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志刚  李喆  王建辉  王臣 《兵工学报》2007,28(8):948-952
卫星通信将成为未来个人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LEO/MEO( Low/MediumEa,Orbiting)是卫星个人通信网络的首选。针对使用星际链路的LEO卫星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鲁棒路由算法,只要源卫星与目的卫星之间存在一条通路,源卫星便可以与目的卫星通信。在这里关注的是路由算法中的链路检测部分,该算法通过构建离散时间动态虚拓扑图,源卫星能够自主地、实时地检测出最可能出现故障的链路范围,并通过快速的测试可精确定位故障链路。通过在卫星网终上的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实时性、精确性且可能不占用或只占用很少的额外带宽。  相似文献   

2.
魏新亚  朱诗兵  刘富 《兵工自动化》2006,25(11):45-46,52
多层卫星网络中卫星通信链路的空间几何参数研究,以三层网络中的ISL为对象,用类似于地面站对卫星方位角和仰角的定义描述星际链路的方位角、仰角,由此定义ISL的星际链路距离、仰角、方位角等空间几何参数.并采用可通性判断,统一各卫星通信链路空间几何参数的计算公式及多层卫星网络中相应空间参数几何特性.仿真结果证明,该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无人飞行器测控信道设计是实现其测控通信的基础。通过对测控信道链路中收发天线增益、信道基本衰减、多径衰减和环境衰减等预算,建立了测控信道链路电平分配和误码率计算的通信方程,通过调整链路电平分配来保证设计的测控信道接收灵敏度,再通过信道编码来保证设计的测控信道误码率,最终使设计的测控信道能够满足系统任务技术指标。编写了与所设计计算方法相对应的GUI用户界面,缩短了无人飞行器测控信道分析设计的周期。  相似文献   

4.
根据椭圆轨道的卫星通信链路中空间参数的变化规律,定义地心惯性坐标系下不同轨道两颗卫星的星际链路向量,建立椭圆轨道卫星星际链路数学模型,定义t时刻两卫星间星际链路可通的条件建立链路可见性数学判据。对于卫星通信系统的星座设计、组网、星载天线跟踪系统设计和多层卫星网络最优化路由搜索算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春凤  韩成  姜会林 《兵工学报》2016,37(11):2015-2021
为研究航空平台间激光通信系统中主要环节和信道对信标光功率的影响,根据捕获探测器的信噪比和探测概率关系,分析激光器发射到探测器接收全环节的信标光功率变化情况,建立了空空激光通信捕获链路仿真系统。通过该仿真系统,分析不同大气能见度所对应的探测概率,在此基础上讨论要实现探测概率为99%,需要的最小发射功率和最长通信距离。仿真结果表明:发射功率越大,大气能见度对航空平台间激光通信探测概率的影响越明显;发射功率不变,大气能见度越高时,最长链路距离越远;当发射功率为5 W,地面能见度大于等于10 km时,即可实现150 km的激光链路。通过仿真系统得出了信标光发射功率与探测概率之间的关系,对激光器的选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在仿真的基础上,开展的飞机间野外试验,可以有效地模拟飞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捕获探测概率。  相似文献   

6.
作为星际光链路的空间激光通信可建立全天候、高机动性、高灵活性、高可靠信息平台.德国空间固体激光通信由两个光通信终端及各自的实验平台组成,可模拟卫星的相对运动和抖动.其一个终端采用1064nm YAG激光器,以650mbps码率传输数据.另一终端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器,通信速率是10mbps.  相似文献   

7.
星地斜程大气信道激光通信可通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娄岩  东纯毅  姜会林  赵义武  韩成  佟首峰  付强 《兵工学报》2011,32(11):1378-1383
用STK仿真分析了星地激光通信链路的可见时间和俯仰角.在能见度5 km的城币大气模式下,分别计算了定位于不同经度的2颗GEO卫星对3个城市通信的大气衰减及光强闪烁、到达角起伏等效应,由此分析了晴天、卷积云条件下的大气信道功率损耗,并通过设置链路最小功率阈值来建立星地间大气信道激光通信链路可通率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当发射...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大带宽、大动态模拟信号的星间高质量远距离传输的需求,对基于强度调制/直接探测的外调制空间微波光子链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外调制空间微波光子链路噪声系数的理论模型,给出了影响链路射频增益和噪声系数的几点因素,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空间光传输损耗、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增益及受激自发辐射噪声、光...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频谱感知对认知用户通信性能的影响,定量研究频谱切换中认知用户的相关参数,推导了频谱切换中基于频谱感知的链路保持概率及平均传输时间。得到认知用户在一次通信中能完成数据传输的概率和通信中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仿真分析表明:在不同频谱环境下,基于频谱感知的频谱切换性能要比非频谱切换和基于频谱感知的信道预测方案的性能稳定,尤其是当授权用户到达率较高时更明显。此外,仿真数据表明:频谱感知中的错误信道选择概率和感知时间是影响频谱切换性能的两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天线准确实时地跟踪无人机飞行方向是保证无人机通信链路可靠有效的关键问题。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微小型中继通信无人机的天线跟踪系统,利用通信接收机的信号接收强度(RSSI)作为参考,驱动舵机实现水平、俯仰转动,以实现地面天线对无人机的动态跟踪。本系统设备简单、高效、可靠、成本低,同时又能够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适和手持通信终端使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如何构建一个卫星在轨运行可视化平台的现实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OpenGL的卫星运行可视化仿真系统。介绍了该仿真系统的逻辑结构和网络结构,采用ADO技术实现了对卫星运行数据库的访问,利用3DSMAX技术构造了卫星模型和地球模型,实现了卫星在轨运行、覆盖效果、通信链路情况的可视化。实践证明,该仿真系统能够实时仿真卫星在轨运行的全过程,为卫星在轨实时管理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便携式、小型化与低功耗的需求,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 作为主控制器,设计一款便携式双通 道信号源。采用CORDIC 算法实现DDS 正弦信号的产生,输出2 路幅频相连续可调的正弦信号;利用智能触控屏 设计信号源的人机交互接口,对信号源参数进行配置与实时显示;触控屏与FPGA 之间采用Modbus RTU 协议进行 通信。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信号源输出的正弦信号频率稳定性好,相位、幅值调节准确性好,能够满足测试设备 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实现对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测控通信则是实现情报收集、侦察监视、通信中继、对空对地作战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之一。针对Ka波段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通信链路的信道特征,建立了包括降雨衰减、多径衰落和阴影遮蔽等因素的完整信道模型。通过仿真证明了建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结果可作为临近空间技术的理论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UDT’95的有关资料,讨论了光缆链路的有效成本设计及与其相关联的存储和处理系统的组成。研究了存储和粘合剂的选择,绕线工艺和线团设计,为制定放线操纵规范而建立的放线拉力数学模型,环境制约和光电系统在实际链路设计中的效果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海小型浮标仅采用单模方式与岸基进行通信的问题,提出一种北斗短报文与5G 通信相结合的近 海小型浮标通信系统设计方法。搭建浮标与岸基指挥所的通信链路,实现岸基指挥所与浮标之间的远程信息交互功 能,其中浮标采集的水文气象等信息通过当前锚定区域的最优通信链路上传至岸基指挥所,岸基指挥所远程控制浮 标完成相应任务。实验室模拟结果表明:在5G 通信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支持下,本系统能够增强小 型浮标在恶劣海况下的鲁棒性、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提高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6.
MEO卫星通信系统星际链路网络拓扑采用Walker星座设计,每颗卫星采用四链路结构,分别与前后左右的卫星相连.其前后链路属固定链路,处于同轨道面内.物理层则采用接收功率描述.对链路长度和接受功率的变化进行仿真和分析,用于指导天线的设计及其发射功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白岚 《鱼雷技术》1998,6(1):44-48
本文根据UDT’95的有关资料,讨论了光缆链路的有效成本设计及与其相关联的存储和处理系统的组成。研究了存储和粘合剂的选择,绕线工艺和线团设计,为制定放线操纵规范而建立的放线拉力数学模型,环境制约和光电系统在实际链路设计中的效果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摘要:针对美军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obile user objective system,MUOS)卫星通信无线信道传输特性分析问题, 运用统计模型分析策略对其进行研究。在分析美军MUOS 系统(移动用户目标系统)的UHF 频段(ultra high frequency band)和Ka 频段(K-above band)2 种通信链无线信道传播损耗、多径衰落特性等的基础上,研究MUOS 系统2 种通 信链路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UHF 频段无线信道具有复杂的时变衰落特性,其传播特性受移动终端所 处的物理环境、场景影响较大;Ka 波段与UHF 频段相比干扰较小,其传播特性主要受到大气效应的影响,其中雨 衰影响最为显著。该研究可为后续开展该系统链路干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近年来水下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给出了完整的水下VLC通信系统模型,对系统采用的偏振调制方式、海水信道对通信可见光的吸收、散射衰减做了分析。并针对海洋环境监测和军事需求,构建了一种水下VLC实验系统以及可应用于舰船通信的水下VLC网络架构。  相似文献   

20.
军用数据记录和存储技术尽管现在对军用数据记录的要求相当复杂,但目的却只有一个,即以可用方式收集并提供信息资料。以前的记录器是独立式的,只在任务后才有意义;而现在的记录器却必须具备多种功能,能够近实时地播放信息,与通信装置和数据链路相连接,帮助指挥员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