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水力学 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节制闸为边界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分为若干子段,采用闸门过闸流量公式、能量方程、圣维南(Saint-Venant)方程组和低压管流方程分别计算闸门水位流量关系、明渠恒定流、明渠非恒定流和有压建筑物非恒定流,以此建立总干渠水力学计算模型。通过双重迭代方法对水流方程、过闸流量方程进行联合求解,以模拟总干渠运行调度动态过渡过程,以京石段2008年输水实测数据对水力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武明海 《河北水利》2011,(2):25-25,28
1.概述洛河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的一座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担负着总干渠河北省南段跨越沼河的输水任务,同时还兼有调节总干渠水位和退水任务。洺河渡槽工程包括5个部分:跨河渡槽、进口节制闸、出口检修闸、退水闸和排冰闸。均为1级建筑物。全长930m,其中洺河渡槽总长829m,包含进出口连接渠道101m。洺河渡槽设计流量230m~3/s,加大流量250m~3/s。  相似文献   

3.
<正>李阳河渠道倒虹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内丘县城西约1.0km的李阳河西支、北支交汇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根据工程总体设计要求,总干渠在李阳河渠道倒虹吸上游设退水、排冰闸。其中,退水闸设计流量要求满足过渠道设计流量的50%,排冰闸满足冬季排冰需要。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Ⅰ等工程,退水、排冰闸的引渠、闸室、消力池等均按1级建筑物设计,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  相似文献   

4.
<正>7月3曰上午10时58分,随着陶岔渠首枢纽工程的三座闸门缓缓提起.丹江口水库一泓碧水首次汩汩流入总干渠.拉开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黄河以南段充水试验的大幕。此前.黄河以北段渠道已于6月5曰开始充水试验。此次充水试验既是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实体工程的一次检验,又是对运行管理的一次预演.对汛后中线正式通水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以南段充水试验的渠道起于淅川县的陶岔渠首枢纽闸.止于郑州市的须水河节制闸.全长约447km..黄河以北段充水试验的渠道是从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的济河节制闸起.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古运河节制闸止.工程全长近500km..黄河以南段总干渠充水试验以丹江口水库为唯一水源.采用自流连续充水方式进行.总  相似文献   

5.
弧形闸门过闸流量公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对精确计算过闸流量的需要,对现行的几种计算过闸流量的公式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渠道尺寸进行模拟比较,并分析了各个公式的来源、应用条件的差异.提出了在计算过闸流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等.认为准确计量工程中的过闸流量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闸门大小,渠道类型,渠道是否与闸门等宽,过渡段形式,是否有底槛等方面对经验过闸流量公式进行校准.  相似文献   

6.
总干渠各节制闸下渠床及岸坡冲淘破坏相当严重。多年来管理部门通过分析论证闸下冲淘破坏原因,结合各闸的实际,采取相应措施改建加固闸下消能设施,有效地缓减了闸下冲淘破坏,确保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鲁山南2段工程金属结构的设计方案做了详细论述。对澎河进口节制闸和淝河出口控制闸的区别以及淝河出口控制闸的布置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2008年临时通水系初次通水运行,总干渠输水控制和运行调度的水力学问题,一直为设计和运行管理等各方所关注。介绍6座典型节制闸流量系数原型观测成果,并进行水力计算分析评价。观测条件下,各节制闸出流均为闸孔淹没出流,其流量系数μ1介于0.773~0.834之间,平均为0.815。各闸过闸流量实测值与计算值总体趋于一致,二者偏差介于-1%~5%之间,表明原型观测成果较为可靠,可为总干渠运行调度和输水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闸前常水位运行方式下,满足分水口群用水需求的节制闸控制方式和算法,通过数值仿真,重点研究了分水口群分别采用顺序运用方式、同步运用方式及逆序运用方式时,总干渠在闸前水位偏差、水力过渡时间和闸门操作历时等水力控制指标方面的差别。研究表明,闸门操作历时在顺序运用方式下最短,逆序运用方式下最长;水力过渡时间在同步运用方式下最短,逆序运用方式下最长;而闸前水位偏差指标在三种运用方式下相同。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北邢石段渠线总长65.793km,共布设控制建筑物节制闸、退水闸、排冰闸和分水口门12座,主要介绍了控制建筑物的布置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渠道控制计算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吴泽宇  周斌 《人民长江》2000,31(5):10-11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线路长、供水范围广,沿线分光口门多,做好总干渠的运行控制十人刀要。闸前常水位和控制容量方式是中线最合适的控制方式。根据中线工程总体设计成果,分别为这两种运行方式研制渠道控制计算模型。由用水户的分水流量和计算模型可以出渠道节制闸的最终闸门开度,供调度使用。  相似文献   

12.
周美正 《治淮》2013,(1):29-30
1概述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三大水库出水由东、西淠河汇合后从淠河总干渠的渠首横排头进水闸行经三里岗进入六安市区,穿过六安市区至九里沟,下游经罗管节制闸过青龙堰入肥西县将军岭闸,全长111.5km,一级区划为淠河灌区总干渠六安合肥开发利用区;该水域是以农业用水为主,同时为六安和合肥两市提供饮用水源,按照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3.
在长湖非汛期来水计算的基础上,从科学管理和水资源配置角度,分析了长湖非汛期通过习家口闸对总干渠可泄放的最小生态流量,同时研究了放水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给出了生态放水的原则和措施,指出每年11月~次年3月,长湖通过习家口闸以5.0~8.0 m3/s的规模向总干渠泄放生态水量可基本满足下游生态用水需要。  相似文献   

14.
崔巍  陈文学  穆祥鹏  王琦 《水利学报》2012,43(5):580-585
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对象,研究了冬季输水过渡期局部渠段的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及整个干渠的闸门控制算法。将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的实现过程分解为闸前常水位运行和变水位蓄量补偿两个同步进行的过程,分别完成流量变化目标和蓄量变化目标。设计了整个干渠结构统一的闸门控制算法,不仅能够实现闸前变水位与闸前常水位运行方式间的切换,还能实现二者的联合运行。闸门控制算法由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解耦三个部分组成。在总干渠全线上数值模拟了冬季输水前安阳河闸以北抬升控制水位而以南维持不变的过程。结果表明,在2d时间内,安阳河闸以北的控制水位可由设计水位抬升至加大水位,整个渠道的水力过渡过程平稳,水位波动符合安全限幅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弧形闸门过流能力校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的计算过闸流量十分重要,它可以保障渠道保质保量的配水,确保渠道安全运行。基于现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设计资料,按照弧形闸门闸孔淹没出流的计算原理,应用现行的几种计算弧形闸门过闸流量的公式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节制闸的过流能力进行计算,并将其结果和设计流量、加大流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部分闸门的过闸流量达不到其渠段设计流量,得出如果按设计流量调水时,渠道的设计流量无法通过闸门,从而导致渠道有漫顶危险的结论。总结了在计算过程中误差存在的原因,并给出了加大闸门宽度以确保实际工程运行安全和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引黄人冀”总干渠输水线路,渠首为卫运河左岸刘口穿卫左堤涵洞出口,设计流量65m3/s,校核流量75m3/s,设计水位29.86m,渠底高程27.18m。下接新开渠、二支渠、东干渠、新清临渠,于张二庄闸上入清凉江,利用清凉江输水,直到乔官屯再人南排河至东关闸,输水总干渠长257km。  相似文献   

17.
三孔闸位于松沐灌区总干渠渠尾(总干27 700)处,属重建工程。原节制闸是1976年建成并投入运行。1983年由于冻胀破坏,蓄水时造成毁闸事故,当年秋重建,闸址从原毁闸处上移150m,为三孔,主要采用了箱形下卧式基础防冻措施。经过十几年的运行和观察,未发生任何冻胀和变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建设中,总干渠退水闸设计对工程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某灌区刁河总干渠3~#退水闸重建工程案例,了解工程概况,着重围绕结构设计、水闸水力计算、闸基渗流稳定计算及闸室稳定应力计算等几部分研究灌区大型退水闸设计的基本内容。完成了刁河总干渠3~#退水闸重建工程的复核及设计成果,可为类似灌区现代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总干渠二闸上渠道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给渠道安全运行及两岸农田等带来极大影响,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治理发挥渠道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现运行采取以需定供的供水方式,此供水方式面临用水户临时分水变化的情况。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蓄量法的渠系运行方式,该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渠道自身体积调蓄能力,快速响应各种非计划的分水、退水流量变化,减少沿线需要参与调节的节制闸数量。该方法包括蓄泄运行周期判断、可调蓄体积分析和节制闸日过闸流量生成3个部分。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渠首—北拒马河节制闸的渠段为模拟对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运行方式可以满足中线总干渠安全运行和高效控制的要求,提高了总干渠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对于大型渠系的复杂分水条件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