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石油开采中,注水系统的应用能够为地层提供一定的能量,增加油层的压力,进而提高采油的效率。本文主要分析影响油田注水系统的因素,并且提出解决的对策,旨在提高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注水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注水是确保延长油田采收率的一个重要开采方式,也是油田耗电大户。随着油田综合含水量的不断上升,其能耗也逐渐升高。因此通过对延长油田注水系统压力调控技术研究,寻求节能降耗的最优化设计,从而提高泵站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岔河集油田地面注水系统暴露出的效率低、能耗高、水质不稳定等问题,对全油田注水系统进行了调整改造,主要包括管网优化调整、选用高效注水设备、完善污水处理工艺等措施,改造后取得了如下成效:管网压力损失从3.1MPa下降到0.6 MPa,管网效率由46.2%上升到66.47%,地面注水系统效率由38.3%提高到55.96%,恒流配水技术实现了注水量随压力变化在线自动调节,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消除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针对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管网压力高、区域供注不均衡、泵水单耗高等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现状及能耗情况。对注水系统三个子系统在系统上、区域上和能耗节点上存在的耗能问题,实施优化注水站布局、优化注水管网和优化参数等节能措施,达到缩短注水半径、降低管网压力、降低注水单耗的目的,实现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5.
注水系统是油田耗电大户,其耗电量约占油田总耗电量的30%,降低注水系统能耗对于提高油田经济效益、实施低成本开发战略意义重大。大港油田油层埋藏较深、油藏类型多、断块破碎复杂,致使注水泵压高、注水站分布分散且规模小数量多,相应的注水单耗也较高。注水单耗是衡量注水系统能耗的重要指标,而提高注水系统效率是降低注水单耗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广大科技人员在提高注水系统效率、降低注水能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效尝试,实施多项调整改造节能技术和优化运行措施,取得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公众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石油工程中,如何通过改善石油开采技术来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和提高石油开采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本文以石油工程中常见的低压低渗油层为出发点,对这些开采难度大、开采效率低的油田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如何在石油工程中优化注水工艺技术的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以来,部分区块实现了全面转抽。为了保持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需对注水压力进行合理调整。同时,由于长期高压注水的影响,油水井套管的损坏也日趋严重,为了保护套管,延长油水井的使用寿命,也需适当降低注水压力。为了满足注水的需求,井底压力P_H必须在第一临界压力(油层启动压力)P_1和第二临界压力(油层破裂压力)P_2之间。低于P_1不能满足注水要求;高于P_2注水量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文东油田低渗透油层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在近十几年来,按渗透率高、中、低三种类型油层选定注水井,分别实行三套注水压力系统.实践表明,以渗透率高的油层为开采对象的井宜实行注入压力18MPa系统注水,以中等渗透性油层为注水对象的井宜采用25MPa压力系统注水,特低渗透层宜采用35MPa压力系统注水.结果是提高了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控制了油井含水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9.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油层能量逐渐地消耗,导致油井产油量逐渐减少,因此,需要不断地向油层注水以补充地层能量,以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并获得较高的采收率。针对油田注水系统地面注水管网简化、优化的需求,同时,为了提高油田注水系统自动化管理水平,实现精确、平稳、安全、可靠注水的目标,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注水井在线测控系统,满足数字化油田建设的需求。介绍了油田地面注水系统简化、优化后对注水井流量控制的需求,阐述了油田注水井远程在线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方案、主要功能、技术特点,以及现场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田开发中后期,地面注水系统能耗较为严重。基于流体力学理论、离散数学图论法和矩阵理论,构建了油田地面注水管网模拟评价平台,可实现注水管网的结构优化、参数监测及能耗评价。论述了注水管网的构建、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建立,油田地面注水管网模拟评价平台的架构。以胜利油田某注水管网为例,阐述了油田地面注水管网模拟评价平台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根据油田地面注水管网模拟评价平台给出的改造方案,对注水管网实施改造,能耗较改造前减少了11.4%,管网注水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于绝大多数油井,起初都能依靠油层的压力进行自喷开采。但生产一段时间之后,油层压力降低,油井慢慢进入自溢和停喷。这时除采取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外,还可采用人工举升采油的方法继续开采石油。人工举升采油方法已经成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措施。 人工举升采油的方法多种多样,现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综述油田地面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设计搞好科研努力促进科技进步起步中的中国海洋石油开发试论大庆油田注水开发群的形成及其运动特点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油田节能降耗努力提高地面工程技术不断降低能耗油田地面建设勘察设计的管理 注采工程采油井生产系统的优化分析方法泵入口压力的示功图速算法掺水孔板在抽油机井上的应用大港板桥油田注海水试验抽油机井井口保温流程有杆泵井抽油参数设计的新方法特低渗透层注水井增压注水探讨计算泡沫油井压力的两种方法有杆泵井的诊断技术油田注入水脱氧杀茵站的设计及运行油田注水管线经济管径的确定 …  相似文献   

13.
针对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管网压力高、区域供注不均衡、泵水单耗高等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的注水泵泵况、压力、水量、管网和能耗等因素,找出系统能耗高的成因,制定优化注水站布局、优化注水管网和优化参数等节能措施,达到降低系统能耗的目的,实现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而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延长,石油的开采难度也逐渐增加,石油产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在这种大环境下,油田注水开采作为普遍采用的开采技术手段,为提高我国石油开采效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注水开发技术的目的与意义,然后对油田注水效果评价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田,注水系统用电量占油田总用电量的30%,为油田能耗大户。文章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长庆油田老油区注水效率低、能耗较高的影响因素和主要原因,并以安塞油田为例,制订了系统的调整改造方案,通过注水站的改造、局部井口增压、注水管道优化等方案的实施,提高了注水系统效率,使注水系统单耗平均值降低至5.29kW.h/m3。  相似文献   

16.
朝阳沟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田,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出现了地面系统负荷率低、设备腐蚀老化严重及能耗高等问题。通过地面系统优化调整,对低效计量站、转油站和脱水站进行合并改造,取消部分转油站大站供水流程,可提高系统负荷率,降低生产能耗,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注水系统的能耗在油田开发总能耗中占比很大,对水驱管网进行优化能达到降低能耗提高油田收益的目的。由于油田注水管网的复杂性和注水井数目的庞大,水驱管网的优化比较困难,目前很多学者对油田注水开采进行的研究多是针对油藏模拟展开的,对注水管网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满足各种技术和操作约束的条件下,以管网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计算出注水站最佳注水方案及每口注水井的节流压力降。将模型应用于2个注水泵站和11个注水井的环状油田注水管网中,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保证油田注水管网能耗最低的情况下,90.9%的注水井注水量偏差小于10%,61.5%的注水井偏差在5%以下,注水量偏差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油气井分层注入管柱的优化设计对现代注水工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M油田具有油层温度高、油层埋藏深度浅等特点。在满足M油田注水压力条件和注水管柱强度要求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注水压力、注水量、以及注水管柱管径3者之间的关系,优化M油田注水井注入管柱设计。同时对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注入水温度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分析注入水温度、注水量,以及注入时间来预测井底温度,综合分析之后给出最佳的注水温度,提高油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薄油层自流注水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上油田开发由于受平台条件、水处理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像陆地油田一样采用注水来实现二次开发。依靠弹性驱动开发的薄油层,能量供给不足,采收率较低。通过实施自流注水,将油层跟上部水层连通,利用能量充足的水体来补给油藏能量,有效维持了油藏压力,保持了油井的产量,进而提高了薄油层的采收率。自流注水量无法通过地面计量系统进行计量,因此利用油藏工程方法,通过拟合测压点,可预测自流注水量及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A站是大庆油田采油九厂北部油田转输油的总外输口,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受产能建设的陆续投产及老油田油井含水率升高的影响,A站注水系统逐渐出现含油污水供注不平衡、注水井欠注、注水管网损失增大等问题,导致注水系统能耗上升,且带来较大的环保压力。为此,通过采取注水井局部提压、含油污水优化调配等改造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调整,降低注水系统能耗,消除因富余污水外排带来的环保隐患,保证了注水井正常生产,实现了注水系统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