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明  胡义  戴菲 《风景园林》2019,26(12):74-78
缓解大气颗粒物污染、营造清洁健康的城市环境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绿地能有效缓解PM_(2.5),然而当前对绿地空间形态的研究不足,导致能在规划设计中直接应用的成果不多。基于武汉市9个城市绿地空间形态要素量化差异与实地测量的PM_(2.5)浓度大小,探索二者深层的量化关系规律。结果显示:1)PM_(2.5)消减量随绿地规模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当规模大于5~10 hm~2消减量减缓;2)绿地面积、周长及形状指数与PM_(2.5)的消减量显著正相关,分维指数与近圆形形状指数相关性不显著;3)PM_(2.5)的消减效率随绿地规模的增加急剧下降,当绿地规模超过5~10 hm~2,消减效率变化不明显。通过量化分析,揭示对PM_(2.5)消减具有显著影响的城市绿地空间形态指标,提出适当的规模、不规则或复杂的绿地形态及分散式的布局等绿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构成城市肌理的普遍街区的空间形态与颗粒物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武汉市18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PM_(10)、PM_(2.5)数据与二维、三维街区形态指标,揭示不同街区形态与PM_(10)、PM_(2.5)之间的深层关系规律,以期为城市规划管控提供参考。双变量相关分析与一元回归分析揭示了街区形态与PM_(10)、PM_(2.5)的相关性及其影响规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不同街区形态对PM_(10)、PM_(2.5)变化的贡献度。结果表明,街区之间的平均PM_(10)、PM_(2.5)浓度分别在城市平均水平55%~106%、59%~117%之间浮动,绿化覆盖率、道路面积率和相对高程对PM_(10)、PM_(2.5)具有显著影响,相对高程与绿化覆盖率对PM_(10)变化的贡献度达83.0%,绿化覆盖率对PM_(2.5)变化的贡献度达72.5%,道路面积率对PM_(10)、PM_(2.5)变化的贡献度分别为17.0%、27.5%。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灾害频发成为严峻的城市问题,增强城市灾害应对能力,推动韧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街区是城市系统的基本单元,开放空间是街区规划设计中重要元素。街区中尺度适宜,满足韧性城市要求的开放空间能够提升城市灾害应对能力。文章以韧性城市视角下街区开放空间规划,基于人性化原则、综合防灾减灾原则和恢复力形成原则三个方面,提出防洪韧性策略、消防韧性策略、防震减灾韧性策略和社区安全韧性策略四个方面规划策略,进而推动街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山地城市通常因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使得街区环境中的人体舒适度指标及污染物分布规律很可能与平原城市有较大区别。该文主要对重庆市主城区不同海拔高度的多个住宅街区空间进行了微气候实测,并分析了山地城市不同海拔高度的建筑形态对街区空间的温湿度、人体舒适度及PM2.5浓度的影响特点。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山地城市夏季不同海拔高度的街区微气候整体特征不同;(2)山地城市夏季对处于同等海拔高度的建筑群的不同街区形态呈现出不同的微气候特征;(3)海拔高度对于街区PM2.5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不太显著,但是街区人群活动对污染物的浓度影响较为明显。通过对山地城市街区空间形态的研究,旨在引导合理的山地城市设计,提高山地城市的居民生活舒适度,降低污染,从而为营造健康的城市生活空间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5.
颗粒物空气污染是世界各国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借助CNKI和Web of science,通过文献查阅整理城市空间在颗粒物污染方面的研究,系统性地总结该研究领域的整体特征与调节颗粒物污染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策略。结果显示:1)该研究属于一个新兴而前沿的学术领域,近年来呈持续上升趋势,相关文献主要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与德国;2)绿色空间通过城市尺度的风道网络、绿地系统规划,街区尺度的公园绿地、湖泊湿地、道路绿带、城市森林对颗粒物污染产生消减作用;3)灰色空间通过城市尺度的城市形态优化、土地利用布局、街区尺度的街谷空间改造降低颗粒物污染;4)遥感反演与数值模拟技术(WRF、CFD)为规划设计策略提供技术支撑。最后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园是主要的室外公共空间,其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时空分布与居民健康密切相关。在秋季晴朗微风天气,在郑州人民公园5类园林空间(露天广场、草坪、半室内空间、林下空间、滨水空间),监测不同空间中颗粒物(PM_1、PM_(2.5)、PM_(10))浓度和环境因子(风速、温度、湿度、天空可视因子、叶面积指数),探究城市公园中不同空间颗粒物浓度时空分布差异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坪在8:00—14:00与其他空间PM_1、PM_(2.5)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空间颗粒物浓度日均变化趋势相同,部分时段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峰谷均在14:00—16:00,因而在颗粒物浓度较低的14:00—16:00更合适户外活动;相同空间3种颗粒物浓度均与空气温度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空间内下垫面类型、人群的活动方式、周边植物群落结构等对颗粒物浓度均有影响。研究结果为公共健康视角下公园规划设计及居民对公园的使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1)
基于观测及模拟个例,分析了2014年3月17—19日南京地区出现的大气粗颗粒物重污染过程及其污染物区域传输特征。结果表明,这次大气粗颗粒物重污染过程中观测的PM_(10)浓度和近地面风速变化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重雾霾过程中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和近地面风速的负相关关系不同,说明强风驱动的污染物区域传输对这次大气粗颗粒物PM_(10)污染形成贡献;受大气边界层高度昼夜变化的影响,整个污染事件的南京地区平均PM_(10)地面浓度具有昼低夜高的日变化特征;地面风向观测和HYSPLIT模拟分析进一步表明,大气粗颗粒物重污染主要贡献来自途经华北平原和苏北地区的PM_(10)区域传输,春季裸露农田的土壤扬尘可能是这次大气粗颗粒物重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伴随3月19日南京地区降雨,大气粗颗粒物重污染事件结束,表明降雨对大气粗颗粒物起到有效的湿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影响呼吸健康的因素众多且错综复杂,但从外源性角度,颗粒物暴露水平具有一定的环境可溯性和可控性。城市规划与设计可以通过控制和优化建成环境,减少污染源,调节空气颗粒物浓度和分布,并促进个体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健康社区的理念、呼吸健康与城市空间要素的相关理论,确定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和分布的重要空间要素。基于上海市肺癌病患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选取案例社区,通过案例社区的空间要素特征分析,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和软件,模拟风环境和PM_(2.5)分布,分析特定空间要素改变对颗粒物浓度和分布的影响,进而提出呼吸健康导向下社区层面的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整体颗粒物空气污染情况下,构成城市肌理的普通街区中PM_(10)、PM_(2.5)浓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绿色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武汉市8个国控点与2个课题组自测点的PM_(10)、PM_(2.5)数据,以及遥感影像解译的不同街区绿化覆盖率,探索二者之间的深层量化关系规律。结果表明:在普通的直径1 000m的城市街区中,绿化覆盖率与PM_(10)、PM_(2.5)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绿化覆盖率每提高10%,可分别降低PM_(10)、PM_(2.5)浓度13.83%、7.58%,增加街区尺度的绿化覆盖率能在直径500~600m范围内显著降低PM_(2.5)、PM_(10)浓度。  相似文献   

10.
刘晖  林紫珊  王雨萌 《新建筑》2023,(6):138-143
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易受到交通污染的影响,对其空气污染状况的研究可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提供环境品质提升方面的对策。选取武汉市16个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厘清街区空间形态与空气污染物扩散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历史文化街区空气污染物扩散分布的重要因素是街区的街道空间形态与建筑布局。继而基于污染物控制,针对性提出外部空间形态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市热岛、空气污染加剧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的指引框架,对热岛、空 气污染等微气候环境改善可望产生积极作用。尝试从营造健康的微气候环境角度对城市设计导则提出优化策略:(1)首先, 阐述改善热岛和污染的3 种途径(控源- 流通- 汇集);(2)然后,梳理现行城市设计导则基本框架,并从中提炼出8 类 与微气候环境密切相关的关联要素;(3)接着,分别对总则与专项设计、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和地块城市设计4 个编制层次给出具体的导则优化策略,并提出城市空间系统优化思路;(4)最后,指出未来需要在增加气候分析、片区分 类引导、加强实施管理等方面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2.
低碳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碳排放具有锁定作用.文章针对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空间规划入手,提出了绿色城市规划策略:构建公交导向的绿色交通体系,发展混合密集型城市和城市单元,建设生态单元与楔形绿地系统,实现在碳来源、碳排放、碳捕捉三个方面的减碳化,真正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healthy cities has drawn increasingly extensive attention. On the one hand, urban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become prominent, especially air pollution caused by industri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n the other hand, urban residents' demand fo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alls for physical space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life. Based o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es, this paper explores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healthy city planning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public health in different approaches. The research discusse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lanning factors and public health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land use, spatial form, transportation modes, and green open space so as to reduce pollution and its impact on humans as well as how they encourage physical activity. It aims to provide basis for healthy city planning and its related studies.  相似文献   

14.
绿道系统作为多尺度多用途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已成为引导城市形态紧凑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当前中国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亟须借鉴国际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和建设的成功路径。对绿道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以美国东南部有重要影响力的夏洛特大都市区为例,系统解析绿道系统引导城市形态持续性发展的规划策略和实现路径,总结其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健康城市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益,以期为当前中国绿道系统的持续性规划建设过程提供整体性和先导性保障的策略借鉴,并为绿道系统引导城市形态精明增长和健康发展提供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15.
精细化治理空气污染正成为改善城 市品质的重点方向,对城市多尺度PM 2.5 时 空格局与影响要素的梳理有助于从研究和 实践层面加强规划设计对公共健康的积极 影响。本文从全国、城市、社区层面较全面 地阐述了不同时空尺度下PM 2.5 的时空格局 特征,总结了土地格局、交通网络、建成环 境、蓝绿空间等不同影响因素与城市空气中 PM 2.5 的相互关联耦合作用。同时,本文分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精细化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指出人工智能方法在高精度尺度下的时空复 杂特征融合分析中的优势。最后,结合现有的城市PM 2.5 治理经验,对精细化目标下分时分区 的城市规划提出展望:基于提升精确度的新技术方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精细化分时 分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城市雨水径流面污染负荷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城市雨水径流的污染负荷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是制定控制策略和实施有效总量控制的基础,为此建立了一种计算城市径流面污染负荷的数学模型,它具有参数少、因果关系清楚、简便直接等特点。利用该模型可对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进行量化分析并合理确定初期雨水径流控制量,这为城市径流污染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方案及其在上海市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上海城区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面源污染已受到高度关注。对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着重介绍了城市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BMPs),并且给出了措施的筛选和方案决策的方法。结合上海市城区面源污染现状和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探讨了适合上海城区的面源污染综合管理方案,介绍了相关措施的执行情况和今后的规划。  相似文献   

18.
徐泽 《国际城市规划》2012,27(3):107-112
本文认为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要充分认识国家城镇化政策导向变化、国家空间格局演进、政府管活模式转型的宏观背景,注重提高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提高空间发展的开放性、战略性与统筹水平,理顺条块关系、加强引导和调控功能.在编制方法上要注重关联分析、注重解构分析、注重规划过程的多方协调,提高规划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协调性,探索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发展空间战略规划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城市发展空间战略规划作为改善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手段在规划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对于空间战略规划应当遵循怎样的发展思路,研究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去研究,还存在值得探讨的空间.笔者结合为江苏省昆山市所作的相关研究,对运用空间战略规划促使城市空间结构从无序走向有序,提出了理性增长战略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于亚安 《山西建筑》2014,(35):214-215
通过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对城市规划中雾霾的防治工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控制污染源、营造城市通风系统、利用新技术和新能源、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等防治措施,以期从城市规划入手,实现防治城市污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