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生态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第二分报告,全面地总结和探讨国内外园林绿地多种功能的量化研究及有关绿色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干靓  杨伟光  王兰 《风景园林》2020,27(4):95-100
基于文献梳理,从减少健康风险暴露、促进健康行为活动和提高心理恢复能力3方面讨论城市绿地与公共健康关联的基本路径,针对不同健康影响路径归纳总结分布格局特征、周边联系特征、内部环境特征3类城市绿地空间特征和实证变量指标,分析各项空间特征的健康促进效益。从规划设计实践需求角度提出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权衡主导风险影响、构建高线指标要求、深化微观促进机制、优化指标度量视角等方面予以完善,以期为健康导向的绿地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推进健康绿地循证设计。  相似文献   

3.
许多研究已表明,工作场所的绿色环境对员工身心 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然而当前传统的以绿地率等为核心 指标的静态绿地评估和规划方法,难以有效评估个体移动视角 下的绿化暴露水平。在此背景下,基于使用者在工作场所周边 日常绿地使用行为及其动态绿化暴露的量化分析,探索动态、 实时的绿化暴露计算方法,挖掘静态绿化暴露量指标对不同主 观行为特征的绿地使用者动态绿化暴露量的影响差异。结果显 示,处在高度绿色环境工作场所的人也会保持更高的动态绿色 接触,除此之外其每日总体动态绿化暴露量水平高低不仅受到 静态绿色环境(绿地可达性、可获得性和可视性)的限制,同时 也受到使用者绿地使用行为目的和出行时段偏好的影响。研究 结果探索了基于使用者个体行为视角的绿化暴露量测算方法, 为进行人本尺度下城市绿地的评估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促进呼吸健康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作用,但其效应存在不一致性,有待深入探讨。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回顾2000年以来绿色空间与呼吸健康的相关性实证研究,从区域特征、空间尺度、人口属性三个维度分析比较已有结论的差异,并从绿色暴露评估方法、绿色空间的影响路径和中介变量两个角度剖析研究结论不一致的潜在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区域属性、空间尺度和人群年龄之间的结论存在差异。首先,选取不同的绿色暴露测度方法是导致不同空间尺度下研究结论不一致的潜在原因;其次,受到多个影响路径和中介变量的影响,绿色空间同时具有正负影响效应且难以判断其抵消作用造成了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城乡环境之间的结论差异;此外,在以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的影响路径中,由于体力活动强度不同带来的呼吸健康促进效应不同可能是年龄群体之间具有差异性的原因。针对研究争议与难点,提出未来的研究应升级完善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绿色暴露测度方法,增加其评估的准确性,还要进一步促进聚合性研究的展开。另一方面,应加强以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的机制研究,从数据采集、变量选取和研究设计等方面逐步优化,为深入探讨绿色空间对呼吸健康的促进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子明  戴菲  毕世波  陈明 《园林》2023,(4):68-75
绿色空间与公共卫生存在着潜在关联。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以呼吸道传染病与绿色空间暴露的既有文献为研究对象,探究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绿色空间暴露的主要研究内容。发现:(1)多数研究显示绿色空间暴露与呼吸道传染病的患病率呈负相关,但部分研究显示两者呈正相关或不相关。(2)绿色空间对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作用途径,体现在降低人体在环境中的有害暴露、引导健康防疫行为的积极方面,和促进人群接触加快疾病蔓延的消极方面。(3)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环境正义、政策管理、设计应用、学科发展4个方面提出了绿色空间的相关优化策略。最后针对目前研究的争议和难点,提出研究展望,旨在为风景园林、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色空间有益于人类健康福祉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全球共识,但其可能产生的生态系统负面服务还未受到足够关注,展开相关研究有助于提升城市绿色空间促进健康福祉的能力。以Scopus、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为文献检索数据源,运用系统地图法对全球的城市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研究进行全面回顾。首先,总结了研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研究对象特征,阐明了城市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的定义,指出了城市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的4种主要类型。其次,阐述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量化评估研究的主要评估内容、数据收集方法和主要评估方法。再次,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各类型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的影响机理及规避路径。最后,从正视城市生态系统负面服务问题、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重视研究成果转化3个方面提出了国际经验对中国研究和实践的启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面向风景园林专业的基本性策略。研究结果对我国开展城市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健康策略的提出需要基于实证研究,应包含健康决定因素信息,以及这些因素如何联系在一起,达到影响人们健康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健康城市网络提出了一套健康城市指标(HCIs),内含指标53个,用以描述市民健康,并记录当地所采取的涉及健康的更广泛维度的一系列措施。这是第一次尝试系统收集和分析欧洲城市数据。该分析为数据的解释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提供了重要见解。在此基础上,健康城市项目对原有指标加以改进,减少至32个,同时完善原有定义。对改进过的指标进行分析后表明,数据的收集变得更完整和可行。健康城市指标为城市描述健康从而明确健康问题提供了有用信息;同时它突出了收集定性定量数据和指标数量的重要性,以及使用指标比较不同城市的适宜性问题,促进了常规有效健康数据的系统化收集。健康城市指标的引进鼓励城市采取结构化流程收集市民健康信息,并在这些信息基础上,通过收集适当的本地数据,来建立该城市的健康资料以支撑其健康规划。该规划将会提出增进健康的策略和干预手段,并为其他健康规划提供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共健康的城市绿色空间相关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色空间的发展与公共健康密切相关,综述目前基于公共健康的城市绿色空间相关研究,探究绿色空间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关系。多数文献支持绿色空间与公共健康正相关,但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绿色空间积极影响公共健康的机制,可能是通过绿色空间中的自然要素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并促进有益健康的行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决策者将绿色空间作为公共卫生政策,现有研究结果为绿色空间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最后针对目前的研究的争议与难点,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定义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指标敏感性的概念,指出了评价指标敏感性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通过对美国新建建筑绿色评价体系LEED-NC认证项目评价指标得分率统计,从可持续场地、水资源利用效率、能源与大气、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5个评价大类的角度,分析了LEED-NC2009评价指标的敏感性,并总结出其中敏感性较弱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敏感性较弱的指标进行了成因分析,结合LEED-NC4.0版本修订,提出在评价体系完善过程中对弱敏感性评价指标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第五分报告。根据上述四个分报告研究与探讨,本文提出了5类40项绿色量指标,全面、综合地反映和衡量城市绿色环境的生态、游憩、审美等功能和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绿色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问题,参考已发布绿色产品相关标准,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评价模型的继承和创新,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动态聚类等方法,从资源、能源、环境和消费维度设立约束性、必要性和可选指标,以约束性指标为一票否决指标,提出满足约束性、必要性和可选指标的梯度评价,根据指标数量得出金、银和铜牌三种等级的绿色产品。评价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操性,避免了主观因素影响,是对现有国家标准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对绿色产品综合评价起到了指导性作用,解决了现有国家标准落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Urban green spaces can not only offer a wide r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ut also promote public health. Most of existing studies have effectually explo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urban green spaces and public health, but failed to dig the complex impact mechanism behind. This article firstly goes into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f urban green spaces on public health, and propos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impact mechanism from perspectives of physical activity encouragement, stress management, social cohesion enhancement, and regulating / supporting services provision by ecosystems. On this basis, 6 health-oriented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promoting the availability, improving the accessibility, enhancing the visibility, optimizing the spatial composition, constructing a network pattern of urban green spaces, and reducing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urban green spaces on public health.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rounding and reference for public health promotion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to exert more health benefits with limited urban green spaces.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11~2014年广东省夏热冬暖南区,共计64个实际评星居住建筑项目为研究对象,汇总了不同年度各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工作进展,统计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5个评价指标大类中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达标情况。根据不同星级项目的各指标达标率的分布特征,将指标分为“易达”、“难实现”、“优选”、“普通”4种类型。同时结合新版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上的修订,对该地区居住建筑评分项得分的难易程度做了分类和统计,为夏热冬暖南区居住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参评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交通隧道通风控制浓度目标限值,不仅能够为司乘人员提供健康良好的行车环境,而且能够节约大量的电能。本文从纵向通风方式的污染物浓度分布趋势入手,分析了车辆通过隧道时人体受到污染物的暴露当量的表达式。进而研究了CO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机理,应用初始条件得到了CFK方程的解析解及数值解。将3%作为人体血液中COHb浓度的最大允许值,并且综合考虑污染物浓度c和通过时间t两个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浓度控制方式的污染物负载指标表达式。通过实例计算对所提出的控制指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适应交通流不断变化的特点,对通风控制更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国内的高等教育机构高速发展,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对推动可持续理念的普及和深人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对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校园评价工具进行梳理,并分析了构建要素,总结了理想可持续校园评价体系的准则。  相似文献   

16.
黄菊清  萧蕾 《风景园林》2022,29(6):76-83
城市高密度发展与绿色空间需求的矛盾促使城市公共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延展,为绿色屋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绿色屋顶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为人们提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参考生态系统服务的通用国际分类(CICES)体系和深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选取评估指标和决策方案,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评估法,首次构建了绿色屋顶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与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和维持服务在准则层中最为重要,气候调节在指标层中最为重要;2)在5种绿色屋顶类型中,生物多样性屋顶最为重要;3)专家对绿色屋顶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实际项目中决策者对绿色屋顶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位。该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辅助城市绿色屋顶规划布局的选址和选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佶  钱秉玺 《城市规划》2017,(11):102-110
从指标体系的市场化角度切入,通过深入剖析美国LEED-ND评估体系和高分值实践案例,总结了造就优秀低碳生态社区的核心指标。研究发现核心指标中的绿色建筑与基础设施部分恰恰是在现实操作中被市场忽略或有意规避的方面。如何在理想的价值观和现实的市场接受度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引导市场主动接受并推行绿色低碳关键指标的实践,政府在此过程中又该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共同塑造优秀绿色社区项目,成为本文欲探究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8.
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关联是环境与健康研究的重要部分。探索丘陵地势环境中不同尺度下的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以及健康结果的关联。绿色空间通过标准化植被指数与公园可达性度量。体力活动指标应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获取。健康指标包括心理和生理层面以及自我报告的健康状态。通过回归模型和曲线拟合探索绿色空间对结果的影响,并以社会环境为调节变量,控制人口特征。结果显示公园可达性与超重或体力活动无关。 在400m和800m尺度下的植被指数与总步行负相关。在1200m和1600m两个尺度的植被指数与交通性步行负相关。1200m尺度的植被指数与中强度运动有正向关联。所有尺度下植被指数与地形坡度高度关联,但是只有400m尺度的坡度与体重指数负向关联。得益于地势优势的绿色空间还有待于进一步通过改善环境与基础设施来促进体力活动从而提供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