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Ti、Cr元素粉末为原料研究了Ti-20%Cr和Ti-30%Cr两种合金^ 的机械合金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Ti-Cr粉末颗粒、晶粒逐渐细化,层状结构越来越薄,Ti和Cr的X射线衍射峰均出现宽化和强度下降,同时发现球磨40h以前Cr衍射角连续左移减小。球磨至100h时,其XRD谱显示出非晶特征,颗粒尺寸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机械合金化反应合成Ti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TiH1.924粉末放在氮气氛中进行高能球磨。反应合成 了纳米级TiN,并与以Ti粉为原料的反应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TiH1.924为初始粉末,可使TiN的反应合成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过程控制剂对Fe-C-Ti粉末机械合金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研究了过程控制剂对Fe-C-Ti合金粉末的出粉率、粉末形态及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指出,添加过程控制剂可明显提高出粉率,且合金粉末大小均匀,但降低了碳和钛向铁中的固溶速率,使机械合金化过程滞后。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成功制备Cu40Ti60-xZrx(x=0,10,30,50)非晶合金.研究Cu-Ti-Zr合金粉末由晶态向非晶态转变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探讨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以及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晶化产物.结果表明,非晶合金直接从初始元素得到,在反应过程中没有金属间化合物出现,非晶化过程可以由间隙扩散模型来解释.Cu40TixZry非晶粉末的DSC分析表明,随着Ti含量的降低和Zr含量的升高,非晶粉末的晶化温度Tx逐渐升高,对非晶粉末在相应的Tx温度附近退火15min后发现,Cu40Ti30Zr30合金没有析出相,Cu40Ti10Zr50析出了Zr2Cu,Cu4Ti和少量的一些未知相.  相似文献   

5.
曾科军  彭为群 《稀有金属》1991,15(3):202-208
机械合金化是一种制取非晶合金的新方法。本文就机械合金化非晶转变机制、非晶合金系统、非晶形成区的实验测定和机械球磨工艺对非晶化过程的影响等问题对机械合金化非晶的研究现状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6.
Al-Pb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粒度及形貌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XRD,SEM,TEM和粒度分析仪对Al-15%Pb和Al-15%Pb-4%Si—1%Sn—1.5%Cu(质量分数,%)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粒度及形貌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粉末经球磨后都可以获得纳米晶,球磨对Pb的细化明显大于对Al的细化作用;在相同的球磨时间下,添加有Si,Sn,Cu混合粉末的Al,Pb晶粒更小,其获得纳米晶的时间更短。由于冷焊与断裂在MA不同阶段的主导不同,Al-15%Pb-4%Si-1%Sn—1.5%Cu粒子经历了快速长大、快速减小和慢速减小3个阶段;而Al—15%Pb粒子细化则是增大-减小的反复过程,在球磨过程中Si作为硬度高的脆性粒子难于完全实现合金化,而Sn,Cu合金化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7.
机械合金化制备Fe-Si-Al软磁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Fe85-Si9. 5-Al5. 5合金粉末, 利用金相仪、激光粒度分析仪、 SEM和XRD研究了球磨时间及烧结工艺对Fe-Si-Al合金断裂形貌、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将球磨10 h的复合粉末冷压成形后, 烧结温度为1350 ℃, 保温2 h, 可获得综合性能最佳的Fe-Si-Al合金, 致密度达99.6%、抗弯强度为801 MPa, 硬度为65.68HRA.  相似文献   

8.
机械合金化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0  
简述了机械合金化的应用,总结了机械合金化的理论研究及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介绍了近期主要的有关反应球磨的工作,着重叙述了反应球磨中的SHS现象。  相似文献   

9.
10.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镍基固溶体粉末,探讨了机械合金化球磨工艺对镍基混合粉末粒度的影响,在以酒精为过程控制剂,转速为180r/min,球磨时间为20h,球料比为40:1(质量比)时,可获得粒度约为3μm的镍基合金粉末.  相似文献   

11.
以乙醇为过程控制剂,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Ti含量(质量分数)为10%T 30%、晶粒度在30nm左右的纳米品W-Ti预合金粉末,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不同球磨时间的W-Ti预合金粉末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以期进一步确定含理的纳米晶W-Ti预合金粉末制备工艺和开发出高性能的W-Ti合金靶材。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增加,粉末逐渐细化和均匀化,微应变逐渐增加;球磨24h可使W-10%Ti粉末完全合金化,球磨48h后颗粒逐渐转变成片层状,而W-30%Ti粉末在球磨72h后才完全合金化,片层结构更多更明显。2种成分的粉末都生成了固溶体β-W/Ti。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机械合金化特点的同时,重点研究和讨论了机械合金化制备金属难熔化合物的过程及机理,并认为机械合金化是制备难熔化合物及其材料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Fe-Si机械合金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能行星球磨的方法研究了原子配比3:1的Fe、Si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用XRD、TEM、SEM及EPMA对球磨不同时间粉末的结构、组织、形貌、截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75Si25混合粉末在球磨的过程中出现两种形态变化,一种是Fe与Si形成层状形态,另一种为Si及Fe—Si合金包覆Fe形成包覆形态;球磨至30h,合金化基本完成;球磨产物为α—Fe(Si)固溶体,颗粒粒径约为1~20μm。利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对Fe75Si25混合粉末合金化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李松瑞  袁朝晖 《铝加工》1996,19(6):37-41
论述了机械合金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对机械合金化在PM耐热铝合金中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并指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纯金属镁粉和锌粉为原料,通过机械合金化制取了Mg-Zn非晶合金粉末。借助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能谱分析仪等手段研究了Mg_(50)Zn_(50)粉末的机械合金化非晶转变过程。本实验证明了镁基合金在负值混合焓较小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机械驱动力的作用而发生MA非晶反应,且非晶反应能力很强,Mg_(50)Zn_(50)在50h内完成了非晶转变。非晶反应可能与颗粒的变形细化过程有关,原子的界面扩散在非晶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WC硬质合金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机械合金化的原理、设备和特性。论述了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纳米WC硬质合金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机械合金化制备Al-Pb粉末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X射线衍射(X-ray)、电子扫描电镜(SEM)及点阵常数和晶粒尺寸的计算,分析了互不相溶的Al-Pb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方法可获得Pb(Al)固溶体;Pb和Al混合粉末颗粒在高能球磨作用下,极度细化成纳米晶,且Pb颗粒在基体中均匀分散,有利于制备高性能Al-Pb系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机械合金化合成Ti_3SiC_2导电陶瓷的形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Si、C单质为原料,添加微量的Al为助剂,采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合成了以Ti3SiC2为主相、含有一定量的TiC等杂质的混合粉体.球磨8h后,得到了相对纯度较高的Ti3SiC2粉体;同时,在粉体中发现了直径为0.5~1cm扁平的坚硬块体.采用XRD和SEM分析了混合粉体和小块体中Ti3SiC2等组成相的形貌特征.通过分析在不同时间内制备的粉体Ti3SiC2的成分变化和块体断口形貌,发现了Ti3SiC2的块体产物断口表面具有"鸟巢状结构"特征,并对具有该特征的Ti3SiC2块状产物的生成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Mo(Si,Al)2粉末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机械合金化由MoSi2,Mo和Al粉末合成了Mo(Si1-x,Alx)2粉末材料,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相的变化和粉末的晶粒度,用扫描电镜观察球磨后的粉末形貌与粒度,并根据Burgio模式估算了生成Mo(Si,Al)2相的球磨能.结果表明MoSi2,Mo和Al混合粉经高能球磨5 h后生成了MoSi2和Mo(Si,Al)2,没有单质粉末剩余,也无Al-Mo中间相产生;球磨40 h后的粉末粒度为亚微米级,晶粒度在21 nm~40 nm之间,Mo(Si,Al)2相的机械合金化合成机理为类自蔓延反应,其生成所需的球磨能量约为15.4 kJ/g.  相似文献   

20.
以工业WC粉、Co粉和Cr_3C_2粉为原料,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制备了WC-Co-Cr_3C_2复合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光电子能谱等对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磨12h后复合粉末的粒度可达0.1μm左右,Co均匀分布且部分包覆在WC颗粒表面,处于亚固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