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29)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本文从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谈起,进一步就其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4)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深入,当前的教育教学更提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真正将学生视为一个生命个体,将其成长的"历时性"与教育的"共时性"相结合,更体现系统性与过程化的教育特性,而历史学科教学与这些转变相契合。文章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关于史料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1)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科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具有的人文追求,体验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践行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以中国近代史部分教学内容为例,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运用数据统计以及放眼全球历史等方式方法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0)
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历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点学科,也要深化核心素质教育。对国家提出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六大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方式进行探讨,以期培养出更加全面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7)
文章以高考试题为依托,从中挖掘试题对核心素养,特别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以探究高考试题的考查方向,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历史解释类"高考试题的剖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以及课后练习的专项训练,一方面可以指导高三历史教学,特别是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有很多帮助,对更好地把脉历史核心素养改革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9)
个性化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全面、和谐的个性化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这与致力于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发展相得益彰。当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众多教师正在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和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式和方法,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育发展的新高度。文章就以历史学科为载体,探究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开展个性化教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9)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素养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高效课堂"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遭遇中学历史课堂的枯燥、历史温度的缺失,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育者应让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历史的本真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5)
目前,我国提出了对人才一种新的评判标准那就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养,是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能够掌握对自身或者是社会发展有用的能力。初中生的所有学习课程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时,要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历史思维,了解相关历史知识,让学生可以把历史中学到的东西真正的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而看到事物的本质,用历史眼光看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中学历史教师因社会对历史学科育人功能认知的偏差、权威话语导致中学历史教师个人话语的失声、教育理想与个人现实需求的冲突等因素导致身份认同危机。为此,国家应从政策制度方面为教师身份重构提供保障,学校应建设积极的学校文化增强历史教师学科归属感,社会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增进对历史教师的理解和信任,教师应坚定教育理想和信念强化自身内在发展,从而形成合力促进中学历史教师的身份认同重构,更好地发挥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106-107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导向,意义重大。但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进程中,人们有一些理解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偏颇,有必要及时反思、归正理念、完善行动策略,以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扎根课堂,彰显学科育人本质,发挥学科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