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考古遗址公园是集保护、科研、科普、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资源利用方式,是目前我国大遗址保护的一种创新形式。近几年考古遗址公园的研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文章对考古遗址公园2009年至2017年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围绕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研究、展示与诠释研究、大遗址保护作用这三方面进行评述,并对后期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钟晨  薛玉峰 《中国园林》2022,38(3):129-133
201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提出了对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利情况的批评,重点强调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真实性”要求。以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大遗址“真实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途径。提出大遗址保护应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逆性”的保护展示原则,以遗址片区“最小干预”为规划理念,充分考虑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从考古资料中分析挖掘史料信息,对遗址价值进行研究判定,从而构建遗址价值载体的展示阐释体系,最后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提升遗址公园社会效益的大遗址“真实性”保护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3.
蔡超 《室内设计》2019,(4):14-19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 护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已走过了十年的探索 与发展历程。本文通过不同种类公园的差 异比较,解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功能定 位;通过梳理10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含 立项),分析其价值代表性、遗产完整性和 国家示范性等3个基本特点;其后,对国家考 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建设实践中存在的建设时 序、遗址复建、景观塑造、居民搬迁,以及 价值阐释与展示中的阐释与展示关系、遗址 博物馆展示等6方面问题展开讨论;最后, 提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发展趋势中的几 个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分别是重手段,轻 研究;重建设,轻体验;重迎合,轻引导。  相似文献   

4.
杜骞  曹永康 《建筑师》2019,(3):83-87
我国采用考古遗址公园的方式保护并活化考古遗址已有20余年的实践,但在基础理论研究、展示手段及运营管理上仍有待研究。意大利在2012年由国家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发布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活化利用指南》,是迄今为止意大利对考古遗址公园最系统性的阐述。本文从建筑与规划视角,重点解读《指南》对考古遗址公园的定义、对公园类型的区分,以及对考古遗址与景观的阐释与规划设计方法,并提出反思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唐薇 《城市住宅》2021,28(6):7-11
由于大遗址具有规模宏大的基本特征,在我国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常出现发展破坏保护、保护限制发展等问题,实现保护与发展平衡是近年来专业领域关注的焦点.研究以周原考古遗址公园为例,探索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中的阐释与展示策略,与地区发展相协同的技术方法,以供相关研究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1980年以来有关中国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展示研究、规划建设研究、国外经验借鉴研究、作为大遗址保护模式研究、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利益相关者研究6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简要剖析了保护利用研究中出现的缺陷,并指出了未来需要重视的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良渚遗址的简单保护面临很大的挑战,规划力求做到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鱼和熊掌兼得。规划的目标是把遗址公园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集遗产保护、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将历史遗址与生态环境、公园建设与考古勘探紧密结合,确保良渚遗址申遗的成功,并将旅游开发利用控制在生态环境容量之内,避免遗址公园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过度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对于如何统筹协调城市中的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城市的发展需求,路县故城遗址进行了一次规划探索。以保护优先为基本前提,对考古遗址公园赋予更加丰富的功能,创新设计手法攻破技术难题,动态推动遗址公园实施,使其成为既能很好地阐释与展示遗址内涵,又能寓教于乐、被广大群众喜爱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9.
对遗址文化的凝、炼、升、识,是考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通过对遗址本体的保护、遗址文化的提炼和剖析,从文化展示、延续、拓展等方面对公园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将遗址文化要素附于公园的实体景观空间,展示薛家岗文化、皖国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传统魅力,对承传与发扬遗址文化、保护与利用考古遗址,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徐聪艺 《建筑创作》2012,(1):104-115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中轴广场位于大明宫遗址的中心地带,是整个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重点。其区域涵盖大明宫遗址的三大主殿宇(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基地南接含元殿遗址,北达太液池南岸,东至含耀门、崇明门一线,即规划公园西路以东;西至昭庆门、光顺门一线,即规划公园东路以西。基地为形状较规则的四边形,总面积约45hm~2。该区域规划定位于考古及遗址保护主题展示区,重点展示先进的现代考古过程与成就,以及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方法、技术、材料与成果,为古迹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重点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杨静  成玉宁 《中国园林》2022,38(2):26-30
由于时间的单向性与空间的重叠性,在建成环境发展过程中,遗址作为曾经的历史存在,二者在空间关系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矛盾与对立而有待协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既关乎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延续,也影响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与质量.遗址公园是实现遗址本体保护、展示,以及协同遗址与城市空间发展的有效方式.破碎化是遗址的空间共性特征,其空间表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城市公园的定义及分类,分析了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总结了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结合当前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从而为做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钟乐  赵智聪  唐佳乐 《中国园林》2022,38(10):116-120
中国已正式设立5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直接响应国家公园三大理念,是联系国民和国家公园的最重要纽带,将成为国家公园设立后的重要工作之一,亟待构建相关规划框架。系统回顾了中国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规划探索和世界代表性国家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发展历程,总结了其经验与不足。辨析了生态体验、自然教育的相关国际通用术语,提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三大规划理念、5点规划思路,提出了前置分析、生态体验规划、解说教育规划、管控规划和保障规划五大板块的规划流程及其技术方法。明晰了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性质和定位,提出了规划框架构想,对于政策制定、相关研究与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静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19,26(10):113-118
遗址公园作为遗址保护、展示教育与考古研究的有效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与发展。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其完备的法律保护制度、成熟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文物保护技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罗马图拉真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梳理,从遗址的空间结构和历史时序性上解读遗址时空特性,探讨其在坚持遗址原真性的基础上,如何从遗址保护理念、规划设计策略和实施技术路径3个层面对遗址进行保护与阐释,旨在解析意大利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理念与方法,探讨其对于遗址公园建设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工业遗产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资源,其再利用和保护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有多种形式,而规划建设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近年来最常见的做法。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工业遗产的集中保护、统一规划和管理,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通过对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的剖析,探讨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再利用及规划设计等问题,并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公园的范围划定是国家公园设立和管理的基础,根据保护和管理对象的不同,范围划定采取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在总结试点期国家公园范围划定经验的基础上,从东北松嫩平原草原湿地生态地理区入手,叠加主要保护对象,擦除干扰因素,划定国家公园范围。基于该区域珍稀濒危水禽及其栖息地的分布特点,同时考虑管理可行性等方面,以原有自然保护地为本底,叠加珍稀濒危水禽及其栖息地,得出国家公园的优先保护区,在优先保护区的基础上,去除人为干扰因素,得出拟建松嫩鹤乡国家公园范围。通过保护要素的叠加和干扰要素的擦除,得出国家公园范围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国家公园的范围划定。  相似文献   

17.
极限公园是现代新兴体育运动快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专类公园,蕴含极限性、专业性、服务对象年轻化等特点,是具有形式美的景观空间。通过对国内外极限公园发展状况和著名极限公园的梳理,将极限公园的场地特征、类型进行解读和归类。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提供极限公园场地构建、景观设计和安全防护的具体处理方法,整理出极限公园规划设计的流程模式。建议未来极限公园的规划设计更多融入当地历史文化环境、结合数字化三维设计及注重场所分级体验等思维和方法,构建新型、独特的城市动态景观和极限运动场所。  相似文献   

18.
黄玲玲  刘滨谊 《园林》2020,(4):82-89
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对自然系统的保护,特别是对自然水循环的很好处理。本文以苏州太湖园博园为研究对象,在营造园林景观的同时,将海绵技术运用到绿地景观的建设中,打造了江苏省首个"海绵型郊野公园"试点工程,不仅满足造园功能需求,也展示了海绵城市理念与建设成效。通过对海绵城市相关概念及现状研究,针对园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阐述海绵城市具体的技术设计及应用,希望能将海绵城市理念及技术,运用到绿地建设中,更好地与城市景观融合在一起,也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游览型公园持续发展提供价值性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吴隽宇  朱榴奕 《风景园林》2022,29(5):110-115
景观考古视角下的遗址景观动态研究为大遗址保护与活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优化和提升大遗址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选取广东省虎门炮台为例,通过古籍研读、实地踏勘等方法,从遗址本体和社会环境2个角度梳理炮台遗址的景观演变历程,从历史文化、选址布局、生态环境、基本形制4个方面挖掘遗址的整体性特征和价值,进而提出虎门炮台可从统筹发展、考古优先、协调环境、有效展示、统一管理5个层次优化管理服务水平,从而为广东省海防大遗址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