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5)
主观能动性是人自身积极主动地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意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有一个质的变化。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0)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任何科目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来源。所以,教师在对新课进行导入的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导入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将就英语教学导入来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2)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学得知识,提高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利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或学生自己创造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阅读教学中使用"少教多学"的方法,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发展,小学语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改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所在。文章就"活化语文课堂,开辟小学语文课堂新天地"这个话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正>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设计和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他们能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动"起来,在一系列的探究、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获取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获取历史经验教训。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状态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否吸引学生的眼球,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0)
<正>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被动接受。这种唯我独尊,远离学生的教学态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利,效果不佳。我认为,只有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最终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一、兴趣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0)
<正>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需要创新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就在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给小学英语教学以有益的启示。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教师一味地灌输与讲解,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处在枯燥听讲与记忆的地位,学习兴趣很难得到激发,学习效率提升缓慢。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4)
<正>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现有69个教学班,学生4250人,专任教师231人,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学校在多年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整合而成了"协进课堂"教学模式。"协进课堂"依托教师的科学预设,围绕问题的多元探究,构建互动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科学、优效、优质的课堂文化。在"协进课堂"的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7)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仅依靠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不能从根本上发挥学生自主性,还需要从"接收端"即学生的角度出发,放松对学生的约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辟蹊径,从"为学生创造开放性学习环境"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角度出发,简单论述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3)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问题式教学法一直被初中教师作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情境设置问题的引入,诱导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思路,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