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4):134-136
京族作为聚居、世居民族,具有地理集中性和文化传承性。京族的"移民""异族"身份及以海为生的民族特性,使京族在具有其他少数民族共性的同时,更显示京族因地理环境而表征的多重文化特征。京族文化中含蕴着越南文化、岭南文化和海洋文化等文化多维性,通过追问不同文化间的融合性和发展继承关系,挖掘京族文化的本质内涵,表征民族文化的地理性、文化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6)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外文化的涌入和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大环境。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积极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建立民族自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思考可以发现,民族文化蕴含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如音乐、体育、美术等,所以系统地分析各学科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文化的传承。该文就多元文化背景下美术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探讨,旨在服务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建筑》2020,(10)
正建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建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有助于"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延续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
学校作为一个"育人、教人"的场所,肩负着传承我国优秀民族音乐的历史使命,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应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问题。因此,本文出于传承优秀民族音乐的目的分析了制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发展策略,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尊心、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8)
当前,我国正处于"三喻文化"三种文化传递模式共存的时代。作为美术文化教育基础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与"三喻文化"的联系密不可分。正确认识和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点,积极开拓"三喻文化"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充分区分与理解这三种文化,并有效地将"三喻文化"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使"三喻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6.
张晓 《建筑与文化》2021,(7):176-177
大量文化遗产流失海外,数字复原使其与本体"数字合体",还原原始语境.文章以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为例,深度融合文化与技术,探讨流失海外文化遗产数字复原的方法、数字资源的应用,及在美术史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0)
<正>一、前言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的能够将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国度,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失掉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好保护好历经千年的民族文化遗产,成为社会上关注的一大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由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以及"申遗"的影响力,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保护的一部分。在时代的新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已经从传承与保护为主逐渐地向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为主的方式转  相似文献   

8.
《建筑》2016,(22)
正数千年来,民族与宗教建筑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具有历史、建筑、艺术、科技、环境等多方面价值,是中华建筑的独特珍宝。为更好地探讨民族与宗教建筑的历史地位与价值,研究民族与宗教建筑艺术的保护与弘扬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2016年10月29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在北京举行召开第十九届学术年会,主题为"民族及宗教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7)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该文作者通过对海南椰雕的资源现状调查,提出"三个原则,五个策略",对其设计与市场开发进行分析,以期为海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8)
无论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鲁迅的"鲁镇",废名的"竹林",还是芦焚的"果园城",都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沈从文为世人完整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神奇、浪漫、多情的湘西世界,为中国的新文学开辟了一个新部落。它的秉赋是一种杂糅了多种文化因素而又在继承与发展前人的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他对陶渊明的田园诗意与自然和谐的传承。可见,沈从文的湘西已超载了一般意义上乡土文学的地域范畴,是一种回归式的自然文学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