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获知精梳机分离罗拉传动系统的棉型化纤加工特性,对钳板输送须丛与分离罗拉的碰撞时刻、碰撞弯钩长度进行了建模分析,对3种分离罗拉传动系统的碰撞参数进行了计算机编程计算.结果 表明:相同精梳工艺条件下,传动系统一的弯钩长度最小;分离罗拉顺转定时越早,碰撞弯钩长度越短.3种传动系统的适纺最长纤维长度不同,传动系统二的适纺最...  相似文献   

2.
棉精梳机钳板开闭口时间影响精梳条的质量。为了实现棉精梳机钳板运动的精确控制,确定钳板开闭口时间与工艺参数的定量关系,通过对钳板传动机构、钳板摆轴驱动机构及钳板运动原理的分析,建立了棉精梳机钳板开闭口时间的计算模型,得出影响开闭口定时及闭合时间的因素,并选择分离隔距这一工艺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到棉精梳机分离隔距这一工艺参数与钳板开闭口时间的定量关系。本研究可为棉精梳机钳板开口控制技术提供参考,为研制高效精梳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精梳机分离罗拉顺转定时是调整分离接合质量的重要工艺参数,分离罗拉顺转定时过早、过晚都会对分离罗拉输出棉网均匀度产生不良影响。在HC500型精梳机上,利用分离接合过程中分离罗拉速度曲线及钳板速度曲线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分离丛不同截面纤维重量分布情况及其对棉网均匀度的影响。在精梳机给棉工艺、分离隔距等工艺参数不变时,利用2mm切断称重法测试得到了分离罗拉顺转定时不同时分离丛的重量分布曲线,根据精梳机分离接合规律对不同的纤维丛进行接合,求得了精梳机输出棉网的2mm片段重量CV%。结果表明:分离丛重量分布曲线形态,决定了棉丛的搭接质量及精梳机输出棉网的均匀度;当纤维长度为29mm、落棉隔距为9.5mm、给棉长度为5.2mm、HC500型精梳机分离罗拉的顺转定时为15.5分度时,棉网2mm片段的重量CV%值最小。  相似文献   

4.
E62型精梳机工艺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运用电子计算机对E62型精梳机钳板及分离罗拉的运动参数进行计算,分析了E62、E7/6及E7/5型精梳机的钳板运动、分离罗拉运动、锡林梳理定时、梳理隔距、钳板的开启闭合参数、分离接合等参数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精梳机在高速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使用线性独立向量法,在对现有精梳机分离罗拉传动机构进行数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技术、ADAMS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和MATLAB计算机编程技术对精梳机的分离罗拉传动机构进行研究,探讨了该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单个构件惯性力的大小以及在机构总惯性力中所占的比重,并比较了机构在添加配重前后惯性力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定时调节盘、连杆1、偏心套、摆动臂、连杆2、摇杆、摇杆结合件产生的惯性力分别占总惯性力的比重依次为:0.73%、8.01%、36.87%、38.55%、5.72%、8.75%、1.37%;通过在偏心套上添加配重的方式可使整个机构的惯性力减小11.30%,有利于提高精梳机的速度和降低能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6.
E7/6型精梳机落棉隔距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落棉隔距是影响精梳机落棉率与梳理质量的重要参数。由于精梳机的钳板摆轴传动钳板的方式都为四连杆机构,在进行落棉隔距的调整时,改变了连杆的初始位置,因此精梳机的其它工艺参数也随之改变。运用计算机计算并分析了E7/6型精梳机在不同落棉刻度时钳板的开启闭合规律、锡林梳理定时、分离接合时间及钳板钳口压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型棉精梳机分离罗拉采用单伺服电动机驱动功率过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双电动机单向混合驱动的方法,在满足分离罗拉运动规律的条件下,通过对混合驱动机构进行合理的动力分配,提出并列型以及偏列型差动轮系混合驱动的概念,并通过虚拟样机进行仿真分析,比较各方案中电动机的动态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伺服电动机直接驱动分离罗拉,混合驱动方案中驱动电动机的速度、加速度(绝对值)减幅达30%以上,显著改善了电动机的动态性能;该设计还可根据不同种类的棉花工艺需求对车速进行适度的调节,增加机构的柔性,为高效精梳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E7/6型精梳机锡林梳理面对精梳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精梳机锡林梳理面的大小对锡林的梳理工艺及分离接合工艺具有重要影响。运用计算机对E7/ 6型精梳机采用 112°锡林梳理面及不同的锡林定位、不同落棉隔距时 ,计算与分析了锡林的梳理时间、钳板的开口定时、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长度等参数。得出在E7/ 6型精梳机上采用 112°梳理面的锡林时 ,应采用 36分度的锡林定位、较大的落棉隔距及较晚的分离罗拉顺转定时。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天丝短纤的棉纺精梳优化工艺,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天丝短纤的纤维性能测试与对比,设计相应的精梳工艺,并通过调节精梳机的落棉隔距、车速、曲柄半径等工艺参数,进行天丝短纤的精梳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小卷定量小于65 g/m,采用前进给棉,给棉长度4.3 mm,顶梳插入深度-0.5,分离罗拉定时调节盘搭接刻度+1.5,落棉隔距10 mm,,曲柄半径55 mm,车速280钳次/min的工艺方案时,精梳机落纤率为4.78%,精梳条条干CV为4.81%,精梳条总棉结数为11个/g,保证了低落纤率的基础上,有较好的精梳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A201C、D型精梳机为例,研究得出了弓形板定位、钳板闭口定时、落棉刻度、分离罗拉顺转定时等分离接合工艺参数的配合规律,并进行了生产实际应用。实践证明:运用该规律进行A201C、D型精梳机分离接合工艺设计,具有快速、省工省时、降低消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传统直板式精梳机“单工位”集中工作方式决定了梳理速度已难以进一步大幅提高。本文引入装配流水线的“多工位”并行工作方式理念,原创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梳理概念,并基于此工作原理,设计出了单元式多伺服电机驱动精梳机样机。该精梳机的给棉罗拉、顶梳、输出罗拉部件布置在锡林圆周不同部位,取消了传统精梳机复杂的往复、倒顺和停歇运动机构。利用几组随锡林回转的钳板依次夹持纤维须丛,须丛的头尾端梳理、分离和接合成网工艺动作针对不同纤维须丛并行进行。消除了传统精梳机所有工艺动作集中在狭小的区域针对同一簇纤维进行带来的空间位置和时间配合的苛刻要求。有望突破传统精梳机的速度瓶颈,实现高钳次下的柔顺梳理。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梳针型主分梳辊的结构特点及性能,介绍了试验情况及相应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梳针型主分梳辊的FA116型清棉机其成纱质量全面提高,尤其以条干CVb、细节(-50%)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精梳质量的预测及精梳工艺的智能设计,采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的方法,对给定纤维长度分布(根数)的棉卷进行精梳加工计算机模拟,得到工作周期内不同阶段的棉丛形态及输出棉网根数不匀CV 值。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分离罗拉顺转定时为14.5、15.5分度时,输出棉网的不匀值较小;落棉隔距增大,输出棉网的不匀小幅度增长;给棉长度在4.7∽ 5.9 mm之间增加时,输出棉网的不匀轻微恶化,模拟结果与此前的实验研究结论有良好的相关性,模拟加工的方法更适用于纤维长度分布(根数)经常变化的棉卷精梳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CA-723型精梳机分离胶辊加压气囊技术特点,分析了加压气囊工作原理,介绍了金属波纹和加气压的研制,为精梳机分离胶加压气囊消化移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转杯速度、捻系数、分梳辊速度3项工艺参数对转杯纱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这3项工艺参数对转杯纱质量的影响,使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转杯纺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论是:转杯速度、捻系数、分梳辊速度存在一个最佳组合,使转杯纱强度、条干CV值、棉结3项主要指标达最优值。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分析了我国中细特转杯纱的生产现状,对中细特转杯纱质量影响最大的关键元件转杯、分梳辊、假捻盘进行优选,对分梳辊、捻系数、纺纱负压3个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介绍了18.2 tex转杯纱的纺纱试验,利用数学工具进行了分析,选择了最佳的转杯纺工艺。  相似文献   

17.
涤棉转杯纺起绒纱纺纱工艺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用于PU革基布的T/C65/35 58tex转杯纺起绒纱的纺纱工艺进行了优选。对捻度、喂入条定量、纹杯和分梳辊转速、 分梳辊针布型号等关键工艺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作了大量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优化后的纺纱工艺保证了起绒纱纱疵少,起绒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CJ40型棉精梳机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CJ40型棉精梳机的性能特点,分析了CJ40型棉精梳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并进行了纺纱实践.经检验,所纺精梳条质量达到Uster公报25%水平,CJ40型棉精梳机有效输出长度缩短、分离罗拉输出棉网接合长度增加,有效地提高了精梳条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JSFA288型精梳机噪声及振动,运用MATLAB编程设计对该精梳机分离罗拉传动系统进行运动模拟,分析了噪声、振动产生的原因并对分离罗拉传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将优化前后的传动机构进行了装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分离罗拉传动机构噪声和振动较小,车速为350钳次/min时,整机噪声降低4.5 dB,振动减小20.8%,且车速越高效果越明显;有利于改进梳理质量、提高车速,改善车间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20.
TQF268型转杯纺纱机纺制涤棉混纺纱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转杯纺纱机上顺利纺制涤棉起绒纱,提高成纱质量,通过纺纱试验,对纺纱工艺进行了优化配置.通过在转杯纺工序优选纺杯型号、分梳辊型号以及合理配置纺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工艺负压等参数,使T/C 65/35 59.2 tex转杯纱成纱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