  相似文献   

15.
其实,对于某些人来说.厨房已渐成摆设.只是属于约定俗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人家里纵观厨房中大大小小的陈设.能派上用场的大概也就是微波炉与冰箱了。再看看他们每天的时间表吧.九点离家.二十二点左右归来,然后先滞留在卫浴间约半个钟头,余下的时间大概就只能够填充卧  相似文献   

16.
泡菜冰箱以前到一个韩国太太家去做客,发现韩国人不仅在饮食上很有特点,讲究"五味五色",即由甜、酸、苦、辣、咸五味和红、白、黑、绿、黄五色调和而成;另外,在厨房的器物上也有特点,她家就摆了两个很高很大的冰箱,一个放在厨房,一个放在饭厅。我觉得好玩,哪有那么多  相似文献   

17.
黎淑贞 《美容院》2023,(2):107-108
<正>常言道:婆媳矛盾是千古难题,鸡毛蒜皮、人生大事,皆可成为其导火索。李芳菲做了婆婆后,一开始她和儿媳两人相处得很是融洽,可随着孩子出生,她就遭遇到了婆媳矛盾。“我自认为照顾儿媳妇是尽心尽力,可没想到两个人隔阂越来越深。”李芳菲无奈地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烹饪》2011,(8):8-9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有着无数普通厨师为之倾羡的薪酬、福利和权威。生存在烹饪界金字塔顶部的三角尖,他们身穿整洁的厨师服,风度文雅;他们工作在中央空调下清凉高雅的星级酒店,不必在燥热的厨房中汁流浃背,  相似文献   

19.
据说,从前有两位嗜酒如命的文人,有一次他们到“太白楼”饮酒,刚刚找了个雅座坐下,甲就出了一句上联“我辈此来须饮酒”,乙随即就应出下联曰:“先生在上莫题诗”。当他们两人都喝得醺醺欲醉时,甲又随口说了一上联:“诗甘称弟子”,乙也晕晕乎乎地应了一联:“酒不让先生”。继之又开始畅饮,不知不觉中就酩酊大醉。待酒醒后,两人方觉得喝得非常满意,甲再次抛出一上联:“刘伶借问谁家好?”乙抬头看了看“太白楼”三字,指着牌匾对曰:“李白还言此处佳”。随后两人摇三倒四地离开了“太白楼”。明朝有三位朝庭命官,一日微服出游,见村野林中  相似文献   

20.
正艺术品要从不同文化背景下去分析,而空间与艺术品不再是"一张地毯"那么简单,而是需要观察一个家,从色彩,图案,样式,到起居室,卧室、厨房,男女思维的差异、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两人关系。如果我们不了解西方思维,完全可以从一个家开始,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各色细节展示给我们鲜明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