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阮娟 《福建电脑》2010,26(1):59-59,47
随着人肉搜索这些有可能深切影响社会认知的搜索领域不断衍生,越来越多的网络暴力不断产生。如何正确对待人肉搜索,如何认识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成了当今网络社会中刻不容缓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也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因为那里是地狱……1人肉:江湖通缉令"网络虐猫"事件,"辽宁骂人女"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姜岩"事件一段时间以来,这些敏感的关键词在网络上层出不穷,而其无  相似文献   

3.
<正>在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郭德纲、于谦的相声《败家子》里面有段一支胳膊上戴12只表的经典桥目,想必大家不难猜出这段包袱的原型人物,说的就是"表哥"杨达才吧!实际上,很多诸如此类的网络"扒皮"事件,都是经过网友的人肉搜索这一途径才得以揭露。可以说,一提到人肉搜索就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那么,什么是人肉搜索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人肉搜索呢?人肉搜索是指在网络上,针对其他网友提出的相关问题,由"应征者"提供解答的一种信息搜索与提供方式。我们平时所说的"人肉搜索",它是指由现实中的某一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已成网络世界的暴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成名了,他出事了,因为他被人肉搜索上了。 七年来,"人肉搜索"已经成为在网络上风行的一个词汇。不过,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成长的烦恼。香港《文汇报》刊发了"东方尔"的文章,对这种网络模式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形成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是“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隐匿在网络空间中肆意口出恶言,践踏的却是现实中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目前对网络暴力的界定分为两种,一是网络舆论暴力,二是网络侵权行为,常见的网络暴力有言语暴力、人肉搜索和网络谣言。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实证研究文献,发现权威信息发布的滞后性、群体极化效应、网络施暴成本低、公众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会产生网络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权威发布驳斥虚假信息、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完善立法有效打击网络暴力、提高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和建立公安、平台、个人三方快速反应机制五个防范网络暴力的方法,以期为有效治理网络暴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引发的安全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起始于2001年,目前已经成为网络上一个最热门、也最有争议的一项应用。支持者把它喻为正义的化身和道德的卫士.并要求扩大人肉范围;反对者把它喻为网络恐怖和网络暴力.并要求坚决封杀。其实,作为一种新的搜索引擎.本身没有对和错,如何正确引导和加强监管.是人肉搜索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闲话人肉搜索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脑迷》2008,(4)
最近有一个词频频在网络上曝光,很吸引人们的注意,它就是"人肉搜索机"。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巨浪的热门事件大都是因"人肉搜索机"而起:人肉搜索在"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和"华南虎事件"中大出风头,已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社会化网络行为,人们对它也是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8.
《大众软件》2008,(17):45-50
以“追寻真相与正义”为旗号的人肉搜索从2006年开始吸引众多网民的眼光,经过两年来大大小小的搜索案例,俨然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互联网文化。人肉搜索在促进公共事件透明化(我们见证了“周老虎”的倒下)、个人信用重视化(很多人开始注意当前的一言一行对未来产生的责任),起到了无可争议的正面作用。然而大潮之下的另一股暗流,开始以无所不在的网络暴力对当事人产生巨大伤害,道德与法律的边界层层被突破,“贞节牌坊”“公审游街”“私刑”等古老野蛮的道德审判,在新时代身着另一袭华服优雅复活。  相似文献   

9.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肉搜索"成为一个流行词,人工+搜索的模式能够八卦出当事人的几乎所有真实信息。大部分的网民仅将人肉搜索当作猎奇的手段,并没有意识到网络的传播性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影响。网络上五花八门的评论直接与当事人连接,给  相似文献   

10.
“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几乎每一个网民都听过这句在网络兴起之初便开始流行的话。但是,如今它要被如火如荼、无孔不入的“人肉搜索”运动改变了。成千上万酌网友都被卷入这场搜索运动,声势之浩大,影响之深远,无论是百度还是Google都无法望其项背。无论你是人还是狗,“人肉搜索”都可以将你打回原形,它就像一张骇人的“网络通缉令”,撒开无边无际的大网,让你无处藏身。  相似文献   

11.
鞠哗 《网友世界》2014,(7):18-18
"人肉搜索"诞生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时代。在为网民获取信息、对网络环境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不适当的人肉搜索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他人人格权,如隐私权、名誉权等。在侵权责任方面应当追究网络服务商及信息发布者的法律责任,并应从立法角度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湿件搜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事物来了,总是优缺点并存。湿件搜索也是这样。不要急于下结论,也许是最好的结论。"人肉搜索"最近成了一个热门词。但"人肉搜索"这个词很不雅,我们不妨用"湿件搜索"来替代它。湿,作为干的反义词,在"干"隐喻机械的、死性的情况下,具有隐喻人的活性的意思。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中,缺乏女人味的上司爱上了缺乏男人味的下属。女上司不太确信自己对男下属是否有吸引力,于是引出了下面这则对话:  相似文献   

13.
在"人肉搜索"过程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能"复制"吗?不能的话,就不算是万事笃定,立场也会大有不同,那"人肉搜索"给出判若云泥的答案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相似文献   

14.
在某种程度上,"人肉搜索"将虚拟网络拉回人间。人们总是希望,在网络上建立一个真实的社区,没有谎言和妄言。在此方面,"人肉搜索"做了最有益的尝试,它在网民范围内建立了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  相似文献   

15.
金鑫 《网友世界》2013,(18):32-32
为了提高侦察效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得债查工作被更有效的完成,特此对“人内搜索”展开研究。通过对“人肉搜索”机制的了解,探讨“人肉搜索”用于侦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奖善罚恶、间接规范现实世界生活秩序的同时,‘人肉搜索’引擎却又极易侵犯他人的隐私和人格尊严等人格权,这就是‘人肉搜索’引擎所面临的法律困境。总之,笔者希望‘人肉搜索’引擎能够尽量避免侵权现象的发生,并且尽可能发挥其醇化社会风气、实现网络道德自律和他律的功能,真正成为网络世界的奖善罚恶令!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对于遏制"周老虎"、"刘羚羊"是有效的,但对于一些道德的事件,我们还是要掌握好一个"度"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肉搜索这一现象入手,阐释网络言论自由的现状与特点,通过人肉搜索第一案解析公民隐私权面对人肉搜索时的危机,在最后试图给出平衡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隐私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这是一名13岁的北京小学生在前不久《新闻联播》中的一则关于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里接受采访时说的话。随后,一个叫做《召唤人肉搜索——xxx——很黄很暴力》的贴子在猫扑网(www.mop.com)火爆起来,这位小姑娘的个人详细情况被猫扑网民们强大的“人肉探索”挖掘出来,并在网上流传。他们很快汇聚成狂欢式的语言暴力:准色情漫画、打油诗、恶搞帖……。2007年“很好很强大”的精神,直接导致了2008年的第一名流行语“很黄,很暴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上前阵子流行一句话:“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