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4)
本文就"微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了综述,研究探索了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设计、开发与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微课程"评价与反思,并展望了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师即课程"理论的提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教师不再被课程排斥在外,而是作为课程的内在要素之一,并且对课程进行创造、开发、生成。本文阐述了"教师即课程"理论的概念及构成,探讨教师课程能量的蓄积,如何成为一门好的课程,并研究教师课程能量如何释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7)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自动检测技术"课程采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六步四结合"课程教学模式,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内容模块、训练平台、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6个步骤,结合课程设置与岗位职业能力进行了相应教学设计,并根据近几年课程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文章对高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对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对比研究进行了理论基础分析,分析了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涵义,并界定了三个维度:"主体"的维度、"客体"的维度和"方式"的维度,并对每个维度设置细分项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北京交通大学和辛辛那提大学硕士研究生房地产投资课程教学全面对比研究,得出辛辛那提大学硕士研究生房地产投资课程教学对中国高校房地产课程教学的启示。最后从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和教育管理者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笔者致力于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研究,针对传统教学中单一强调图纸的工具性,对将制图课程设定为一般知识性课程的方式进行了反思。通过设定"格物"、"致知"、"图呈"的研究单元,分阶段、分层次地探讨制图活动本身蕴涵的设计思维,发掘制图课程的训练潜力。研究证明,建筑制图课程不应仅仅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而应紧密结合相关制图方式方法的分析与理解,拓展为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建筑设计活动的思考性课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3)
本文从工科类各专业本科学生的角度,对《工程实践》课程"冷加工"技术训练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到了《工程实践》课程"冷加工"技术训练存在的问题。针对《工程实践》课程"冷加工"技术训练教学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丰富和完善"教学载体"等相关教学内容,研究、设计符合工科类各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工程测量"课程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课前课程设计研究—课中课程实施研究—课后教学效果研究"三部分内容具体实施,将任务驱动式预习法、基于"雨课堂"的教学监控方法、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的方法应用于该课程,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4)
本文阐述了一种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首先介绍了CDIO模式的理论根据,然后针对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7)
本文就"运筹学"课程教学的一些实践经验,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了"运筹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给出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0):51-58
40年来,数字化课程从一种课程资源"升级"成为了课程本身。在迅速发展的背后,支撑数字化课程发展的各种教育信息化技术愈发清晰;但数字化课程究竟蕴含或体现了哪些教育理念,却显得越来越模糊。在微课、慕课出现之前,人们对数字化课程持一种谨慎好评的态度;而在此之后,人们对数字化课程的看法在好、坏两个方向上都更加极端,评价显得模糊。上述问题皆源于我们关注技术胜过关注"人",导致宏观研究未能结合实践,微观研究也未形成体系。未来关于数字化课程的研究,应在加大对"人"的关注的前提下,从宏观走向微观,从零散走向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