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球物理软件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应用于油气地球物理领域的一种新型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该模型超越传统的三层体系结构,在每个层分离控制引擎和功能模块逻辑,并包含统一的软件总线和应用框架。文中提出的地球物理软件体系结构模型主体由(中心部分的)交互(UI用户界面)层、应用层、数据层以及系统服务总线和应用框架组成,这些体系结构成分构建在扩展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上。该软件体系结构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层次化、控制引擎与功能模块分离、统一的系统运行服务、基于框架的软件应用开发。文中所提软件体系结构模型,既便于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又便于软件系统开发过程管理、软件维护和性能提升,并可望应用于油气勘探与生产软件产品线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2.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35(2):221-221
石油工业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地球物理勘探软件平台技术))(王宏琳著),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地球物理勘探软件技术的最新进展,内容涉及:地球物理操作系统、工作空间和并行处理环境,地球物理可视化、交互应用框架和协同工作环境,地震数据模型、数据银行和数据仓库,以及石油勘探开发软件集成平台。  相似文献   

3.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国石化在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攻关研究中已具有形成集成配套技术的能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藏地球物理软件系统,对于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研发了油藏地球物理软件R系统。本文介绍了油藏地球物理所涉及的7项关键技术(岩石物理与地震正演、井间地震、3D VSP、多波、联合拓频、联合反演、油藏建模)的主要功能及特色技术,提出了面向服务的三总线油藏地球物理软件系统架构,开发了软件系统和数据管理平台,研发了7个子系统,形成了一体化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4.
《油气地球物理》2013,(3):61-63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地球物理软件开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高效率地开发高质量的地球物理软件不仅需要优秀的地球物理算法,而且也需要强有力的开发平台。本文介绍了Qt的跨平台且易于实现的交互、丰富的图形用户界面等特性,阐述了应用Qt开发地球物理软件的多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领域中间件(PetroCovery)的系统架构及其核心组成单元, 本文论述了面向油气勘探与开发(E&;P)领域中间件的四大特征功能,即应用软件的互操作性、领域数据集成、分布式面向对象计算及面向服务的自适应系统架构。应用信息科学领域最新的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和通用中间件技术,尤其是设计模式、组件及框架等与封装、抽象相关的软件复用新技术,建立了在分布异构网络环境下不同学科应用软件的企业级开发与集成模式:一是基于约定接口、通用领域数据模型和开发库定义的不同学科应用软件框架,可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急剧的需求变化,降低了不同应用软件的开发难度并加快其开发速度;二是通过不同学科代表的接口定义(IDL),一方面在服务端以领域服务和通用服务(如事件服务等)的形式响应不同应用软件的客户端请求,另一方面利用软件总线(ORB)最大化地支持不同客户端间的协作,即支持不同领域应用软件的无缝协作;三是基于知识、信息、数据(KID)分类而封装的领域数据模型,使得不同接口的沟通有了统一的语法、语义和解析机制,最大化地体现了不同学科在数据层面的互通性。  相似文献   

6.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地球物理在油气开发与生产中的应用技术。以《The Leading Edge》的“开发与生产地球物理”专栏为窗口,系统回顾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技术的特点与现状,并对其中的井间地震与时延地震两项特色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估。与勘探地球物理相比,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而高精度三维地震则是多学科综合的核心技术。此外,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精细程度也要比勘探地球物理高很多。在技术方面,除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外,时延(四维)地震、井中地震、多波地震、随钻测量及微地震等,也是油藏地球物理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目前,油气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正处在由勘探阶段向开发与生产阶段跨越的时代,油藏地球物理的出现赋予了地球物理技术新的生命力,代表了油气地球物理的发展趋势,是未来石油工业界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主流。使其在油气开发与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新一代地球物理学家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介绍了五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在高陡构造、碳酸盐岩、低渗透油气藏和火山岩等复杂勘探对象技术攻关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分析了在攻关中创新集成并推广应用的一系列地球物理新技术,如高密度、全数字、拓频处理、新老资料融合处理、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叠前储层预测、烃类检测、碳酸盐岩缝洞精细雕刻及多波地震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技术适用性和下步发展方向。同时通过系统分析中国石油集团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地球物理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发展油气勘探地球物理、油藏地球物理、天然气地球物理三大技术系列的任务和发展思路,展示了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石油勘探开发信息技术发展态势,包括:数据集成中的主数据库与项目数据库、数据银行与数据仓库、基于XML松散集成、集成数据库与应用数据库、共享地球模型与共享工作空间问题;应用集成中的软件平台、软件体系结构、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勘探开发工作流程一体化、数字油藏问题;知识集成中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管理实现步骤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学军  何东溯  王军 《天然气工业》2007,27(11):119-120
近期实施的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A1系统)、上游生产信息系统(A2系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2000年制定的《中国石油信息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中的2个关键项目。利用现代化的软硬件平台,建立勘探开发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集成数据平台和统一共享的地学模型,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实现勘探协同工作,提高业务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管理和综合研究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发布和应用于一体,形成规范、统一、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管理的信息应用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项目研究环境是A1、A2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该系统展示其精华和应用的界面及平台。它由主数据库、数据准备区、数据服务区、软件应用区4部分组成。根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实际需求,将项目环境建设分为环境构建、数据准备和加载、软件集成及勘探开发工作一体化流程建立几个阶段,逐步实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地球物理在油气开发与生产中的应用技术.以的"开发与生产地球物理"专栏为窗口,系统回顾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技术的特点与现状,并对其中的井间地震与时延地震两项特色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估.与勘探地球物理相比,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而高精度三维地震则是多学科综合的核心技术.此外,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精细程度也要比勘探地球物理高很多.在技术方面,除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外,时延(四维)地震、井中地震、多波地震、随钻测量及微地震等,也是油藏地球物理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目前,油气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正处在由勘探阶段向开发与生产阶段跨越的时代,油藏地球物理的出现赋予了地球物理技术新的生命力,代表了油气地球物理的发展趋势,是未来石油工业界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主流.使其在油气开发与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新一代地球物理学家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油气藏多学科综合评价需要,从数据共享、应用集成等方面探讨了测井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的总体架构、数据库系统、集成应用框架及交互可视化等关键技术.测井解释数据库系统包括由测井资料库、数字岩心库、解释知识库等构成的归档数据库和直接用于测井油气层评价的工区项目数据库2个部分,其中解释知识库能够分区块分层系存储储层特征、“四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SPI软件DDP模块的基本功能,重点阐述通过DDP模块实现SPI软件与sP3D及PDS软件之间的集成设计方法,对集成设计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策略及实施方法加以总结。实践证明,应用SPI软件DDP模块进行集成设计,实现了仪表专业设计软件与配管专业设计软件之间的数据共享及复用,使设计工作流程得以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油田从提升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信息化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全油田范围内组织信息化摸底调查和分析论证,针对油田勘探开发主营业务,开展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中心及业务协同平台(EDIBC)建设。该平台共分为3期工程进行建设,主要包括数据环境重建和集成化软件开发两个部分。平台逻辑架构由运行环境、基于主题库的高档数据环境、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4个层次和两个保障体系构成,具有源头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统计和数据服务等多项功能。通过平台将油田信息化与勘探开发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了跨专业、跨部门、跨单位一体化业务协同,在勘探开发业务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油气勘探一体化软件体系结构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讨论了油气勘探应用软件常见的体系结构式样特点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油气勘探一体化软件体系结构的一种方案:基于分层的通信模型,并可以组合其他式样体系结构,如管道过滤体系结构、面向对象体系结构、基于事件的隐式调用体系结构。分层包括:用户界面服务、工作间服务、工具层、公共构件服务、数据存储服务。这样的体系结构有利于实现如下新技术:可配置的地震工作间、地质工作间和油藏工作间,应用软件工具插件,数据共享、事件共享和对象共享。  相似文献   

15.
油气勘探开发计算机软件集成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琳 《石油学报》1999,20(5):20-23
油气勘探开发计算机软件集成平台——OIO软件平台,为油气勘探开发应用软件开发提供工具箱和应用框架,有利于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为油气勘探开发计算机用户提供集成服务器和工作空间管理,有利于应用综合集成.OIO软件平台是一个完全符合POSC标准的软件平台.介绍其关键技术:构件构架技术、即插即用技术、互联互通技术.讨论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应用集成框架是目前研发大型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软件的基础平台,本文详细探讨了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软件应用集成框架结构及其关键技术。从当前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角度出发,并面向未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软件应用集成框架的业务需求;按照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理念,建立了适合业务需求的大型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软件应用集成框架,并分析了该设计的优势;详细介绍了该架构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致性数据模型设计、架构组成成分的功能设计和基于插件的应用集成框架设计等;结合原型功能展示,阐明该框架设计能满足地震数据采集工程软件二次开发所需要的可扩展、高复用、松耦合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定位于突破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的技术壁垒,并能够被作为唯一平台、长期应用于中国石化的年度勘探部署与优选决策,基于最新的、面向不同层次的软件架构设计原则和软件重用技术,“油气资源一体化定量评价软件”(PetroV)的软件架构设计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探索:1以多种事件响应模型和并发控制模型为代表的、面向服务的领域基础中间件设计,充分体现数据集成、应用服务协作、分布式面向对象计算与分布式数据存储的架构要求;2基于ST-based KIDA(Spatial and Temporal-based Knowledge,Information,Data and Activity)数据建模思路而封装的领域数据模型,在充分考虑时间、空间维度信息的基础上,抽象并约定了基于组合模式的领域对象模型,有助于以元数据管理(归类、过滤)模式实现库表结构的设计、大数据量存储与数据交换;3以通用工具箱接口和远程过程调用接口为代表的不同层次二次开发接口的设计,支撑不同开发环境下对后台不同服务的调用,及不同客户端应用软件框架的快速开发和集成;4由抽象接口类、工具箱类及相互之间的应用协作组成的应用软件框架设计,通过接口反转技术,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不同专业软件的开发工作量.PetroV在中国石化的深入推广从侧面证明,合理的软件架构设计方法或软件重用技术是勘探开发类专业软件平台迎合大量不确定性业务需求并确保软件品质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基于SIG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SIG(空间信息网格)概念出发,详细介绍基于SIG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与服务的网格服务体系结构和服务机制,以及面向Internet的空间信息网格的软件组件模型。为了实现空间数据共享功能,设计了地质图功能服务组件。利用结点空间信息资源注册、管理及UDDI(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协议)实现了地质图数据的共享与Web服务。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各油气区块间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对油气生产区块间的异构数据关系分析,建立数据库与XML文档间的互映射关系,实现对各个生产区块间的生产数据动态集成。设计了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业务动态集成应用框架,根据该框架,应用WebService技术,研发了中国油气对外合作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在保持各个油气区块数据管理方式不改变的前提下,使各区块的数据充分共享,显著提高了综合生产管理效率。应用效果表明基于面向服务的异构数据动态集成框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测井解释软件开发中面临的数据访问问题,基于面向对象方法和设计模式,提出一个通用的测井数据访问应用参考框架.该框架主要由1个对象级的应用编程接口和数据驱动程序层2部分组成.讨论了该框架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在实际软件项目中通过重用该框架可有效地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改善软件质量.该框架对于开发新的测井解释软件或对现有软件的重构以及制定测井数据访问应用编程接口标准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