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重雷击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研究其基本特性和对线路避雷器的冲击影响具有实际参考意义。首先对南方电网范围内75条输电线路沿线的12 763次落雷进行统计,发现28.33%的落雷极有可能为多重雷击(落雷位置接近且雷击时间间隔小于0.1 s),多重雷的连续雷击频次大部分为2次~6次,幅值多为5 kA~50 kA。多重雷击主要以绕击形式对线路及避雷器产生危害。计算表明典型线路避雷器一般可承受较小雷电流(10 kA及以下)连续多重雷击,但当多重雷击的电流幅值较大(20 kA及以上)时,避雷器吸收的雷电冲击能量易超过其2 ms方波通流能力,进而造成电气能量过载。实际案例分析表明,自然界中的多重雷击完全可能造成避雷器电气能量严重过载而发生损坏,因此建议强雷区的线路避雷器选型时,应适当提高避雷器的通流能力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由线路避雷器防护的63KV及90KV屏护和非屏护线路的雷电性能进行了讨论。一种专业抱被用于线路快速暂态前沿的计算。用Monte Carlo统计法与三维电矢量模型来确定雷击点位置,文中也分析,比较了不同避雷器的安装方式,并且对线路避雷器的能量负载也进行了统计计算。  相似文献   

3.
杆塔接地装置作为110kv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介绍了输电线路接地装置的主要形式,重点围绕放射性接地装置和闭合环形接地装置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接地电阻火花效应的基础上,采用逐次渐进的算法,得出了模型元件参数,在PSCAD仿真软件中建立10 kV配电线路常用的接地装置仿真模型,对在不同雷电流幅值、不同接地装置尺寸、不同土壤电阻率以及埋设深度下该装置冲击接地电阻的冲击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常见10 kV配电线路的接地装置冲击特性,为10 kV配电线路的接地装置设计提供了理论数据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网输送距离的增大,输电线路不可避免要跨域河流、山地等复杂地形,准确计算复杂土壤结构中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参数及其冲击散流特性是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优化设计的基础。本文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河流、山体的块状土壤结构模型,对接地装置散流过程土壤中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进行分析;并对河流与接地装置的距离、山体的坡度、山体顶面积对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进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装置与河流距离小于5 m时,河流对接地装置散流以及冲击接地电阻影响较明显;当山体顶面积为20 m×20 m时,坡度5°≤α≤75°,接地装置敷设于山顶和山侧时,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值分别增加了79. 6%和32%,山体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应综合考虑山顶面积和坡度对接地装置散流和冲击接地电阻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了交流电力系统线路阻波器用有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工频放电电压和冲击放电电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简便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带串联间隙线路避雷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电阻片容易受潮,导致其可靠性逐渐降低,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带串联间隙线路避雷器仅能通过安装的放电计数器来观察其运行状态,但该方法忽视了电阻片受潮及绝缘部件老化等问题,仅凭大电流冲击次数来判断带串联间隙线路避雷器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容易产生误判。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雷电电流冲击温升特性研发了一种带串联间隙线路避雷器状态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避雷器数据采集器、手持巡检终端、后台数据库及主站监控系统四部分组成。经测试,该系统运行良好,能及时监测带串联间隙线路避雷器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接地装置冲击试验时回流极布置对冲击特性测试的影响,研究了回流路径对实际塔脚冲击特性的影响。测试了塔基的四种不同回流电极结构:单根电极、多根电极、环形电极、环形电极和多根电极的组合电极的冲击响应,同时与常用的单回路电极测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回流极结构下,测量得到不同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和地电位升,相比单根回流极,多根回流极和环形回流极的组合可更好的地模拟雷电真实放电情况。  相似文献   

9.
线路避雷器在防雷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研究线路避雷器在防雷中的作用,根据雷电直击杆塔顶部及绕击导线两种情况,建立线路避雷器动作时的等值电路,推导出考虑残压影响的线路避雷器对雷电流的分流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当雷电直击杆塔顶部致线路避雷器动作时,线路避雷器约可向保护相导线分流≮10%的雷电流;而当雷电绕击导线致线路避雷器动作时,线路避雷器可向杆塔及杆塔两侧相邻档避雷线分流70%的雷电流。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土壤电阻率的部分线路,采用常规防雷技术很难降低雷击跳闸率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线路避雷器的防雷原理,采用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用于输电线路的防雷,利用雷击定位系统方式确定线路避雷器的位置选择,列出在各种塔型适用的安装方式,并提出其他相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雷电流流经输电线路杆塔接地极的冲击特性,运用CDEGS软件仿真分析杆塔接地极在冲击电流作用下的冲击特性。分析水平接地极及四种改进接地极的冲击特性,探讨不同接地极尺寸以及不同土壤电阻率对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规律。得到接地极长度及半径对水平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规律,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随水平接地极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逐渐趋于稳定;同时获得垂直接地极对四种改进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特性,为实际工程中采用合适的方法降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线路避雷器安装方案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输电线路的雷害事故不仅会造成危险的雷电过电压,还可能扰乱电力供应。推荐采用有选择地加装线路避雷器的做法来减少雷电引起的绝缘闪络。以一条110kV传输线路为例,说明制定线路避雷器安装方案的原则:首先区分线路绝缘子闪络是由反击还是绕击引起的;线路避雷器的安装主要以保护易遭受雷击的个别杆塔为目的,除此之外,应兼顾整条线路耐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线路型有间隙和无间隙避雷器的技术特性和产品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线路型避雷器是线路防雷的有效措施。线路型避雷器有带间隙和无间隙两种类型。作者重点介绍了 1 1 0 k V~ 2 2 0 k V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避雷器、35 k V~ 1 1 0 k V带脱离装置无间隙复合外套避雷器的技术特性和产品结构以及挂网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雷击杆塔时接地体的冲击特性,以便优化设计接地体结构,针对雷电冲击时产生的火花效应,运用电磁暂态分析软件ATP-EMTP,搭建了接地体射线的时变非线性冲击阻抗模型。在验证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接地体冲击接地阻抗受雷电流波前时间、土壤临界击穿场强及射线长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波前时间与冲击接地阻抗呈反比关系,波前时间越长,冲击接地阻抗越小;冲击接地阻抗正比于土壤临界击穿场强;对于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雷电流幅值在10~110 k A之间,接地体射线的有效长度为40 m,无限加长射线长度不利于减小冲击接地阻抗。所得结论对于接地网优化改造、接地体射线长度选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非金属接地模块的组成及降阻原理,通过冲击电流试验平台,在不同土壤电阻率下分别对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接地体进行冲击电流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结果表明,施加不同冲击电流时,相同散流面积下圆柱形接地模块的散流效果比长方体形的散流效果好,冲击电流越大效果越明显;随着接地模块体积和散流面积的增加,降阻效果的增加呈饱和趋势;接地模块的降阻率不随土壤电阻率的改变而改变,土壤电阻率越高,接地模块的降阻效果越好;石墨型接地模块的降阻效果堪比传统金属接地体,石墨部分降阻效果非常明显,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外建材科技》2016,(3):55-57
输电塔线体系是一种复杂的空间耦连体系,主要承受风吹雨打、狂风暴雨、冰雹、雷击、自重等荷载,结构在风、地震作用下产生大变形位移,结构抗侧刚度小,导地线的质量占据结构整体的比例相对较高,塔身与导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别计算了单塔、塔线体系的频率、振型,研究显示导地线对输电塔线体系模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线路避雷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对线路避雷器的国内外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线路避雷器已大量地安装在从配电到500kV(部分800 kV)系统电压的架空输电线路上,它是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的有效手段,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线路避雷器是合成外套的避雷器.小型化、智能化及高压化将会是线路避雷器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线路避雷器的国际电工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及其降阻措施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对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探讨了杆塔接地电阻偏高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避雷器耐受输电线路雷电绕击的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雷电绕击输电线路时 ,线路避雷器的雷电放电电流及吸收的雷电放电能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表明 ,绕击时避雷器能够耐受雷电作用时的放电电流和吸收的雷电放电能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接地体严重腐蚀问题,新型柔性石墨接地材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然而对于该材料接地特性的研究依然不够完善,选用接地体时沿用金属接地体的设计思路,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笔者在考虑土壤非线性火花效应的前提下,建立了接地体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准确性后,比较研究了石墨基柔性接地体与钢接地体之间冲击接地特性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对两种接地体的有效长度进行了相应分析,同时还确定了两种接地体在不同频率电流下的趋肤深度.研究结果表明: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主要与接地体尺寸相关,材料自身电气特性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石墨基柔性接地体有效长度相比钢接地体较长,且其趋肤效应较弱,因此接地材料的整体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