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城市绿地空间声景观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是影响人环境感知的重要因素,优化声环境可以显著提升景观效果和整体功能。公园绿地不仅为游憩者提供隔离外界噪声的屏障,其营造特有的声、景要素共同影响着人的主观感受。文章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绿地植物群落降噪及声环境要素调节两个方面研究绿地空间声景观优化机制,综合运用植物景观设计、噪声控制、环境心理学、声景观等多学科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促进绿地功能的发挥、指导植物景观设计、拓展声景观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包头市五当召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声漫步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声环境实测,并将现场录制的声音导入Multi-Instrument软件中进行声学参数分析,最后使用SPSS软件分析了声景和视觉景观以及声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景区内声景可分为自然声(48.7%)、生活声(23.2%)和人工声(28.1%)三大类;声景多样性(SDI)为0.79;人们最喜欢自然声中的"鸟叫"和"虫鸣";景区各测点平均等效A声级为50.1d B;声景的舒适度与声景安静度、声景类型、空间尺度、声音的响度和尖锐度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陈伟   《中国园林》2022,38(6):91-96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严寒地区公园内广场舞对声景的影响,本文选取典型公园,进行了客观物理测量和主观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内广场舞声的有无,对包括主观响度、声舒适度、愉悦度与觉醒度的声景主观评价无显著影响,亦未显著影响公园的使用频率;不同性别对声景主观评价有显著性差异,体现在女性的主观响度评价高于男性的,而声舒适度评价则低于男性的;声舒适度及愉悦度在无广场舞时随停留时间变长而逐渐上升,而觉醒度在有广场舞时则随时间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内外现有的声景观评价方法,开展了声景观舒适度的评价方法研究,分析提炼了影响声景观的自然环境因子,提出以空气温度差、相对湿度、自然光照度比和风速等物理环境指标为变量,定量计算声景观舒适度指数(SSssd)的方法。通过在青城山现场测量相关物理环境指标,并对游客进行声景观主观满意度调查,建立了声景观主观满意度与声景观舒适度指数(SSssd)计算值的对应关系,定量分析了声景观舒适度与温度差、相对湿度、光照比、等效A声级之间相关性,证实温度差和光照比的实测值与声景观舒适度指数(SSssd)存在显著相关性。利用GIS图给出了青城山声景观舒适度分布,科学地评价了青城山声景观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孟琪  康健 《城市规划》2018,(4):94-99
如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升城市边缘区的人居声环境,是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从声景观的视角出发,通过声环境的变化、声音的感知和声舒适度评价三个层面,对一个典型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改造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区域内规划改造前和规划改造后声环境以及居民声音感知和声舒适度的变迁。研究发现,城市边缘区的声景观变迁与区域的城市形态、建筑布局、景观规划、居民社会特征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进行城市边缘区规划及设计时,应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  相似文献   

7.
苗畅  孟琪 《时代建筑》2022,(1):74-79
声景规划是提升城市开放空间的人居声环境的重要手段,然而以往的研究较少考虑行为对声景的影响。因此,文章从行为模式的视角出发,通过城市开放空间声级、声源感知和感知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了参与式行为和非参与式行为下城市开放空间中声景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开放空间中行为的声学特征可以分别用LAeq、LN和Lmax等指标表征;在声感知方面,非参与式行为人群的声景感知差异不大;与非参与式行为人群相比,参与声学行为的人群在声舒适度、愉悦度方面评价较高,而主观响度评价偏低;参与非声学行为人群在声舒适度、愉悦度方面评价较低,主观响度评价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从行为的声学特征出发,通过声景规划对空间进行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声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活空间的声环境正随着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变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声景作为探索人对声音感知的学科正在快速发展,并为改善声环境作出贡献,对当代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对声环境进行调查和优化,需要必要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大量数据。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声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要求。数字技术可以提升声景研究效率和精确性,并形成更直观的表示法对声景中的舒适度感知指标进行可视化。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数字化技术在声景领域应用的4个方面,包括声音采集和再现、声音处理和分析、声场模拟和评估、声景感知的可视化。重点综述了重要支撑性技术、处理原理以及评价等方面。以公园的声景感知地图为例,详细阐述了声景地图的技术路径及其相关的可视化和智慧调控,同时也讨论了有待进一步优化的声景感知地图计算模块。其中舒适度预测模型可在小型公园的局部环境中根据实际情况更新与模型调整,从而提高舒适度模拟的精确度,并随着采集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发展,舒适度模拟模型也将进一步迭代。此外,也可根据舒适度和声级地图,设置感控调节模块,真正实现智慧公园的及时性、可视化、人性化。基于此,对数字化技术在声景领域的应用作出了若干总结和探讨,如各项技术仍需完善方面,如何面对未来技术、气候和生活方式改变等,以期为未来声景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声景学的范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论文首先讨论了声景(soundscape)学的缘起。然后从人、环境和声音三者的关系界定传统的景观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建筑声学(building  acoustics)和心理声学(psychology acoustics)的定义;在与传统学科比较基础上,界定了声景学的范畴:(1)研究人通过视觉对环境的美学感知过程中,声音的作用,即在传统的(不考虑声音和听觉感知的) 景观学中引进声音及听觉感知;(2)研究人在审美地倾听声音时,环境景观的作用;(3)研究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声音遗产的保护和留存。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的声景具有重要价值。声景感知是衡量保护地声景质量的有效工具之一。声景感知受到声景环境、声源构成、主导音等要素影响,也会对人们环境感知的可接受度、情绪等方面产生影响。已有对城市和乡村环境中主导音、听觉对视觉及情绪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保护地中声景感知及影响感知的要素研究较为缺乏。以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的声景为对象,通过听音实验,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得出武陵源声景的总体特点。可知武陵源声环境中导游喇叭和谈话的声音是感知频率高且接受度最低的声源,因而在保护管理中应予以重视和控制。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内乡村环境中的鸟鸣、流水等自然声源的可接受度要高于武陵源中纯自然环境中的同等声源的可接受度。在低噪声环境下,高感知频率的声源与主导音不一致,即被感知频率高的声源不一定是主导音。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声景与情绪感知与性格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不同声景环境中的自然声源均能使性格"内向安静"和"易焦虑的人"感到"放松""舒适"和"多样丰富"。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对武陵源声景价值认知的策略和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植物景观空间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声景品质直接影响游客的游憩满意程度。对福州市5个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和公众问卷调查,探究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空间在游客声景感知方面的差异及影响总体声景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空间声源优势度感知差异最明显,尤其是交通声,但是声源和谐度感知差异不明显。植物景观空间的总体声景感知在愉悦度与宁静度2个维度均有显著差异。影响各类空间总体声景感知的主要声源感知特征不同,与声景愉悦度和宁静度关系最为密切。半开敞空间的植物色彩和密闭空间的郁闭度分别与声景丰富度和愉悦度有密切关系。密闭空间中声景宁静度营造需考虑不同教育背景的游客的需求。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声景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Z2)
Tourism soundscape is a new field of tourism landscape research, soundscape designs offer new concepts for the landscap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aking China Dinosaur Land in Changzhou City for example, visitors' perception about soundscape comfort in theme parks was studied. The researches found that acoustic comfort was infl uenced by objective parameters of sound and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visitors, and when the soundscape volume stayed at a certain threshold value, visitors would gain the most satisfi ed acoustic comfort experience, and they were most sensitive to sound elements that able to convey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theme park.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dopted positive design, negative design, and zero design, and proposed the concepts of optimizing theme park soundscapes.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人们逃离城市压力的重要场所,对游憩者身 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声景是恢复性景观设计的要素之一,但 目前声景的研究较少考虑视听交互作用。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为研究对象,以20个森林公园环境视听视频(10个有声视频、 10个无声视频)为研究材料,借助眼动仪和声景感知评价问卷 探究声景感知对森林公园视觉注意力恢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 明:1)除谈话声和儿童嬉戏声较突出的样地(S5)外,视听组 合刺激下森林公园环境促进注意力恢复的能力均比单一视觉刺 激强;2)单一视觉刺激与视听组合刺激下森林公园环境的视 觉行为特征存在差异,与无声场景相比,声景元素的加入能够 使被试扩大关注区域,自然声为主导的声景会引导被试关注植 被、水体等自然元素,人工声和机械声会引导被试关注人和人 工景物;3)鸟鸣声、流水声等自然声对促进注意力恢复有积 极影响,而儿童嬉戏声、谈话声和脚步声等人工声则会产生消 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空间可视化的声景信息可为声景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直观有效的指导。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3个时段21个样点的现场监测与公众调查数据,分析声景客观声学指标、声源主观感知指标(声源优势度、声源和谐度)以及声景愉悦度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生成的声景地图,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客观声学指标与声源和谐度对声景愉悦度的影响。依据关键声景指标的时空动态特征信息,可为森林公园声景资源的空间规划以及管理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校园绿地声景观对大学生情绪和注意力的影响,邀请30名大学生在实景环境中进行视听体验,通过眼动追踪技术、皮肤电响应来分析不同声景对注意力和情绪影响的差异,以及声景的视觉注意对情绪唤醒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低自然声相比,在交通声和人工声为主导的声景环境中,人的情绪唤醒程度显著增加;2)不同类型声景对视觉注意力产生显著影响,当声源足够显著时,会引导人们在视觉场景中搜索与之相关的景观要素;3)在低声压级的自然声环境中,通过听觉信息引导体验者关注绿色植物,是降低生理唤醒度、提高自然疗愈力的有效方法。在未来校园绿地规划和设计中,应当将声景作为一个重要的疗愈因子纳入考虑。  相似文献   

16.
水声作为声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从人的感知偏好以及水声对人的情绪和心理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水声景研究的最新进展,采取"水声景感知"实验方法,选取20种水声样本,使用语义差异法和七点双极量表,针对68名被试者进行了水声景感知测试,分析了被试者对14种水声和雨落在6种不同材料上发出声音的感知反应,得到了不同声音的受欢迎程度,并对水声对于不同背景的人的情绪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水声景设计和康复景观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有助于在噪声水平较高的环境中改善人的心理和感知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文明进程的推动下,人们对建筑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建筑环境空间设计的专业化程度相应提高。如果声环境评价的性别差异过大,则空间设计标准也应有所调整。本文在保证性别和年龄匹配度的基础上,选择英国谢菲尔德城市区域为调查范围,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统计,得出结论如下:在声感知、声喜好类型、冬夏季节声感受、城市印象声的感知序列、城市综合环境要素评价(光环境、景观环境、空气质量、拥挤程度)方面的评价中,两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文研究可为城市声环境的标准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儒、道、佛思想体系交融渗透其中,恰似“三教合一”的传统文人思想的物化.人们可以从园林的组成元素中感受到这些无形的思想理念.声景的构成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自然的风声、雨声、水声及虫鸟之声,更有古琴之韵与戏曲之境.由此构成的园林声景,与古典园林的环境浑然一体,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绝妙交响曲.  相似文献   

19.
洪昕晨 《风景园林》2021,28(4):65-70
声景作为感官景观的重要组成之一,已吸引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同时也推动了声环境和风景园林学领域的蓬勃发展。概述当代声景概念和相应ISO国际标准的缘起,然后从城市空间中声景元素的分类、气候和植被对声景的影响、声景交互研究的方法、声景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声景的优化方法和声景新兴技术的应用共6个方面梳理了当代城市声景主要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代城市声景理论与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包括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理论和方法有限的适用性、声景交互的潜力以及新兴技术的运用,以期为未来城市声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