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6)
人文传统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使人类文明得到引导,受到滋养,并且积极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对人文传统的继承工作,在这方面,作文教学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人文自主性、人文与作文结合性,以及作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三个角度,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以满足教学需求与学生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9)
应试化的教育给高中语文教学到来了许多弊端,尤其是在高中语文作文上,学生为了保稳,而选择千篇一律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思路,这也造成了高考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故而,当前高考语文能够拿到高分的,都是在作文上具有独特思维的人,这就需要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在高中生作文方面,加强对于学生思维独特性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0)
<正>从教十几年,在记叙文教学中,我一直在琢磨教与写的方法。几年的钻研后,我发现作文教学还是有章可循的。面对应试作文,其实教师与学生的心理都非常复杂。有时,虽然保证了作文应有的文学性,却又失去了应试该有的模式,影响了分数,这让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备感矛盾。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记叙文教学中的"可循之章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创造一个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需要找到作文教学的乐趣与方法,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积累,大胆练习写作,重视作文修改,勤写周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0)
<正>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质量直接体现了学生当前的语文综合水平。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这在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尤其在应试时,学生如果缺乏写作技巧,作文水平不高,会很大程度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改进作文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手法,夯实基础,掌握写作的技巧,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就此探讨了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30)
<正>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侧重"考什么"就"学什么",应试教育主导着课堂教学,很多教学活动都倾向于"低阶思维"和"标准答案",所以写作训练重视写作技巧,学生的学习方式偏向于死记硬背和套用模板,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初中作文教学,必须旗帜鲜明地推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摒弃"找分""应试"的作文思维,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因此,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根本上的改革,重视"高阶作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9)
<正>一、小学作文现状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深深知道绝大多数小学生学语文中最头痛的是写作文,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应试化"的危害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为了名利,许多教师常常"围绕考试指挥棒猜宝押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试模式的作文"。这导致作文写作严重脱离生活,有哪个学生愿意写假、大、空的作文呢!2."技巧化"倾向严重过于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有重兴八股文的味道,不引导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2)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主要特点,同时语文也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语文教学备受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从现实来看,因为写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表达和书写能力,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因此在写作上很多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这需要教师采取恰当措施引导学生学会写作,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渗透,导致学生作文中"人文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教学生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创造良好的习作心境;重视作文讲评和修改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