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理荣  张伟  周琪 《纺织学报》2011,32(3):25-29
醋酸纤维素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难以进行静电纺丝,将其与芳纶溶液混合后成功制备了芳纶/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芳纶/醋酸纤维素混合溶液有利于静电纺丝,当芳纶与醋酸纤维素质量比大于1∶2后即可获得均匀的纳米纤维.随混合溶液中芳纶与醋酸纤维素的质量比和溶液质量分数的提高,纳米纤维中的珠状缺陷逐渐减少.芳纶/醋酸纤...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DMF为溶剂,对静电纺丝制备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温度、电压、浓度及接收距离对纳米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并与传统相转化法制备的醋酸纤维素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DMF为溶剂,当纺丝液浓度为30%、电压为17.5 kV、温度为40℃、接收板距离为20cm时,可以静电纺丝制得直径200nm的纳米纤维,比相转化法制备的薄膜有更大的孔隙率,更适宜作支撑层。在本实验设定的静电纺丝基本参量范围内,醋酸纤维素溶液的浓度越大,纤维直径越大;接收距离越大,纤维直径也越大,而且容易产生纺锤状纤维;电压越大,纤维直径越小;温度对纤维直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皮纤维素为原料,制备醋酸纤维素,并采用静电纺丝制备纳米材料。通过对纺丝溶液溶剂、纺丝溶液浓度、纺丝距离、纺丝电压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SEM观察纤维直径大小并进行结构统计分析,进行正交试验,得到电纺大豆皮醋酸纤维素最佳工艺条件为:纺丝溶液溶剂为丙酮∶DMAc=2∶1、纺丝溶液质量分数为19%、纺丝距离为10cm、纺丝电压为23kV,纺丝纤维平均直径达到923nm。采用大豆皮纤维素制备的大豆皮醋酸纤维素可电纺为良好的纳米纤维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纳米TiO_2和Ag NO_3为添加剂,通过静电纺丝装置,成功制备了一种高性能抗菌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和琼脂平皿扩散法等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纳米粒子的分布、化学态、抗菌性能等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Ag NO_3和TiO_2的质量分数都会对纤维的形貌产生影响,需选择合适的添加范围;在纤维中,醋酸纤维素中的氧原子与Ag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银纳米颗粒的存在,使纤维在可见光区出现明显的吸收峰;银纳米颗粒和TiO_2良好的协同作用使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聚乳酸(PLA)和醋酸纤维素(CA)为溶质,选择二氯甲烷(DCM)和丙酮作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多孔PLA/CA纤维。使用SEM对纤维形貌及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对纤维膜采用PDL进行表面修饰,并通过XPS分析纤维支架表面元素,将PC12细胞接种在纤维支架上,培养48 h后利用MTT法测定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水平。该文对无孔PLA/CA纤维、多孔PLA/CA纤维及改性后的纤维进行体外细胞增殖实验,探究多孔结构对组织工程支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DCM/丙酮为溶剂成功制备多孔PLA/CA纤维,这是因为这2种溶液沸点较低,在纺丝过程中由于热致相分离形成相互贯通的三维孔。多孔纤维对PDL的吸收能力强于无孔纤维,所以能够更好地促进PC12细胞的增殖。该研究表明具有多孔结构的纤维支架更适合组织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静电纺丝的原理,影响静电纺丝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制备纳米碳纤维的方法和原理;探讨了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碳纤维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将不同质量比的丝素蛋白(SF)/醋酸纤维素(CA)溶于甲酸中,配置成共混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SF/CA共混纤维毡。利用SEM、XRD对其结构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SF中添加少量CA(<10%),SF的可纺性显著提高,添加10%CA时,可纺性最好,所得共混电纺纤维细且均匀,直径为50~300nm;CA添加量大于30% 时,可纺性恶化,出现大量的珠状物,且纤维粘连、不连续,形成树枝状结构。XRD分析表明,添加少量CA(<10%)能诱导SF分子构象由无规卷曲向β折叠转变,但CA添加量大于30%时,SF与CA两者分相。  相似文献   

8.
阳智  刘呈坤  吴红  毛雪 《纺织学报》2021,42(7):54-61
为实现木质素作为一种可再生、易降解的环保原材料在制备碳纤维领域的应用,通过静电纺丝、预氧化和炭化工艺制备了木质素/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借助旋转流变仪、电导率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比表面积测试仪研究了木质素的添加对纺丝溶液的性质、预氧丝和碳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溶液可...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烟梗浆二醋酸纤维素(CDA)制备的可行性及其可纺性,以醋酸为溶剂,浓硫酸为催化剂,采用低温乙酰化法制备了烟梗木浆三醋酸纤维素(CTA)和二醋酸纤维素,将二醋酸纤维素与市售二醋酸纤维素按质量比20∶80、35∶65、50∶50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进行纺丝,并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5 h,纸浆与乙酸固液比为1∶5,在活化过程中加入硫酸后,醋酸纤维素的取代度从2.68提高到2.86,达到了三醋酸纤维素的标准;在80 ℃时水解6 h后可得到取代度约为2.5的CDA;与纯纺CDA纤维得到的亚微米混纺纤维相比,烟梗浆二醋酸纤维素与市售二醋酸纤维素混纺纤维的线密度及其不匀率降低,表明了烟梗浆CDA混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11.
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纤维素纤维由于在原料、性能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文章介绍了世界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现状和更新换代技术的发展,并展望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前景。文章还指出,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更新技术,如Lyocell、纤维素氨基甲酸酯、Celsol、湿纺法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纤维素纤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芦长椿 《纺织导报》2013,(10):49-50,52,54,56
纤维素是重要的可再生纤维原料。改善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的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冲击是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商的重要任务。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再生纤维素纤维技术的新进展,主要包括熔纺再生纤维素纤维、生物酶纤维素直接纺丝工艺、原纤化制纳米纤维素纤维以及高附加值铜氨纺粘非织造技术等,并对我国以粘胶纤维生产为主的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提出了环境友好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13C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木素与纤维素连接键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润胀处理后的微晶纤维索,在β-葡萄糖甙酶、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存在下,与松柏醇葡萄糖甙发生聚和反应得到木素-纤维素复合体(DHPCC)。用高分辨率CP/MAS ^13C-NMR分析常规DHPCC和侧链α位被^13C标记的DHPCC-^13C时发现,DHPCC中木索结构单元以β-0-4、β-β、β-5和β-1方式连接为主,还含有少量的松柏醇结构和肉桂醇结构;DHPCC中木紊与纤维紊之间以苯甲醚键、苯甲酯键及缩醛键连接,其中,缩醛键与酯键可能为主要的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用经过驯化的瘤胃菌厌氧降解加入不同木素降解成分的纤维素,结果表明,木素中的香兰素对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素降解的启动有明显影响,但不影响其最终降解程度,香兰素对乙酸、丁酸的产生有促进作用,但对丙酸的产生有抑制作用;乙酰基愈创木酚和愈创木酚对纤维素的降解影响不大,对降解启动略有影响,愈创木酚对丙酸的产生也有抑制作用,但不如香兰素的抑制作用强,而乙酰基愈创木酚对丙酸的产生无影响。混合态的酸淅木素对纤维素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Fe3O4纳米颗粒和染料4-甲胺基-9-烯丙基-1,8-萘酰亚胺与乙基纤维素溶液共混,利用高压静电喷雾技术一步法制得兼具温敏性、磁性和荧光性的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结果表明,制备的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平均粒径在亚微米级,Fe3O4纳米颗粒的添加提高了复合微球的骨架强度和改善了微球形貌。当温度超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低临界溶解温度时,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的平均粒径减小,表现出温敏性;基于微球的温敏响应,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表现出与染料溶液相反的温致荧光增强性能。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结果表明,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木质素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活化法、模板法、水热法、微波法)和应用领域近年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木质素基多孔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研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及预期的解决方案,并对木质素基多孔碳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陈浩  刘浩 《中国造纸》2023,42(3):69-77
以异抗坏血酸钠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新型纳米抗菌材料——碳点(CDs),并与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共混制备CDs/CNF复合薄膜。结果表明,CDs的平均粒径为(4.6±1.8) nm,添加CDs可提升复合薄膜的紫外阻隔性能和柔韧性,复合薄膜的抗菌和抗氧化性能与CDs的含量呈正相关,但是高含量的CDs会降低复合薄膜的疏水性和拉伸强度。添加7%含量CDs的复合薄膜的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6.88 mm和14.34 mm,CDs/CNF复合涂层能够延缓草莓的腐败。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酸水解法制备的纳米豆渣纤维素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表面乙酰化法制备醋酸纳米纤维素,研究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处理功率、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浓硫酸与纳米豆渣纤维素浆(含水量90%)比、醋酸酐与纳米豆渣纤维素浆糊(含水量90%)比6个因素对醋酸纳米豆渣纤维素取代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可确定制备醋酸纳米纤维素的最佳工艺:微波处理时间30 s,微波处理功率240 W,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3 h,浓硫酸与纳米豆渣纤维素浆(含水量90%)比为1:10(mL/g),醋酸酐与纳米豆渣纤维素浆(含水量90%)比为6:5(mL/g)。在该条件下获得的醋酸纳米纤维素取代度为0.205 0。再利用TEM(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可得到改性后产物颗粒粒径并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以碱木质素为原料,按照其与NaOH质量比(简称碳碱比) 1∶1、1∶3、1∶5进行混合,利用实验室小型管式炉热裂解制备碱木质素基多孔炭材料,对多孔炭材料进行了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有机元素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并采用自制碱木质素基多孔炭材料制备超级电容器,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分析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碱木质素基多孔炭材料形貌都呈球状或半球状,有大量孔结构,表面粗糙有起伏,碳碱比从1∶1变化到1∶5,平均粒径分布逐渐减小。碳碱比为1∶1时,碱木质素基多孔炭材料制备的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最优,随着电流密度从0. 1 A/g增加到1 A/g,其比电容从71 F/g下降到62 F/g,下降13%左右;在1 A/g的超大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500次,比电容依然维持在62 F/g,循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壳聚糖盐酸盐(CHI)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制备改性剂(CHI&SDS),采用浸渍法对BHM3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提升BMH3碳纤维在水中的分散能力。系统研究了CHI/SDS质量比、CHI&SDS改性剂质量分数及纤维长度对改性BMH3碳纤维在水中分散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动态接触角测试仪,对改性BMH3碳纤维化学结构和表面润湿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MH3碳纤维经过质量分数0.15%,CHI/SDS质量比=25∶1的CHI&SDS改性剂改性后,纤维长度5 mm的改性BMH3碳纤维在水中的分散率可达96.2%,相较于未改性碳纤维提升了87.5个百分点。改性BMH3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显著提升,水接触角明显降低,这是BMH3碳纤维分散性能改善的原因,也是成功实现高分散水性碳纤维制备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