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十五”期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中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中、初级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 ,基础在于大力发展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 ,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全国各地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培养优质多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应用型本科农学专业的《土壤肥料学》课程为例,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知识体系和农业生产需求,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实验内容,并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3.
杭义萍  许琳 《广州化工》2011,39(14):181-182
高素质的人才是未来我国建设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担负着时代所赋予的培养高素质人才之艰巨任务。如何树立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理念、培养化工专业拔尖人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几个世纪以来大学理念的逐渐变化,强调了人才教育中STS教育理念的渗透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已经发展为我国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一线技术人才。本文以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和四川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为切入点,从教与学两方面呈现了两所院校在高职教育上的"同"与"异",为国际合作办学的长久发展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化工专业逐渐出现了招生困难、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等现象。职业学校教师以正确的角度,专业化的认识到当前化工专业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实践中以正确的方法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其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专业认证制度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工程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进我国工程教育,培养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先决条件。本文在剖析当前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构建高素质工程教育师资的方法与途径,即提高工程教育认识水平,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健全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和构筑有效的工程培训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是推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化工行业赖以前进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当前,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整个化工行业的人才竞争愈发激烈。高校化工专业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重要职能,化工专业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英汉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开展化工专业英汉双语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从我国对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通过我校化工专业双语教学现状及学情和师资力量的分析,从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探讨化工专业双语教学的改进策略,以期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教师是实现这一艰巨任务的重要参与者,只有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毕业生。当前,高职教师在职业素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工作态度及行为,为深化高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创新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对研究性学习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以下建议,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化工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素质拓展训练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的一种新型的体验式教育模式,加强素质拓展训练与石油工程实践教学的融合不仅是当前我国应用型石油院校石油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与实践的需要,也是顺应石油行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文基于素质拓展训练与我国石油高校石油工程实践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在当前市场和各大石油企业对高素质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石油工程科技人才急需的背景下将二者进行结合的具体路径.研究认为,素质拓展训练式的石油工程实践教学对石油高校石油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内涵的理解,认为现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教育的理性回归。培养大批既能动手、又擅长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系统工程,本文从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7个方面讨论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并以扬州职业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化工人才所做出的探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城市经济的发展能够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供应,同时高职教育的发展也能为城市经济发展输出高素质人才资源.《化工类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一书结合化工行业特色和...  相似文献   

14.
培养宽口径化工专业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是我国高校对人才培养的一次深入探索。我们以工业催化课程教育为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重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对教学方法和内容形式进行了调整,以期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材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高分子材料作为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以高性能化、高功能化、复合化、精细化和智能化为发展趋势,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必须依托高素质的人才。产教融合是企业和教育单位通过互相协作,共同发展,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探讨了目前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不足,初步研究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按照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要求,开创我国军事院校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探讨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军事教育的主要渠道进行育人的重要实践。通过对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采用翻转课堂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利用线下课堂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和军事元素,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为教育目标,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已经作为了整个教育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其目标明确,前景远大。在此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面对的重大教育教学课题。语文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面对当今出现的重专业轻基础的现实情况,如何让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是语文教学者必须应对和突破的问题。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深感责任之重大,本文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拓展和深化,是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实验教学是本科焊接专业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之一,培养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对理论教学的升华和补充。因此,在创新教育背景下,探索和实践焊接专业的实验教学,对调动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艳红  刘凤臣 《化工时刊》2010,24(12):67-69,7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普遍经历了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到学分制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矿业特色的化工专业实行学分制改革,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修改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而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正>德育教育是各类专业教育开展的基础和重要前提,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将德育教育地位提升至更高层次。对于日化专业而言,其涵盖化合物成分选择、产品功效、质量标准、质量检验等多样化内容,涉及日化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毒理性等问题,凸显着日化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兼顾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如何采取有效促使德育教育与日化专业教育多维结合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此为基础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日化人才,为我国日化行业的长远发展及跨国合作提供有效支撑。本文立足于日化专业视角,解析德育教育与日化专业教育的内在关联,分析德育教育与日化专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将德育教育与日化专业教育结合的多元路径,以期为我国日化专业培养方式的完善化、合理化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