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含有少量磷酸根的三价铁盐的水解机理是相当复杂的,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成核前的水解机理和成核后的水解机理.本文应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前一个阶段的水解机理.此法把三价铁水解过程中的形态区,分为Fe(a)、Fe(b)和Fe(c)三类,它们分别代表了三价铁盐水解产生的不同聚合度的聚合物.并根据三价铁回收曲线的形状间接确定了磷酸根的位置,阐明了为什么磷酸根的存在会对三价铁盐溶液的水解产生抑制作用,该结果对均匀纺锤形α-Fe2O3粒子的制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EB—PVD热障涂层的失效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XS)技术,对EB-PVD热障涂层(TBCs)中陶瓷面层在热冲击和循环氧化试验前后的形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陶瓷面层的生长形态和相且分对热障涂层耐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重法(TG)研究了超微晶Fe_(73.5)Cu_1Nb_3Si_(13.5)B_9形成的等温晶化动力学过程,由J-M-A方程求出了晶化动力学常数n(x)和E_c(x)对x的曲线。晶化形核过程中这些曲线的变化关系可以很好的由Cu的作用来说明。同时与等温DSC的结果比较表明TG更能给出晶化初期的形核信息。  相似文献   

4.
动态扭振法研究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动态扭振法对不同配比的(环氧树脂-聚酰胺)/聚(丙烯酸正丁酯-二乙烯苯-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IPN)进行了4个温度的等温固化实验。讲座了其最佳配方和最佳固化条件;求取了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讲座了不同组分对固化反应,特别是对△Ea的影响。用非平衡态热力学涨落理论对上述IPN的等温固化行为进行预估,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申冬建  孟保艳 《工程力学》1998,(A02):249-253
本文通过对T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机分析,研究了长细比,偏心距对构件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态的影响,探讨了荷载角与T形截面偏压柱受力及破坏形态的关系,同时针对理论分析时砼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中极限压变值对T形截面偏压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本文研究结果对异形截面柱框架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挤压铸造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浸渗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双杰  吴人洁 《材料工程》1997,(12):10-12,17
在分析挤压铸造金属基复合材料浸渗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液态金属在短纤维预制件中的浸渗和压力分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1)当外加压力不足以使短纤维预制件产生变形之前,其浸渗距离和浸渍前端的压力分别为:Xf=1-F/1-V'f∫^t0udt和Ps=μu/K'0·1-F/1-V'f∫^t0udt-4Vf0γcosθ/df(1-Vf10)(2)当外加压力使短纤维预制件产生变形之后,其浸渗距离和浸渗前端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近池数法对Co-Cr合金薄膜的衍射线性形进行分析,并提出用“三线法”确定衍射线的函数类型及其积分宽度,由此可计算薄膜的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变。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三线 法”结合近似函数在线形分析方面是简便,可靠的。通过分析Co-Cr膜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膜厚、Ar工作气体压强和负偏压)的衍射线线形,发现衍射线的物理展宽(即有效晶粒尺寸的减小)是粒取向度的下降是相应的,晶粒取向度的下降与结构缺陷密度  相似文献   

8.
刘涛  陈宁 《功能材料》1995,26(3):243-245
利用热重法(TG)研究了超微晶Fe73.5Cu1Nb3Si13.5B9形成的等温晶化动力学过程,由J-M-A方程求出了晶化动力学常数n(x)和Ec(x)对X的曲线,晶化形核过程中这些曲线的变化关系可以很好的由Cu的作用来说明,同时与等温DSC的结果比较表明TG更能给出晶化初期的形核信息。  相似文献   

9.
利用蒸发-气体-聚集(EGA)共沉积方法,在有方华膜的电镜载网上制备了Fe-Ag及Co-Ag系列纳米磁性包埋团簇,通过控制蒸发电流等沉积条件,获得了不同团簇大小的样品。TEM/ED分析表明,当样品中Fe(Co)团簇尺寸较小时(分别为10nm和20nm),样品形貌表现为Fe(Co)团簇弥散地分布在Ag膜基质中,形成了Ag膜对Fe(Co)团簇的分隔与包埋;其结构分别为Fe、Ag多晶和Co、Ag多晶共存的形态。而当Fe(Co)团簇尺寸较大时(分别为90nm和50nm),样品中Ag原子也相对聚集,Ag膜没有形成对Fe(Co)团簇的完全包裹,在形貌上Fe-Ag样品呈现为“串状”,Co-Ag样品呈现为“花瓣状”;而在结构上则都表现为非晶形态  相似文献   

10.
PVC/LLDPE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PBD-b-PMMA)共聚物作为聚氯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VC/L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用扫描电子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共混体系的冲击缺口断面和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用小角激光菜射技术了LLDPE在共混物中的结晶行为,发现增容剂对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广义双剪应力屈服准则的取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书岐 《工程力学》1998,15(2):104-108
本文在文[1]的基础上,通过对广义双剪应力屈服准则的取值分析,导出根据τs/σs比值,选择加权系数b和取值公式,以及能够作为Mises屈服准则线性代替的加权系数b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2.
广义合成偏应力椭球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玉川 《工程力学》2001,18(2):41-45
本文从应力椭球的概念出发,建立了反映岩土类材料屈服与破坏的广义合成偏应力椭球屈服准则,该准则不仅反映了偏斜应力和静水应力对材料的屈服与破坏的贡献,而且反映了岩土类材料的屈服与破坏与静水应力呈非线性的关系以及静压屈服的特性。将该模型应用于混凝土,其结果与公开发表的文献和实验数据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由两个不同尺寸的环形金属阻尼器套在一起形成的分级屈服型金属阻尼器。采用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全面研究,揭示该阻尼器的分阶段屈服耗能机理与破坏机制,研究其滞回耗能性能、强度和刚度退化性能以及抗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阻尼器不仅有效实现分级屈服耗能,而且变形能力强、滞回环饱满稳定、抗疲劳性能优良。通过参数化有限元分析回归得到环形金属阻尼器的初始刚度修正系数,并提出计算分级屈服型阻尼器三折线骨架曲线性能点的计算公式,通过该计算公式获得的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也可由阻尼器的性能需求确定其几何尺寸。该文的研究成果初步为该新型分级屈服型金属阻尼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宽板大曲率半径纯弯曲回弹量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各向异性板料的大曲率弯曲回弹问题,建立了服从Hill屈服准则和指数强化模型的平面应变纯弯曲的回弹理论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了Numisheet’2002无约束柱面弯曲回弹的考题,与实验结果和其它理论模型计算值的对比表明,模型的回弹结果与实验值很接近,其精度优于其它算法。同时还表明,屈服准则的选取对预测板料回弹量有着较大影响,而强化模型的影响则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共混体增韧机理的研究:增塑剂和形变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吴守恒聚合物共混体的脆韧转变的逾渗模型,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研究了聚合物共混 的脆韧转变过程,并得到在脆韧转变点材料参数及有关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工,从这一方程出发,讨论了增塑剂,结果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16.
轮胎振动模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奇  陈顺雄 《工程力学》1998,15(3):105-110
轮胎动力特性是影响汽车行驶性能的重要一环。本文根据轮胎的实际结构,建立了由帘布层、带束层和橡胶层组成的轮胎复会材料力学模型,研究了轮胎的模态频率和振型,得到了与实验基本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李爽  赵颖  翟长海  谢礼立 《工程力学》2012,29(12):80-87
为了解节点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使用按照我国规范设计的RC框架结构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比了考虑节点影响和不考虑节点影响两种情况下的分析结果,发现节点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影响不能忽略,考虑节点影响后位移反应增大,结构抗连续倒塌的承载力会明显降低。该文同时对锚固在节点区的梁柱钢筋直径和强度、节点区剪切变形、节点区混凝土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锚固在节点区的梁柱钢筋直径和强度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影响显著,而节点区剪切变形和混凝土抗压强度对结构抗倒塌能力基本无影响。此外,研究了考虑节点影响时结构构件的破坏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按我国规范设计的RC框架结构在连续倒塌过程中构件仍以弯曲破坏为主,并没有发现构件出现剪切破坏。研究结论为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和加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求解最优模态的方法,分别对弹性压应力波作用下受载端夹支和简支两种边界条件直杆的动力屈曲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中所设的屈曲模态不仅满足边界条件,而且满足文献所得的波前附加约束条件。研究发现屈曲模态中放大最快的模态所对应的临界力参数和惯性项的指数参数与双特征参数法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即用双特征参数法求解所得屈曲模态就是最优模态。另外,计算表明,最低阶动力屈曲载荷远高于静力屈曲载荷,确定动力屈曲载荷时应计及横向惯性。  相似文献   

19.
张二辉  刘习军  张素侠 《工程力学》2012,29(12):241-247
风雨激振是斜拉索发生大幅振动的情况中较为典型的现象。水线运动规律及其受力情况的分析是建立风雨激振理论模型的难点之一。该文分别采用假定水线按正弦规律运动和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水线运动方程两种模型与建立的拉索三维连续体模型进行联立,采用数值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了拉索和水线的运动规律,验证了二阶振动模态的影响可忽略的假设的合理性,讨论了水线振动幅度对拉索振幅的影响,发现拉索的振动幅值与水线的振动幅值正相关,考察了水线振动频率与相关参数(单位长度水线质量、风速等)的关系,研究了水线与拉索的振动相位关系,得到了较为合理的风雨激振现象的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
陈贵  戴航 《工程力学》1992,9(4):97-103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带边框低剪力墙的破坏形态,并对破坏机构模型化,应用塑性理论中的相关流动法则,推导了带边框低剪力墙的极限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带边框低剪力墙极限承载力的各种因素。算例表明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该计算公式可应用于带边框低剪力墙的实际设计和强度复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