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中大口径供水管路应用旋启式止回阀和单阀瓣蝶式缓冲止回阀存在的问题,根据水利学防止水锤发生的原理,介绍了双阀瓣蝶式缓冲止回阀设计计算,动作原理,结构特点,主要零部件的材料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刘俊章 《阀门》1998,(2):8-10
针对中大口径供水管路应用旋启式止回阀和单闪瓣蝶式缓冲止回阀存在的问题。根据水利学防止水锤性的原因,介绍了双阀瓣式缓冲止回阀设计计算,动作原理,结构特点,主要零部件的材料及其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新型双瓣旋启式止回阀在原双瓣旋启式止回阀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内容,并讲述了改进后在结构、工艺性等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流体机械》2016,(2):7-11
为了改进普通止回阀存在的开启角度小、流阻系数大等不足,设计一种新型斜置双瓣止回阀,对其在30°、50°、70°、80°及全开工况下的内部流动特性进行分析,计算出流阻系数及流量系数。对其进行压力损失特性试验及流量特性试验,计算出每个工况下的流阻系数及流量系数,将其与模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斜置双瓣止回阀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开启角度大,压力损失小,流阻系数小,流量系数大,通流能力好。通过对斜置双瓣止回阀进行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斜置双瓣止回阀的设计对流体系统节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丽君 《阀门》2010,(2):20-21
介绍了倒倾式无冲击止回阀阀体结构特点,论述了阀体与阀瓣轴孔的合镗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带阀瓣位置指示器的核级旋启式止回阀的用途和性能,论述了其结构特点,计算分析了两种轴密封结构对阀门开启力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阀门》2019,(5)
微阻旋启式止回阀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开发一种开启压差低,低压差开启可靠、开启压力损失小等特点的低压差止回阀。微阻旋启式止回阀在阀瓣密封面内侧设有由小阀瓣与小阀座相互配合组成的小压差止回阀,小阀座安装在阀瓣平面内的通孔出口端,适用于燃气管道控制接通和截断管路介质的启闭装置,阻止介质逆流。  相似文献   

8.
矿浆止回阀的设计计算及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伯努利方程和力的平衡原理,设计计算了矿浆止回阀球形阀瓣的质量和抬起高度等参数,分析了该止回阀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止回阀结构及在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专利产品浮瓣式止回阀。介绍并分析了新型止回阀的关键加工、安装及维护保养方法。此阀经试用表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方法与仿生学的优缺点,提出基于TRIZ与仿生学相结合的仿生创新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针对传统止回阀如球形止回阀、对夹式止回阀等流阻系数大的缺点,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金字塔型多瓣止回阀,当流体正向流动时,阀瓣打开并位于流道侧面;当流体回流时,阀瓣关闭处于斜立状态,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阀瓣开关行程,并减小对流体的阻力与作用时间,降低了流阻系数.实验证明:该止回阀阀门的流通能力很强,能起到一定的节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快开缓闭轴流式止回阀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建立了快开缓闭轴流式止回阀的数学模型。对快开缓闭轴流式止回阀的阀瓣与阀体喉部进行了结构设计与仿真优化,确认在不同阀瓣表面形状中,椭球面阀瓣的流阻因数最小、设计最优;在不同阀体喉部收缩因数中,喉部收缩因数为80%时,流阻因数最小。  相似文献   

12.
旋启式止回阀结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吉兰  韩俊 《阀门》2000,(3):11-12
对普通旋启式止回阀的结构进行分析,介绍了改进后的新型旋启式止回阀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防冲击升降式止回阀的结构特点,论述了将液压原理和机械运动相结合防止止回阀阀瓣与阀座冲击损坏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解凯  董晓松  司源  李雷 《阀门》2012,(4):4-6
介绍了三偏心蝶式止回阀普通蝶式阀瓣和自平衡蝶式阀瓣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论述了自平衡阀瓣的性能和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瓦斯抽放管道对气体流过时压力损失要求较高,而目前市场上的止回阀依靠介质自身的压力开、闭阀门阀瓣,压力损失较大。设计了一种旋启式止回阀,在传统的阀体上增加了控制部分,止回阀正常工作时,阀瓣被吊起,减少了气体通过阀门的阻力;系统断电时,阀瓣能自由落下,阻止气体回流。  相似文献   

16.
针对液化天然气用轴流式止回阀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水锤问题,利用FLUENT动网格方法对两种不同型号(优化前、后)的阀门内部动态流场及阀瓣运动状态进行研究,分析优化前、后的阀门在相同工况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止回阀关闭瞬间,优化后阀瓣受力相比优化前降低了70 N,优化后阀瓣运动速度相比优化前减小了0.674 m/s,这样阀瓣对阀座的冲击力相对更小,有利于保证阀座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减小碰撞过程对管路系统的影响;FLUENT动网格方法能够预测止回阀关闭过程中“快关缓闭”的阀瓣运动特征,同时模拟得到的阀瓣运动状态以及止回阀内部动态流场特征,对轴流式止回阀的设计及选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DN50的核一级升降式止回阀为例,分析了不同阀瓣导向结构、阀瓣质量及阀体阀瓣配合间隙对Cv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阀门》2015,(5)
介绍了对夹双瓣止回阀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产品使用工况(该阀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320061509.8)。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微阻缓闭止回阀的结构及作用,进而对易损部件阀瓣密封面损坏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易损件阀瓣修复改造方法。实践证明改造方案可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止回阀是管路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流体倒流、泵及其驱动电机反转,以及防止容器内流体的泄放。理论上讲,止回阀的结构是简单的,它包括一个或几个关闭件,其关闭件的动作主要是由流体控制的。过去最普通的止回阀是旋启式止回阀。在这类止回阀中,当阀门关闭时,流体的速度方向立即改变。随着反向速度的减小,压力迅速升高,使阀门加速关闭,最后阀瓣撞击阀座产生更高的压力。近年来,止回阀冲击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