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6聚乳酸(PLA)纤维专用分散染料的开发2011年4月18日,商务部发布《鼓励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201l年版)》,鼓励引进聚乳酸纤维(PLA)和聚对二甲苯丙二醇酯(PTT)聚酯纤维成套的设计制造技术。但是PLA纤维和PTT纤维批量工业产品已经有了,下游染整加工也应跟上去。这两种纤维配套的染化料国内是否具备,作者对其染色曾著文~([12])论述,本研究拟就溶解数参数概念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2.
新型纤维及其染色(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心远 《染整技术》2002,24(1):18-24
前文介绍的是新型合成纤维的染色的六个部分包括超细纤维染色,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染色,聚乳酸(PLA)纤维染色,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纤维染色和聚丙烯(PP)纤维染色,聚氨酯纤维染色。还有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染色及新型再生蛋白质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3.
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整(二十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6 含新型聚酯纤维多组分纺织品染整 6.1 种类与组合方式 新型聚酯纤维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乳酸(PLA)、细旦涤纶、差别化涤纶、海岛纤维(如PET/COPET、PET/PA),还有各种改性涤纶,如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酸性染料可染涤纶、吸湿排汗涤纶、阻燃涤纶等各种功能性涤纶纤维.下面主要介绍PTT、PLA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和交织纺织品的染整.  相似文献   

4.
绿色环保纤维——聚乳酸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聚乳酸(PLA)及其纤维的发展史、国内外生产现状,介绍了聚乳酸(PLA)纤维的原料———PLA聚合物的制备技术:丙交酯开环聚合法、直接聚合法及共同聚合法;以及聚乳酸(PLA)纤维的纺丝生产技术:溶液纺丝法与熔融纺丝法。同时对聚乳酸(PLA)纤维的物理性能、可生物降解性、安全性、耐气候性及其主要用途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5.
薛丽 《国外丝绸》2007,22(4):7-9
用FT-IR、DSC-TGA、WAXD等分析方法对聚乳酸(PLA)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的分子结构、热行为及结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PLA纤维与其它两种纤维有明显的差异,PTT与PET的很相似。PLA的红外光谱中官能团酯基的吸收向波数大的方向发生了偏移;差热分析中PLA的熔点最低;X-射线衍射中PLA具有衍射强度大且尖锐的峰形,据此,将PLA纤维从其中鉴别开来很容易。  相似文献   

6.
纺织新材料及染整加工特性(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士英 《染整技术》2005,27(11):1-5
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开发的纺织新材料:新型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新型和功能性合成纤维等的基本特性;并对部分纺织新材料,如聚乳酸纤维(PLA)、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的前处理、染色、热定形、后整理等关键技术作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PLA)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共混纺丝是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耐热性和柔韧性的方法之一。为了揭示共混纤维结构对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别对共混纤维和PLA纤维的微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采用高、中、低温3类分散染料,对2类纤维织物的染色升温速率曲线、提升性和各项染色牢度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共混纤维中PLA与PHBV两相分离,PLA相具有与PLA纤维相似的晶型结构,其结晶度较高,而PHBV相中形成较低的结晶;与PLA纤维相比,共混纤维的熔点较高,玻璃化温度稍低,因此其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上染平衡;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共混纤维织物的表观染色深度几乎是PLA织物的2倍;2类纤维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性能均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8.
聚乳酸酯PLA纤维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聚乳酸酯(PLA)纤维的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聚乳酸酯纤维的物理和功能性指标,结果表明,聚乳酸酯纤维具有抗菌、阻燃、易染色等特性,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绿色环保纤维。  相似文献   

9.
杨一奇 《印染》2013,39(17):42-43,48
承东华大学周翔院士和《印染》沈安京主编的鼓励,将我的团队多年来在染整工程上的一些工作,向中国同行做一汇报。我和我的同事及学生打算以下面一些题目分期向各位读者报告:1.PTT(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的染色性能2.PLA(聚乳酸)的水解及染色性能3.活性染料对染色织物的损伤4.硫化染色织物的抗氧化5.染色涤纶低聚物的控制6.筒子纱和经轴染色液流分布及其对匀染性的影响7.染色时电解质对疏水力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分散蓝79对聚乳酸/聚酮(PLA/PK)共混纤维染色,探究了染色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染色动力学与热力学行为。研究得出分散蓝79对PLA/PK共混纤维染色的优化工艺:染色温度为110 ℃,染色时间为40 min,pH值为5。结果表明:纤维染色K/S值随PLA/PK共混纤维中PK含量的增加而略有提升,共混纤维染色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保持在3级以上;与纯PLA纤维相比,分散蓝79染料在PLA/PK共混纤维(4%PK)上的平衡吸附量增大,半染时间缩短,扩散系数增大,具有比聚乳酸更好的染色性能;通过拟合计算发现分散蓝79染料对纯PLA纤维、PLA/PK共混纤维(4%PK)的吸附等温线为Nernst与Langmuir复合型曲线。  相似文献   

11.
<正>2.3聚乳酸(PLA)纤维聚乳酸(PLA)纤维是以玉米淀粉发酵而成的乳酸为原料,经脱水聚合制成的聚乳酸酯[16]再经溶液纺丝或熔融纺丝的合成纤维;首先由美国Cargill谷物公司研制成功,1997年,Dow Polymer公司成立CDP(Cargill Dow Polymers)公司生产PLA纤维,有人称它为玉米纤维,因其可以实现完全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化纤工业的生产现状和产量增长的趋势,并对毛纺行业用化纤新产品的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主要品种有新型聚酯纤维PTT、新型纤维素纤维Lyocell、聚乳酸纤维PLA、新型甲壳素纤维、醋酯纤维、差别化腈纶、水溶性维纶、竹纤维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聚乳酸纤维(PLA),总结概括了国内外聚乳酸纤维及其与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技术.通过分析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技术进展,包括两浴法、一浴两步法以及一浴一步法,指出PLA与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可以借鉴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方法:探讨了PLA与棉混纺织物一浴一步法染色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染色时的注意事项,表明染料和助剂品种的不断开发会为PLA与棉混纺织物一浴一步法染色新技术的产业化提供支持,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和PTT/PET混纺比对PTT/PET混纺织物上染率、色深和色牢度的影响 ,并用分散染料一浴法对PTT/PET交织物的染色进行了探讨。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纤维拉伸性好、手感柔软、染色容易的特点赋予其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的混纺织物优良的回弹性、良好的手感和易染性 ,且仅用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就可以得到各种色泽。本文中术语“混纺”(blend)表示每根单纱由PET和PTT纤维组成 ,而术语“交织”(mixture)则表示织物中的单纱要么是PTT纤维 ,要么是PET纤维。本文研究了不同混纺比的PTT/PE…  相似文献   

15.
PTT纤维结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PTT纤维的结构与性能,1.1 PTT纤维螺旋结构的特性。PTT纤维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脂,在壳牌公司称为“Corterra”,杜邦公司称为“Sorona”纤维。是由对苯二甲酸(PTA)和1,3丙二醇(PDO)经酯化、缩聚得到,南于PDO制造成本较高,近年来又发展成将玉米发酵生产制得,使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它和PLA聚乳酸纤维在这点上有相似。  相似文献   

16.
侯锋 《印染》2017,(12):28-30
采用第斯(Thies)染色设备对成球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纤维毛条进行染色,优化了染色工艺。结果表明,PTT纤维染色最佳工艺为:保温温度115℃,pH值6,保温时间30min。染色深度与普通PET纤维相当。  相似文献   

17.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聚乳酸纤维(PLA)的合成方法及其特性,并对PLA的染色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17,(12)
采用第斯(Thies)染色设备对成球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纤维毛条进行染色,优化了染色工艺。结果表明,PTT纤维染色最佳工艺为:保温温度115℃,pH值6,保温时间30min。染色深度与普通PET纤维相当。  相似文献   

19.
聚乳酸纤维的制备及其染色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聚乳酸纤维(PLA)的合成方法及其特性,并对PLA的染色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保型化纤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和环保型粘胶纤维(Lyocell)等3种环保型化纤在工艺技术、生产和市场开发方面的新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我国应采取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