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介绍了CH4 /CO2 一步合成C2 烃的两条主要途径 :化学催化法和等离子体活化法。化学催化法主要采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后者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前者 ,是今后化学催化法的研究方向。冷等离子体是十分有效的自由基引发方式 ,在此反应中的应用获得了比化学催化法更高的C2 烃收率。CH4 /CO2 一步制C2 烃是一条合成路线简单、原料廉价易得的崭新合成路线 ,有望成为CH4 /CO2 合成C2 烃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几种CO2回收利用方法:溶剂吸收法,变压吸附法,有机膜分离法和催化燃烧法。评述了CO2捕集技术及应用:脱除CO2新溶剂、基于氨的新工艺、CO2吸附技术、易于CO2捕集的纯氧燃烧、分离CO2的膜法技术以及CO2制取碳酸氢钠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浸渍法、共沉淀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得镁铝复合催化剂,以CO2-TPD为表征手段,对3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碱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弱碱性都比Al2O3有相当的提高,同时有中强碱位产生.甲醇吸附IR结果表明,铝镁复合氧化物对甲醇有活化作用,该研究结果希望能为其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CO2与原油间的混相压力、提高CO2混相驱的驱油效率,介绍了混相溶剂法、超临界CO2微乳液法和 气溶性表面活性剂法3 种降低混相压力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气溶性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及其降低CO2混相压 力的作用机理。混相溶剂法所需烃类气体量较大,成本较高;超临界CO2微乳液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混相 压力,但降幅较低;气溶性表面活性剂在CO2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可作用于油气界面、降低油气界面张力,实现混 相压力的降低。然而,目前气溶性表面活性剂种类较少,亟需开发新型的气溶性表面活性剂,提高CO2与原油的 混相能力,实现原油CO2混相驱的高效开发。图4 参54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炼油厂节能减排的需要,准确计算炼油厂CO2排放量至关重要。在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碳平衡法的基础上,结合炼油厂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炼油厂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简单、快捷,以千万吨级炼油厂为例说明该计算方法的应用。用此方法可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炼油厂CO2的排放量,可用于炼油厂CO2排放量的前期估算及后期核算,为炼油厂CO2排放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内许多油田有丰富的天然CO2资源,CO2:含量高,如开发利用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结合胜利油田阳信地区的CO2气井参数,研究了用低温法处理工艺来生产高纯度工业及食品用液体CO2产品,从分析原料气分离、CO2气脱硫、CO2气脱水等工艺单元入手,提出了适宜的工艺系统压力及温度参数.  相似文献   

7.
对于高含CO_2气田,结合气田特点及国内外脱CO2技术现状,通过技术经济对比,提出了采用活化MDEA溶剂吸收脱CO2的工艺,供国内类似气田开发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O和H2在Cu-ZnO基催化剂上的吸附性质。结果表明,H2的化学吸附等温线与CO有所不同,在较高温度下可能存在H2的溢流,CO为非解离吸附,H2是解离吸附。CO的吸附热低于H2的吸附热,催化剂对CO的活化比H2困难。CO和H2在失活的催化剂上化学吸附附显著减小。失活催化剂的总表面积、铜的表面积以及ZnO的表面积也减小。通过对CO和H2在Cu-ZnO基催化剂上的吸附性质的研究,不但可用来帮助探讨CO加氢反应机理,而且可为了解催化剂表而各组分的分布情况、预测催化剂的活性以及研究造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9.
徐海涛  肖勇  刘兴斌 《石油仪器》2011,25(5):42-45,48,103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利用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技术在大庆油田成功地实现了注液态CO2井的吸气剖面测井,解决了注液态CO2井吸气剖面测井难题,认识了井筒内的相态变化规律,实现了体积流量与质量流量的转化,并形成了规模施工能力和相应的补充手段,进一步拓展了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技术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O和H2 在Cu ZnO基催化剂上的吸附性质。结果表明 ,H2 的化学吸附等温线与CO有所不同 ,在较高温度下可能存在H2 的溢流。CO为非解离吸附 ,H2 是解离吸附。CO的吸附热低于H2 的吸附热 ,催化剂对CO的活化比H2 困难。CO和H2 在失活的催化剂上化学吸附量显著减小。失活催化剂的总表面积、铜的表面积以及ZnO的表面积也减小。通过对CO和H2 在Cu ZnO基催化剂上的吸附性质的研究 ,不但可用来帮助探讨CO加氢反应机理 ,而且可为了解催化剂表面各组分的分布情况、预测催化剂的活性以及研究造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1.
石油焦制高比表面积粉状活性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石油焦为原料 ,用不同的催化剂和活化方法制备不同性能的粉状活性炭。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碱活化法 ,可对石油焦的紧密结构进行有效的侵蚀破坏 ,在一定的活化条件下 ,可制取比表面积 3 0 0 0m2 /g的超级活性炭。改变催化剂的用量及两种催化剂的比例可以有效地改变活性炭的微孔结构及孔半径。  相似文献   

12.
The carbonization process of the pentane insoluble (end-cut) fraction from Athabasca oilsands bitumen in the presence NaOH has been investigated. Chemical activation produced carbon with a well-developed mesoporous structure and a much reduced sulfur content. The yield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increased, whereas sulfur content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aOH load. Physical activation with carbon dioxid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urface area. The properties of an activated carbon produced from end-cut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or carbon derived from fluid coke. Compared to fluid coke, end-cut is more suitable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arbon with low sulfur content and high mesopore surface area.  相似文献   

13.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介绍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包括电弧法、热解法、火焰法等。对于碳纳米管的纯化技术,包括化学纯化法、物理和机械纯化法以及碳纳米管的端部开口技术等也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电弧放电法、激光蒸发法、催化裂解法、低温固态热解法和火焰法。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碳纤维前驱体聚丙烯腈原丝及其碳纤维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提高碳纤维性能的新方法,并对发展我国聚丙烯腈原丝及其碳纤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基活性炭性能不佳的问题,以太西煤(TX)和灵武煤(LW)为原料,通过对配煤、炭化、活化等工艺的优化,从而制备一种高性能活性炭,并对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孔结构表征和柴油吸附脱硫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活性炭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配煤质量比为89%TX+11%LW、活化剂(KOH)质量分数0.8%、炭化温度600℃、升温速...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4种钯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即浸渍法、浸渍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综述了载体预处理、浸渍、还原等钯炭催化剂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贵金属钯的颗粒大小、分布以及分散度等因素对钯炭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展望了钯炭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的改性及对乙烯的吸附性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李德伏  曾海  王金渠  张艳 《石油化工》2001,30(9):677-680
为回收高密度聚乙烯装置尾气中的烃类组份 ,经过试验 ,筛选出对烃类有良好选择吸附性能的活性炭吸附剂 ,为进一步改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采用不同方法改性 ,改性活性炭吸附乙烯性能有显著提高 ,乙烯的平衡吸附量由3 45mmol/ g提高至 5 5mmol/g ,混合气通过吸附剂床层时乙烯的穿透时间由 2 6min延长至 42min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碳和α-烯烃共聚物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概述了由一氧化碳和α-烯烃共聚制备聚酮的3种引发体系.重点讨论了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组成.简述了CO和α-烯烃的液相和气相的聚合工艺.  相似文献   

20.
用程序升温氧化技术研究碳纳米管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峰  王红娟  余皓  冯景贤 《石油化工》2005,34(11):1064-1067
采取程序升温氧化(TPO)技术表征了提纯的碳纳米管,理论上推导了采用TPO谱图求取碳纳米管氧化动力学方程的关系式;求得了不同碳纳米管的氧化动力学方程参数,其线性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实验结果发现,王水提纯的碳纳米管氧化活化能为309.3kJ/m ol,稍大于活性炭的氧化活化能294.3kJ/m ol,而经甲烷化提纯处理的碳纳米管氧化活化能最大,达到444.5kJ/m ol,表明碳纳米管的氧化稳定性不断增强,这与TPO谱图的分析结果一致。利用TPO技术求得氧化动力学的方法方便、灵敏、快速,其表达式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