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8)
填色绘画是一种深受智力障碍儿童喜爱的绘画形式,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美术世界,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发挥自我潜能的喜悦和满足自我需要的快乐。智力障碍儿童通过学习填色绘画提高了填色技能,增强了对美术课堂的喜爱之情,逐渐培养了耐心、自信等品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
新教育一直致力于让儿童在校期间能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所谓"幸福而完整的生活"就是要让儿童享受到幸福的生活,也要让他们过上完整的生活,最终成长为完整的人,可见儿童的教育是个整体,不可分割。品德学科的教学也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与其他学科互相配合、同年级资源进行整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智障儿童由于先天的缺憾,他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都具有极度自卑且有畏惧畏难的心理,音乐教师在对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时一定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多种教学优势,让它启迪智障儿童的心灵与思想,使其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与音乐氛围的熏陶中逐渐找回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在发展音乐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净化自身的心灵。根据这种教学需求音乐教师在安排对智障儿童的教学任务时应当着重结合学生儿童的特点,施行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让音乐教育逐渐渗透于智障儿童的思想与心灵之中,潜移默化中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0)
<正>"重视学生思想情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积极学习态度,让学生能灵活、准确运用语言交流"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首要任务。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从儿童的角度换位思考,让学生能用童眼洞察世界、用童心感悟生活,定会发现语文有着一定的热度,而且是越焐越热。然,当下的语文教学或多或少仍是教师独霸讲台,家长式一言堂,忽略了儿童本真需要,忽略了对儿童应有的尊重、信任与关怀,让他们在教学指挥棒引导下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
在小小的,封闭的课堂中,从符号到符号,从文本到文本的教学远离了多彩的生活,使儿童无法去感受、认识生活的真实。如何让儿童真真正正地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与活泼?如何让儿童跟着文本体悟真实的情感?语言文字虽是抽象的符号,却是来自生活。因此,儿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离不开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离不开他们的经验。只有把儿童带出封闭的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抽象的语言符号才能再情境中鲜活起来、丰满起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这已是不容置疑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6)
为了解决在校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嘲笑"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多给孩子一些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克服羞怯、自卑心理,逐渐树立自信,积极乐观地融入班级生活中来,让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5)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应该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学生,真正地爱着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去赞赏、鼓励、谅解和抚慰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微笑中得到快乐,得到自信,感受到教师是爱他们的,在愉快中进行学习,获得丰富的人生情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
<正>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为此笔者认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是小学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9)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这就是要求我们,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必备的品德知识。本文就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与教育策略,评价五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可见,生活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主要途径。正如杜威说的:"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