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数学类课程由于存在概念抽象、逻辑性强、学习难度大等特征,导致学生课程补考率和重修率较高。学生在重修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受传统课堂教学时空限制,无法完全满足课程重修学习需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兼容性较高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时间进行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参与度更高。为探讨翻转课堂具体实践效果,提升大学数学公共基础重修课程教学质量,基于相关文献和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课程重修学生、重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特点,探讨和设计了相对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共基础重修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以大学线性代数重修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此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学生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5)
在高校,课程重修是一个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环节,对保证高等教育的人才质量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在对所在高校近三年学生课程重修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的重修现状和重修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化教务管理的角度对如何尽量避免大学生重修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从报名方式、任课教师和思想引导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进一步完善生态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课程的重修工作,提高课程的重修质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
本文通过分析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课程的教学现状,找出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即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划分学习小组、增设实践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2):162-163
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教学已成为新的教学趋势,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的巨大变革。本文介绍了"学习通"移动教学平台在专业课"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具体使用方法、反思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探索通过移动教学平台与课程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7)
分析了"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措施。根据卓越班学生基础扎实、素质好的特点,和现有的我校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国际化教学资源,从"国际化"和"行业化"两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实践证明了教学改革的有效性。这一改革方法也可以在同类课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1):100-101
针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文章对当前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反思和提高的方向和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原理教学而非技术教学、以项目实践推动理论学习、数据库实验设计优化3方面措施,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6)
本文通过分析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现状,找出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即精简教学内容、革新授课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7)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但是在对大四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效果不理想。本文对大四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完善该课程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
文章以摄影课程为例分析了当前公共艺术素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2+4"立体教学法,即课内、课外两个平台并重,在教学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方法上,采用围绕课题理论学习实践技巧和佳作鉴赏相结合、适时引导拍摄实践、作品评议总结分析、策划展览汇报成果四步教学法,从而有效提高公共艺术素养课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5)
"DSP原理与应用"是一门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综合性、实践性和工程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程内容,又要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为了提高"DSP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分析了该课程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和措施,以期提高学生在DSP系统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从而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