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0)
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课程之一,加强小学语文德育的渗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相关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创新,勇于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品德培养,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自身正确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每一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三大基本理念里,特别提出了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让教师重视"以学定教",真正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基本。因此,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进行了讨论与研究,获得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8)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解读,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深刻情感,学生们得到情感的熏陶,升华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是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一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制订语文知识学习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当下小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和德育要求制订情感教学目标,通过对语文教材文本的深度解读以及课堂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德育。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在解读中感受人文情怀,渗透人文意识。具体策略包括:让学生尝试解读文本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缘起;让学生尝试解读文本细节,探索作者的深层情感;让学生解读文本语言,体会其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8)
现阶段,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得到了大力改革。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既需要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也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因此教学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极为重视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预期要求相差甚远,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1)
<正>新课改的推行,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教育发展的全新形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加充分的挖掘文本的"生长点",全面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让小学语文课堂活力四射,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尤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文本教学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仍然有诸如抛开文本,随意引申、课堂散漫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注意。笔者认为,只有深入挖掘语文文本"生长点",才能提升小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全面综合教育工作,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一直都是小学学习阶段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这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对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有助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
语文学习是学生对语文知识长期积累的过程,而阅读则是语文知识积累的主要方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学生阅读量小、思维不能发散等问题;教师则是缺乏整体意识,限制于对文本的内容解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群文阅读应运而生。从实际课堂出发,浅谈群文阅读文本组合与实施策略,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创新在教育、生产力、科技、生活等各个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响应时代要求,探索如何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阶段,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创新,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创新能力,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适应我国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