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3)
<正>一、教材分析"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中第一节"几何图形"的第三个问题。学生早在小学就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本节的第一课时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抽象出几何体和平面,又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4)
作品欣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具体实物可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内容;熟悉的生活常识有助学生理解;故事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性和冲击力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
<正>"认识角"这个单元共有两部分教学内容。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教材内容的编写体系有很大改变,没有像原教材那样从点、线、面、体由小到大逐步教学,而是比较隐秘。主要是增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三维空间转化为二维空间(立体—平面),二维空间转化到三维空间(平面—立体),通过本单元教学我有以下感触:一、在实物与平面图形的反复转换中感知角"认识角"是传统的几何知识的教学内容,本教材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安排最突出的特点是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较为抽象,放在了小学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小学阶段最难理解的内容。那么,如何教学才能使本节课内容使学生容易理解呢?课上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呢?带着上述问题,通过反复磨课、备课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并对本节课有一定的心得体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
<正>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画图"的第一步,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如何启动画图程序、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图片的保存和关闭画图窗口。本节课的难点是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简单的绘画。学生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学习知识的迁移是当务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
<正>《圆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第二节的内容。从单元编排上看,第四单元知识内容分为三部分:认识圆、圆周长、圆面积,本课时既是对圆认识的继续深化,又为圆面积的研究奠定基础。从"周长"知识体系编排上看,本课时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周长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33)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第四章《相似图形》中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相似多边形。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成比例线段和形状相同的图形,从相似多边形的构成条件来说,本节课是成比例线段在定义相似多边形中的直接应用,而从相似多边形概念而言,它是对形状相同的图形做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为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也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28)
<正>一、教材分析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力的作用,学生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每个学生都能很快进入主题,但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并引导学生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围绕"力的作用效果"讨论时,让学生动手实验挤压气球、捏橡皮泥和观看演示视频等来认识力的作用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31)
<正>"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点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品味,促进学生顿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空间与图形的特征,体验他们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师要积极地带领学生观察生活,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来品味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了解图形的性质、特征和变化。学生通过大量观察和细致品味产生顿悟,感受到探究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快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2)
<正>本节课命名为"看看那些美景",所选内容为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教材《庐山的云雾》一文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章《山茶花》。之所以选取这两篇文章作为课内外资源的对接,一是这两篇文章同为写自然美景的文章,文质兼美,适合学生诵读;二是这两篇文章都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在表达景物特点时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来写,异曲同工,便于学生理解学习与迁移运用。本节课教学过程主线是教—学—用,力图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方法的得出均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不生硬灌输。在学习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