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以问题教学为基本形式,即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中职德育课教学问题设置必须科学、合理,才能使学生进行更为精细的思维,综合新旧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设置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思想认识的偏差,才能对症下药完善德育课教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6)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反映说"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是因为学生自身原因而导致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所致。因此,教师有必要而且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加以克服这种思维障碍,使其能更好地学习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8)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它能反应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在数学中相同的概念不同的呈现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零点作为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如何呈现让学生易接受并能灵活解决问题是值得思考的。本文围绕北师版和人教版零点概念的呈现的异同,阐述了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而在新课程标准下零点的概念如何呈现,才能使学生容易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成长、去收获,让学生的这种入骨、入心、入脑的学习"带得走",在将来的人生路上"用得上"。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0)
<正>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成为社会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用良好的方案去解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挥,个性得到不同程度的张扬。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中的理论基础,是数学学习的科学理论依据。数学概念的学习必须根据概念形成的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总结与运用达到对概念的自然理解与掌握。归纳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应该得到合理应用。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归纳性"的思想和思维,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2)
高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科学。因此,在高中学生数学中,要解决学生思维障碍,教师要明确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要明确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还要明确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并且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最终实践于生活。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实际,用心去发掘生活资源的实验用途,让生活资源成为我们教学的实验器材,重新组合物理实验,让物理实验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消除学生思维障碍,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发散学生物理思维,活用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88-89
课堂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课堂内容的广度和宽度(课堂容量),也与课堂的厚度(学生思维水平)密切相关。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看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却忽视了造成"差"的原因——不同学生"异"的学习方式。因此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是去预设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而是要看到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那么,就能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路径,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教学的"陌生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突破既定思维的桎梏,从不同的视角去探究熟悉的事物,从而产生更新、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的一种教学策略。其表现是使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其实质是不断地突破既有思维方式的限制。教学的"陌生化"对于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以及引导学生生成创造性思维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变换分析事物的角度、增加分析事物的深度、拓展学习内容的宽度等具体办法来实现这一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
"整体感知"的提出和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针对教师以大量讲解替代学生独立阅读这一传统教学弊端的否定,它主张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去"感知"和"把握"。结合三个教学案例,得出:在运用"整体感知"策略时,必须"接地气"——把握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辟蹊径"——设计独特的教学切入点;"找不同"——构建具有思维张力的教学情境。基于学生认知经验和生活阅历的不足,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刻点拨和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