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湖南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湖南烟草病虫害发生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湖南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情况,并优化集成2套适合湖南烟区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模式。本文分析了绿色防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普及绿色防控理念、加强预测预报、加快防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构建防控技术推广新模式等对策,为推动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储粮害虫绿色生态防控是我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捕食螨防治储粮害虫是一种利用生态因子抑制储粮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马六甲肉食螨通过取食害虫和害螨的卵及低龄幼虫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目的。具有分布广、数量多、捕食虫谱广和捕食量大等优点,是我国粮库中的优势捕食螨。本文简述了储粮害虫捕食螨的防控技术,并结合团队近几年的研究,分析了马六甲肉食螨防控储粮害虫优势与进展,以及马六甲肉食螨人工扩繁技术和粮库防控释放技术,实仓应用情况。该技术成本低廉、操作便捷,而且无污染、无抗性,为绿色、生态、安全的储粮害虫综合防控和化学药剂减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东农垦蔗区属广东省甘蔗优势产区,是广东省蔗糖产业主要集中地,但甘蔗病虫害的频发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与质量。首先介绍了广东农垦甘蔗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以性诱剂、赤眼蜂、白僵菌、高效低毒药剂等关键技术的协同应用,最后总结构建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实现甘蔗病虫害有效防控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烟叶植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症结,分析原因并给出对策,以郴州市烟草生产为例,针对主要病虫害田间发生率高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结合定量分析,运用"PDCA"思维和QC管理工具,找出了烟草站一次性发放农药、化学防治成本高、技术员指导方式不佳等3个要因,提出了"烟草站精准发放农药"、"生物防治配合物理防治技术"、"精准指导"等对策并应用,有效地降低了烟草主要病虫害田间发生率,减少烟农经济损失,生态效益和烟叶质量安全显著提升。2017年郴州烟区生物、物理防治技术推广面积为2.8万hm2,主要病虫害发生率2.90%,因病虫害造成的烟农经济损失较2016年减少949.51万元,化学防虫农药使用占比仅4.54%。  相似文献   

5.
在柑橘种植的过程中,需合理进行病虫害的防控,使用绿色技术开展工作,在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情况下,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保证在科学预防柑橘病虫害问题的情况下,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发展与创新,提升柑橘的产量与质量,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玉米病虫发生率,提高玉米种植产量,本文以绿色防控技术为基础研究了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了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以及传统方式措施,提出了一种前期和中后期一体化病虫害防控技术,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对病虫害防控的有效性,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烟区以"三虫三病"靶标为主线,以创新为重点,研发关键技术,强化示范推广,突出应用实效,绿色防控扎实推进、成效显著。1.揭示烟草对番茄环斑病毒侵染的响应机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发现螺二烯酮(Solavetivone)合成相关的基因在病毒侵染后被特异性诱导。已有的研究表明该类基因的过表达会导致植物产生坏死,推测该类基因的表达可能和病毒诱导的坏  相似文献   

8.
论烤烟种植布局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指导烟叶控制规模总量工作,对全国烤烟种植布局进行了详细调查。目前我国烤烟种植布局体现为主产区规模生产集中度较高、生态适宜,类型多样、烟区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烟叶产能分布相对合理等特点。同时我国目前烤烟种植还存在烟叶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偏小,非适宜区种烟和部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烟叶质量需求与结构性矛盾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等问题。为实现国家局要求的烟叶库存调整至合理水平的目标,烟叶生产应合理控制规模,进行烤烟种植布局调整。烟叶产区应坚持"优质、特色、生态、安全"的烟叶生产方向,控制烤烟种植规模,优化生产力布局;布局调整工作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质特色为目标,以高效集约为方向,以生态安全为基础,稳步调减市场需求不足的产区计划;加大不适宜烟区的调整力度;逐步淘汰零散烟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针对烟叶生产中普遍采青,烘烤中存在烤青和上等烟比例偏低等技术难题,始终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自1993年始,在福建三明从事技术服务时,结合多年的调查研究,烟农的实际采收经验和烟农反映烘烤工艺中操作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设计制定了一套可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直观的鉴别烟叶成熟度的新方法,并设计制定了一套实用五段式烧烤新工艺,该两项新工艺以福建三明烟草分公司正式文件发至各县(市)烟草公司执行,使三明烟区烟叶成熟采收鉴别方法和烘烤工艺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为烤烟质量的提高和烟叶质量在全国有效高的声誉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该两项工艺逐步在福建省‘江西省应用,1999年起,以颐中烟草(集团)青州卷烟厂烟叶生产基地为示范区,并推广到华南,西南等部分烟区以及黄淮大部分烟区应用均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绿色储粮"的兴起,改善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和寻找替代技术已成为储粮害虫防治研究中的重点,以零残留为特点的低氧防治技术自然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低氧防治技术的发展历史、应用和研究现状等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低氧防治技术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不同烤烟品种中部叶主要品质性状的特征差异,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法对我国7个烤烟品种(红大、翠碧1号、KRK26、秦烟96、云烟85、NC55、龙江911)的160个中部叶原烟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7个烤烟品种中部叶外观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各品种外观质量总体变异较小,但所有品种中部叶色度以及红大和KRK26烟叶油分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2)7个烤烟品种常规化学成分和烟气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所有品种的常规化学成分以及云烟85、秦烟96和龙江911烟气品质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红大、NC55、翠碧1号和KRK26烟气品质变异较小;(3)云烟85外观质量综合得分最高81.99分、翠碧1号烟气品质综合得分最高64.64分,翠碧1号、云烟85、红大和KRK26中部叶主要品质性状优于龙江911、秦烟96和NC55。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烤烟菽麻间作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以烤烟品种云烟87和菽麻品种I48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烤烟菽麻间作方式对烤烟根结线虫防效,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烤烟单作处理相比,烤烟与菽麻间作方式为2:1时,根结线虫的防效为41.67%,能改善烤烟的农艺性状,烟叶产量、产值和均价分别提高了456.69 kg/hm2、16 550.65元/hm2和4.15元/kg;烤烟与菽麻间作方式为1:1时,根结线虫的防效为53.53%,并显著改善烤烟的农艺性状,烟叶产量、产值和均价分别增加了843.85 kg/hm2、30 295.42元/hm2和6.39元/kg;烤烟与菽麻间作方式为2:3时,根结线虫防效为64.23%,降低了烤烟的株高,对烟叶产量产值等无明显提高。因此,烤烟与菽麻间作对根结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能够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产值,以1:1间作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区晾晒烟资源多样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我国晾晒烟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其新的用途,对来源于黄淮、西南、东南、东北、长江中上游等5个产区的93份晾晒烟种质进行了农艺性状调查、化学成分测定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性状变异系数在7.60%~70.17%,其中,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总氯的变异系数最大。烟碱含量在1.20%~8.63%,钾含量在0.91%~4.18%。从58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3对扩增清晰、重复性和多态性好的引物,共扩增获得多态性条带146个,多态性比例97.99%,Shannon's指数为0.9379,Nei's多样性指数为0.5356。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50处可将93份晾晒烟种质分为3类。东南烟区群体与黄淮烟区群体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9580,而西南烟区群体与东北烟区群体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7820。因此,93份晾晒烟种质农艺性状、化学成分以及分子遗传多样性丰富,可为晾晒烟资源新用途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物质基础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通过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索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的关系。通过对烤后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建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评价模型,再根据烘烤各阶段关键点测定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各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整体的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变片、凋萎和变筋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6、0.21和0.15,而干片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在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对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2、0.33和0.17,凋萎阶段贡献率较小,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为负值。由此得出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是致香物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凋萎阶段影响很小,干筋阶段有不利的影响;而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在烘烤前期,烘烤后期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法对菊苣根长孢诺德酵母菌(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发酵提取物(A)和菊苣根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发酵提取物(B)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 含量。结果表明,A和B中共分析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A中40种,B中31种,二者相同成分27种。成分分析结果表明,A和B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棕榈酸、糠醛、3-甲基戊酸、2-乙酰基呋喃等。 B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较少,但主要致香成分含量高,且对烟草吸味起 副作用的成分含量更小。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菊苣根发酵提取物添加到卷烟中,具有掩盖杂气,纯净余味的作用,并使卷烟香气 丰富饱满,烤甜香明显,烟气柔和透发,总体表现B优于A,添加比例以0.05%最佳。  相似文献   

16.
遵义烟田土壤pH的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遵义烟区土壤pH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2016—2017年在遵义11个植烟县区采集4816个土壤样本进行pH测定,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及2000—2005年调研取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16—2017年遵义全市烟区土壤pH变幅为4.4~8.8,平均值为6.6,变异系数为14.72%,适宜植烟pH的土壤样本占比62.5%,偏碱范围的土壤样本占比20.5%,偏酸范围的占比17.0%;(2)11个植烟县区的烟田土壤pH均值介于6.2~7.4之间,不同县区烟田土壤pH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各等级分布频率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南酸北碱的空间分布格局;(3)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遵义烟区在最适宜pH区间的土壤比例不断减少;在较适宜区间的土壤比例也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偏碱区间的土壤比例不断增加;在偏酸区的土壤比例整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遵义烟田土壤pH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后续要进一步开展其演变成因与调控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成熟度烤烟烘烤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组分转化规律,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对烟叶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及转氨酶活性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烘烤过程中,以谷氨酸等10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变幅较大;不同成熟度烟叶中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变化差异主要集中在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此时,适熟和过熟烟叶在烘烤中转氨酶活性较高;与尚熟烟叶相比,适熟和过熟烟叶丝氨酸、组氨酸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从烘烤定色期开始,呈现下降的变化,表明烟叶成熟度对游离氨基酸转化为美拉德产物有一定影响。由此,适当提高烟叶成熟度,有助于烟叶游离氨基酸互相转化和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重庆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影响重庆烟叶感官品质的主要化学因子,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烤烟的糖分含量偏高,烟碱、总氮、淀粉含量适中,钾、氯含量偏低;两糖差、糖碱比偏大,两糖比和钾氯比适中,氮碱比偏小。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劲头与总氮、烟碱呈正相关,与糖碱比呈负相关;刺激性与钾含量和糖碱比呈正相关,与总氮、烟碱含量呈负相关;甜度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与糖碱比呈正相关;透发性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因此认为,糖分、总氮、烟碱、钾和淀粉是影响重庆烤烟感官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再造烟叶是利用废弃的烟梗、烟叶碎片、烟末等烟草原料,经浸提、浓缩、分离、打浆、磨浆、抄造、烘干、分切等过程,制成性能优良的天然烟叶再造烟叶,用于卷烟填充物,回用于卷烟生产;再造烟叶有稠浆法、辊压法和造纸法三种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富含多种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果蔬为主要原料,利用具有高效脱除胆固醇能力的鼠李糖乳杆菌217-1、217-3和217-8菌株发酵制备酵素,并对酵素中总糖、多酚、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抑制自由基氧化反应的能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得酵素与未经发酵的原溶液相比,其抗氧化活性成分多酚含量提高了29.3%,黄酮含量提高了38.9%,核黄素含量提高了7.3%,原花青素含量提高了8.8%,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提高了100%。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果蔬经过发酵所得的酵素营养成分和综合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在防止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细胞增殖,清除体内自由基,预防皮肤早衰、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