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野外与入户调查、定点与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烟区传统烟叶生产过程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过程中的烤烟生产用工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烟叶生产全过程用工量露地烟为29.81个/667m2,地膜烟为31.67个/667m2;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过程中,机械化作业率、集约化水平提高和专业化分工作业用工量减少,露地烟为16.13个/667m2,地膜烟为17.97个/667m2,比传统烟叶生产用工量分别减少13.68和13.70个/667m2,减少幅度分别为43.27%和45.89%。  相似文献   

2.
烟草膜下滴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大理州烤烟膜下滴灌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烟株的生长和发育,干物质积累逐渐增加,以旺长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为主;硝酸还原酶均在旺长期活性最强,成熟期显著下降;在较适宜滴灌量范围内,较小的滴灌量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率。大理州自然生态条件下,以40 ~ 50 m3/667m2 滴灌量为宜。  相似文献   

3.
硫磺对碱性植烟土壤烤烟生长及烟叶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高效、安全的碱性植烟土壤改良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磺用量(0.1、0.2、0.3 kg/m2)对碱性土壤pH、烟株生长和烟叶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土壤施用0.1~0.3 kg/m2的硫磺能够显著降低烤烟根区土壤的pH,降幅达0.3个单位以上。施用硫磺能促进烟苗根系的早发快长。与对照相比,中等用量硫磺(0.2 kg/m2)能够显著增加烟叶的产量;低用量硫磺(0.1 kg/m2)能够显著增加上等烟比例。碱性植烟土壤施用硫磺0.2~0.3 kg/m2能显著降低烟叶Pb含量,但对As、Cd和Hg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总之,硫磺0.2 kg/m2是碱性植烟土壤改良、提高烟叶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而且能够减少烟叶对Pb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背景和目的  随着规模化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烟草农业的深入推进,探究计划生产条件下贵州省烟农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迫在眉睫。  方法  基于不同香型烟区烟农自身条件、烟田自然禀赋、当前土地流转市场现状、烟农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入手,运用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影响烟农增加土地规模意愿的离散变量模型。  结果  贵州省两个香型烟区的土地流转情况显著不同,土地年租金、年龄、教育程度分别为蜜甜香型烟区极显著负向影响因素,家庭劳动力和种烟收入为清甜香型烟区极显著正向影响因素,种烟收入为两香型烟区共性正向影响因素,但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蜜甜香型烟区每亩烟地年租金每增加10元,烟农增加土地规模的意愿就减少6.65%,在清甜香型烟区专业化服务水平每提高1%,烟农转入烟地可能性将提高0.39%。  结论  建议出台土地流转政策,确保土地流转规范,土地租金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提高职业烟农培育力度以及专业化服务水平,构建高标准基本烟田。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江西紫色土上种植模式与浓香型烟叶质量的关系,以江西省主栽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烤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增施氮肥后株高显著增高、烟叶显著增宽、叶长/宽显著减小、烟叶鲜重/干重显著提高。当施氮量≤142.5 kg/hm2时,株距越小烟叶越宽,烟株密植能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但当施氮量≥142.5 kg/hm2时烟株稀植有利于上等烟比例的提高;当施氮量为165 kg/hm2时,烟株稀植有利于叶长与叶宽的增加,同时显著提高上等烟比例;当施氮量为165 kg/hm2、株距为0.5 m时,烤烟产量与产值均最高。故建议今后紫色土烤烟种植模式为行距1.2 m,株距0.5 m、施氮量165 kg/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保护植烟土壤生态环境,提高烟叶质量,确保烟叶安全性,对不同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菜枯、清江源和金丰叶生物有机肥可促进烟株中上部叶开片,增强烟株抗病性,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产量分别提高361.35、218.85和17.55 kg/hm2,产值分别增加7744.95、4838.40和2257.80元/hm2,改善初烤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烟叶综合品质,降低下部叶烟碱含量。清江源生物有机肥在恩施烟区烟叶生产中使用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龙岩烟区有效磷含量较丰富植烟土壤上适宜的磷钾施用比例,采用田间试验,在氮肥用量8.5kg/666.7m2条件下,设计了磷肥3水平(P9、P7、P5,P2O5施用量分别为7.65、5.95、4.25 kg/666.7 m2)和钾肥3水平(K21、K18、K15,K2O施用量分别为17.85、15.30、12.75kg/666.7m2)的不同配比处理,以目前生产中配比P9K21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磷钾配比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7K18、P7K21处理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株高显著高于P9K18、P7K15、P5K15处理,P7K21处理有效叶数显著高于P9K18、P5K18、P5K15。各处理间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无明显差异,但P7K18、P7K21的产量、产值均最高,P9水平各处理烤烟产值显著低于施磷量为P5、P7的各处理,P5水平各处理上等烟比例均较高。各处理下部叶总氮含量及氮碱比偏高,上、中、下部烟叶总糖、总钾含量基本适宜。P7K18处...  相似文献   

8.
始兴烟区旱地烤烟氮素利用及生态经济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氮肥施用不合理引起的氮肥利用率低及环境恶化等问题,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氮素利用率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烤烟产量及产值,以195 kg/hm2(N3)处理产量最高,150 kg/hm2(N2)处理产值最大。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烤烟的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吸收利用率(NRE)逐渐减小,烟叶生产效率(NTPE)、氮肥生理利用率(NP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先增加后减小,施氮水平为150 kg/hm2(N2)时,NTPE、NPE、NAE最大,此时烤烟的氮肥利用率最高。通过环境经济学的 Coase 原理和边际收益分析,综合烟叶产量、经济和生态效益,当前始兴烟区旱地烤烟适宜氮肥用量为115.10~162.13kg/hm2,相应的产量为2381.42~2677.72 kg/hm2。  相似文献   

9.
我州农学会烤烟分会是1981年2月27日在个旧市正式成立的,现有会员62人。四年来,根据烟草生产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种烟,普及科技知识,调动了烟区干部和烟农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我州烤烟生产的发展。1984年全州种植烤烟12.1万亩,收购量达到30.9万担,其中上等烟6.55%.上中等烟61.94%.与未成立学会前的1980年相比,烤烟种植面积增长2.22倍,收购量增长3.98倍,上等烟比例提高4.44%,上中等烟提高16.12%。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箱-红外CO2分析法研究了烟田垄体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和垄间土壤呼吸在烤烟生长期的变化特征以及垄体土壤呼吸组分的贡献率,估算了烤烟生长期烟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结果表明,受烤烟生长和土壤温度的影响,垄体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生长期变化特征,还苗期与伸根期土壤呼吸速率增长较慢,后期土壤呼吸速率逐步增大,在移栽后第107天达到最大值C 256.8 mg/(m2·h)。土壤微生物与垄间土壤呼吸速率在烤烟生长期变化较小。垄体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和垄间土壤呼吸在10 cm土层温度的Q10值大小顺序为:根系呼吸>垄体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垄间土壤呼吸。整个烤烟生长期根系呼吸与土壤微生物呼吸占垄体土壤呼吸的均值分别为44.2%、55.8%,净初级生产力碳固定量C 2975.9 kg/hm2,土壤异养呼吸碳释放量C 1409.1 kg/hm2,烟田生态系统净碳输入C 1566.8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通过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索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的关系。通过对烤后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建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评价模型,再根据烘烤各阶段关键点测定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各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整体的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变片、凋萎和变筋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6、0.21和0.15,而干片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在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对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2、0.33和0.17,凋萎阶段贡献率较小,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为负值。由此得出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是致香物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凋萎阶段影响很小,干筋阶段有不利的影响;而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在烘烤前期,烘烤后期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烤烟菽麻间作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以烤烟品种云烟87和菽麻品种I48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烤烟菽麻间作方式对烤烟根结线虫防效,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烤烟单作处理相比,烤烟与菽麻间作方式为2:1时,根结线虫的防效为41.67%,能改善烤烟的农艺性状,烟叶产量、产值和均价分别提高了456.69 kg/hm2、16 550.65元/hm2和4.15元/kg;烤烟与菽麻间作方式为1:1时,根结线虫的防效为53.53%,并显著改善烤烟的农艺性状,烟叶产量、产值和均价分别增加了843.85 kg/hm2、30 295.42元/hm2和6.39元/kg;烤烟与菽麻间作方式为2:3时,根结线虫防效为64.23%,降低了烤烟的株高,对烟叶产量产值等无明显提高。因此,烤烟与菽麻间作对根结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能够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产值,以1:1间作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解析烟草对CMV的抗病细胞学机制,以抗病品种台烟8号和感病品种NC82为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比两品种在接种CMV后发病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接种CMV后,台烟8号发病症状多为花叶,NC82发病症状多泡斑和深绿、褪绿区域相间;(2)对比NC82轻微花叶和泡斑的超微结构发现,二者叶绿体类囊体片层都减少,但泡斑症状细胞内线粒体嵴和CMV颗粒密度都高于轻微花叶症状细胞,说明泡斑的细胞病变程度重于花叶症状;对比NC82和台烟8号的深绿和褪绿区域细胞超微结构发现,深绿区域的叶绿体形态较完整,而褪绿区域的叶绿体严重变形、类囊体片层紊乱、淀粉粒畸形或消失,说明褪绿区域叶肉细胞病变程度重于深绿区域;(3)对比所有病变叶片中过氧化物酶、自噬小体及内膜系统结构发现,台烟8号在CMV侵染后,其三者形态结构都比NC82的更规则有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抗CMV烟草品种的抗性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上部烟叶片结构对烟叶品质和可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改善上部烟叶品质和工业可用性,运用感官分析技术,将许昌地区烤烟上部充分成熟烤后烟叶叶片结构进一步细分为疏松、尚疏松、稍密、密、紧密,研究不同档次叶片结构对烟叶品质和工业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结构由紧密到疏松,烟叶外观品质趋好,疏松最好,尚疏松次之;物理特性趋于适宜,其中疏松和尚疏松叶片密度显著降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协调性趋于适宜,其中疏松和尚疏松叶片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还原糖含量和总糖含量有所提高,且疏松叶片淀粉含量显著降低,糖碱比逐步提高趋于适宜;评吸质量总体评价由中偏下至较好,其中疏松最好,尚疏松次之;工业企业可用性逐步提高,其中叶片结构疏松、尚疏松在一类高档卷烟配方中的可用比例分别为100%、85.71%;叶片结构稍密的烟叶质量一般,主要可用在二、三类卷烟配方中;叶片结构为密和紧密的烟叶质量较差,只能用在四、五类卷烟配方中。不同叶片结构档次的实物样品可以作为培训、指导专业分级、烟叶收购等工作的依据,更是复烤加工中片选不同可用性烟叶的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晾制过程中雪茄烟叶多酚类物质和质体色素的降解规律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部位烟叶晾制期间多酚类物质、质体色素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雪茄烟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主要表现为中部叶 > 下部叶 > 上部叶,其中各部位绿原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均呈现单峰曲线。各部位质体色素含量随着晾制过程的推进而逐渐降低,整体表现为上部叶 > 中部叶 > 下部叶。各部位烟叶中脂氧合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晾制期间各部位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多酚、色素含量呈正相关,且与绿原酸和β-胡萝卜素达到显著水平;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多酚、色素含量呈负相关,且与绿原酸达到显著水平。过氧化物酶与脂氧合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晾制过程中合理调控各类酶活性,可以控制多酚类物质及质体色素含量,有利于提高雪茄烟叶调制特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已有的植物Catalase 2基因(CAT2)序列设计烟草Nicotiana tabacum CAT2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克隆获得Nicotiana tabacum var.NC89 CAT2全长mRNA序列,包含1479 bp完整的读码框(ORF),可编码492个氨基酸残基。遗传进化分析显示,烟草NC89 CAT2N.benthamiana CAT2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利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CAT2基因在NC89烟草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其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CAT2基因在烟草NC89的根、茎、叶、花瓣、花萼、种子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叶、茎、种子和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处理烟株,其CAT2诱导表达分析显示,机械损伤、渗透压、低温和高温、干旱和感染PVY时CAT2表达量均上调。上述研究表明烟草CAT2基因可能参与了应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烟叶生产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动智慧烟草农业和智慧烟草政务发展,以烟叶生产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烟叶生产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烟草农业数据中心。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建立南平烟区烟叶生产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结构采用C/S模式,由基础设施层、技术支持层、数据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层5个层次组成,实现对南平烟区烟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源、多格式数据的存储、管理及分析,能够为南平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提供精准化的数据支持和平台基础。尤其是系统提供了大数据与烟叶生产实际需求结合的烟田精准养分管理模型框架,2016年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偏差为15.64 kg/hm2,模型模拟效果较好。系统实现了GIS基础功能、空间数据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功能,是南平烟草农业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管理平台,为南平烟区烟叶生产的现代化发展以及未来面向"互联网+"的应用服务扩展提供了基础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18.
探究雪茄茄衣在晾制过程中外观颜色变化与内在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其晾制过程中的精准化操作提供参考。以德雪1号品种中部叶为试验材料,测定晾制过程中的烟叶外观参数及水分指标,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并对回归方程预测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烟叶在晾制过程中烟叶正面与背面各颜色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主要变化波动集中在晾制第3天至第8天期间。晾制过程中烟叶水分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前期散失主要为自由水,而后为束缚水。相关分析表明,晾制期间各水分指标与颜色参数之间相关性较好,逐步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雪茄茄衣晾制期间颜色特征参数和水分含量之间相关性明显,可以用颜色特征参数作为辅助指标来判断烟叶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成熟度烤烟烘烤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组分转化规律,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对烟叶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及转氨酶活性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烘烤过程中,以谷氨酸等10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变幅较大;不同成熟度烟叶中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变化差异主要集中在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此时,适熟和过熟烟叶在烘烤中转氨酶活性较高;与尚熟烟叶相比,适熟和过熟烟叶丝氨酸、组氨酸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从烘烤定色期开始,呈现下降的变化,表明烟叶成熟度对游离氨基酸转化为美拉德产物有一定影响。由此,适当提高烟叶成熟度,有助于烟叶游离氨基酸互相转化和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广东烟区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可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分析和评价广东烟区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以2013-2017年度广东烟区8个主产县的C3F烟叶为材料,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多元统计方法等构建烤烟化学成分评价体系,分析了广东烟区烤烟中部叶化学成分的年度、区域特征并进行了可用性评价。结果表明,近5年来,广东烟区烤烟中部叶总糖(25.09%)、还原糖(21.83%)、氯离子(0.25%)含量相对较低,糖碱比(8.52)和氮碱比(0.69)相对较小,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在"中等"及以上占85.00%;部分年度间、产区间烟叶的总植物碱、总氮、钾离子含量以及糖碱比、氮碱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产区之间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无显著差异;广东烟区中部烟叶依化学成分可分为3类,分别相对集中于同一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