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就引黄泥沙影响工程效益发挥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综合处理和利用,减少河道淤积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潘庄,李家岸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明达 《人民黄河》1994,17(7):40-43
潘庄,李家岸引黄灌区1972-1990年19年共引黄河水279亿m^3,同时也引进泥沙20282m^3。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两灌区制订了6项泥处理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渠道拦沙与远距离输沙,自然沉沙与以挖待沉,集中沉沙与分散沉沙,集中清淤与分散清淤,人工清淤与机械清淤,沉沙与造田还耕相结合等6种泥沙处理措施。对泥沙处理投资也作了简要分析,按当年价格计算,19年共处理泥沙16034万m^3,投  相似文献   

3.
孙宪林  吴军  王合军 《山东水利》2003,(3):30-30,33
潘庄引黄灌区是一大型灌区。地处德州市西部,总面积5867km~2,耕地面积39万hm~2,设计灌溉面积33.3万hm~2,包括齐河、禹城、平原、夏津、武城、德城区、宁津、陵县8个县(市)的全部或部分,总人口302万,其中农业人口232万。潘庄引黄闸位于黄河下游齐河县马集乡潘庄村附近。设计引水流量100m~3/s。潘庄总干渠自潘庄始尚庙止。全长91.3km,总干渠上设有一、二、三级沉沙池。灌区自1972年开灌以来至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潘庄引黄灌区多年来引水引沙情况、泥沙处理方式、沉沙池布置及还耕情况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潘庄引黄灌区在全年引水时间大大延长、灌区上游放土场紧张、引水与传统泥浆泵清淤在时间安排上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相应提出了如沉沙池、输沙渠轮换使用,引进小型挖泥船安排在输沙渠及一级沉沙池内进行带水清淤作业、远距离输送等工程措施和泥沙处理方式,达到了科学合理处理引黄泥沙为灌区多引抢引黄河水提供可靠工程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最南部,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是山西省重要的粮棉基地,同时,也是严重确水的地区,干旱确水是制约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几十年来,运城市始终将引黄河水作为发展水利的主要途径。引黄提水灌溉成效显著,但泥沙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引黄灌溉的障碍,清淤负担加重,泥沙占地及风沙,为引黄泵站的经济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妥善处理泥沙才能保证引黄提水灌溉正常发展。本文结合运城市15处提黄泵站运行多年来,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别采用了防、沉、输、淤工程处理泥沙,减少了水泵磨损,提高了泵站效率,使入渠、入池、入地的水沙各得其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位山引黄灌区泥沙淤积原因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大型引黄灌区 ,渠系泥沙淤积严重 ,泥沙处理困难。通过采用远距离输沙、集中处理沉沙区泥沙、分散沉沙和节水减淤等技术措施 ,减少了渠系的泥沙淤积。对清淤产生的泥沙 ,采取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取得了比较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鲁北引黄沉沙工程现状和引黄泥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总结了适合鲁北自然特点的引黄沉沙方式,提出了几项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措施或方法。对引黄的时间安排、引黄闸闸址的选择、泥沙的分配、沉沙池的还耕等诸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潘庄引黄灌区水沙分析及泥沙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庄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左岩德州地区境内,设计引水流量120m^3/s,灌区面积500万亩。依据灌区多年来的观测资料,对总干渠道及沉沙池内水沙运行规律及泥沙淤积分布进行了分析之后,强调指出,解决灌渠严重淤积的关键是提高各级沉沙地(尤其是一级池)的拦沙率和增大渠道的挟沙能力。同时,改建渠首拦沙闸、严格按设计流量引水、控制汛期引黄等措施都有利于减轻渠系的淤积。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的泥沙处理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河下游引黄泄漏中的泥沙主要采取放淤改土、改造低洼碱沙荒地,对黄河下游两岸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析计算含沙量沿重线分布特点,探讨渠首防沙的作用,分析灌区泥沙淤积分布特性与泥沙处理利用的关系,分析计算引水引沙对黄河下游冲淤影响人渠泥沙的自理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引黄泥沙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国安 《中国水利》2000,(10):32-32
经过40余年的引黄灌溉,历史上沿黄两岸留下的沙荒盐碱低洼地,通过引黄放淤改土大都变成了良田。两岸的洼地,也已沉沙基本利用完毕,现在沉沙征地已十分困难,但是每年从黄河引进泥沙仍超过1亿t。这已成为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引黄泥沙处理的主要途径 黄河下游均为无坝引水,由于黄河泥沙多而细,引水必然引沙。大量泥沙入渠,必须妥善处理,走综合处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道路。 1.选择合适的取水口位置 从黄河实测的含沙量沿水深分布来看,水面含沙量小而颗粒细,近河床含沙量大而颗粒粗,泥沙沿水深分布很不均匀。从各种粒径含沙量沿水深分布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三义寨引黄灌区是河南省重点大型引黄灌区,引黄必引沙,如何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处理泥沙的新思路,对减少占地,化解当地矛盾,同时,通过泥沙商业化运作,为管理部门开创一条经济发展之路,进一步管理好灌区工程,造福社会。结合实际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供商榷。  相似文献   

12.
梁济运河系近年来南四湖生态、生产引黄用水的主要补水河道,也是今后南水北调东线的干线输水通道。通过对梁济运河引黄河水补南四湖泥沙淤积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资料,采用建立引黄水量与输沙量的模比系数的方法,分析了引黄泥沙自梁济运河入南四湖各要素的沿程变化情况及对南四湖的淤积影响,并与河道行洪泥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引黄泥沙对梁济运河中下游河槽及南四湖淤积影响甚微,远远小于河道行洪带来的淤积影响,该分析结论对于研究梁济运河及南四湖淤积,进行工程治理,以及今后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MS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在黄河调水调沙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S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在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中的应用,使我国泥沙颗粒分析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该仪器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14.
自1999年3月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以来,对河南黄河引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河南黄河引水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引水管理的对策:①加大涵闸维护的投资力度;②解决“两水分离、两费分计”的问题;③提高涵闸管理水平;④提高引黄工程供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傅建国  杨芸  李金池 《山东水利》2007,(8):22-23,38
针对小开河引黄灌区干渠衬砌工程在管理运行中存在的渠坡衬砌板沿伸缩缝隆起、混凝土板表层脱落、底部混凝土板下滑、地下渠段混凝土板大面积坍塌破坏等问题。提出了衬砌板破坏的预防及对策,对以后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灾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的灾害性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泥沙灾害的经济评估指标、环境评估指标及引黄退水对排水河道排涝能力的影响指标,从定量上综合反映灌区泥沙灾害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具体情况对灌区泥沙灾害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7.
陈垓引黄灌区位于济宁市梁山县境内,始建于1959年,设计灌溉面积3.68万hm~2,其中自流区1.79万hm~2,提水区1.89万hm~2。自流区工程实行灌排分设,提水区工程实行沟网送水补源,灌排合一,现形成了自流、提水、井灌补源三类灌溉模式的大型灌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灌区又承担了引黄向南四湖送水的任务,年设计补湖能力1.96亿m~3,为梁山县和济宁市滨湖地区工农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针对水资源日趋紧缺的实际,以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为重点,大搞节水灌溉工程,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李国英 《中国水利》2002,(11):29-33
黄河以其多泥沙,河道善淤、善决、善徒,而著称于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按照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规律,只要把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不平衡的水沙关系调节为相协调的水沙关系,完全可以使黄河下游河道实现不淤积,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这次试验,积累了对黄河测验的海量数据(520万组),加深了对黄河河床演变及水沙规律的认识,为今后建立更加符合原型黄河实际的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引黄灌区基础信息的特征,按照专业类别、主题、动静态3个分类层次,对引黄灌区基础信息进行分类与组织,把引黄灌区基础信息分为13个专业大类,37个主题,110个动态信息类。引黄灌区基础信息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是引黄灌区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对引黄灌区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