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秋韵  杜春兰 《园林》2022,(7):98-107
历史地段老旧社区兼具历史文化和居住生活双重属性,是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当下,历史地段老旧社区的更新发展面临重物质改善而轻文化回应、发展施力不均、社区内外落差明显、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对社区博物馆理念的解读,构建该视角下历史地段老旧社区“空间载体+文化内核+主体驱动+外部催化”的更新路径,并以重庆李子坝片区作为研究范围,通过资料整理、实地调研、人群访谈等方法,分析其中老旧社区在空间、文化、人群、运营层面的现状特征及发展问题。对应提出重塑山地立体空间体系、活化多元山城文化价值、强化居民主体行动框架、发挥周边产业介入优势4个更新策略,以期为城市历史地段的老旧社区更新实践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遗产,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涉及科学、文化、教育及美学等领域。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对象在经历了一系列探索过程后,开始寻求新的经营模式,新博物馆学理论的跨界实践应运而生。论文结合实地考察以及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以中国台湾地区"淡水古迹园区"社区博物馆为例,探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策略,希望大陆地区在社区博物馆发展实践的过程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区中西侧的文庙露香园地块为研究对象,借鉴"活态博物馆"的理念,对上海老城厢的传统风貌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城市遗产(街巷风貌、历史建筑、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进行梳理,并将活态博物馆的理念与上海老城厢的实际情况结合,通过文化体验、社区生活、教育传承三方面落实规划,以历史文化为触媒,提升老城厢内居民生活质量,传承上海乡愁,激发老城厢的活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王颖  阳建强 《规划师》2013,29(1):24-28
在城市快速发展逐渐转向旧城更新的背景下,具有复杂历史遗存的城市一般历史地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危机。武汉六合路片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采用"基因.句法"的规划思想,提出"解读历史基因,构建保护句法"的规划思路,深度解读风貌区的历史文化基因,发掘、整合风貌区的文化线路,构建文化网络;在此基础上设立保护单元,建构多层级的"句法"体系保护格局;进而通过单元指标控制和后续设计引导构筑长效、活态控制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17,(5)
针对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民居提出可操作性的保护策略与实践方法,是当下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迫切性课题,其重要意义除了延续历史地段风貌,更在于复兴传统社区空间。基于"微更新"视角,选择苏州古城中具有典型聚落特征的民居样本为研究对象,从"形态保护、功能再生、绿色建构"三方面对其进行修复性与创新性更新实验,以期达成传统"邻里单元"现代性的绿色复兴计划。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丰厚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工业强镇如何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新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通过梳理水冶镇发展历史、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提出"影视情景的资源活化""生产生活情景的空间修补""民俗文化情景、历史情景的活态传承"三位一体的保护更新策略,配合重点地段的详细设计,实现水冶镇空间情景再现,重塑老城活力。  相似文献   

7.
为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对量大面广的一般历史地段提供有效保护,从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入手,挖掘提炼文化资源,对街巷节点、街道绿化、市政设施、城市照明、广告牌匾、标识系统、公共艺术等环境要素进行微更新,形成低成本、易应用、多元化、活态化的环境微更新的历史地段保护框架.  相似文献   

8.
汪芳 《建筑学报》2007,(12):82-85
从城市视角,通过借鉴Eco-museum的理念,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运河活态博物馆的具体内涵。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态,是Eco-museum理念在城市中的实践形式,体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理念,将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延续高速发展的城市地区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协调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包容更为丰富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9.
吴昕 《华中建筑》2007,25(4):63-65
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福州"三坊七巷"地段为研究实例,分析了保护与更新的各种模式,并提出重赋历史地段活力的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杨俊宴  史宜 《建筑学报》2015,1(2):119-124
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空间特征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地方实践经验,提出基于"微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以"微社区"的形式划定街区内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以达到在规划中保护街区居民社会生活的目的。结合广州市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街区更新策略、社区组织策略和实施保障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微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的概念、性质及作用分析,指出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界面是历史街区保护及城市居民认知其环境的重要因素,并从成都市大慈寺历史街区的实地调研出发,分析了该街区的景观界面构成,探讨了历史街区景观界面的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的内容是“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核心区更新中的作用和价值.尤其侧重于其在更新实践中的推动或限制因素。本文的相关结论都是基于对佛山市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岭南天地)的案例研究,结论显示,“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总是会遇到各地方所特有的情况,这常与“三旧”改造概念的假设前提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针对目前中国在历史街区保护理念、方法及实施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在深入分析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大皮院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从保护与延续传统城市空间格局与形态、保护与传承人文社会网络等方面,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分区的保护方法,以期达到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保护与更新,维系发展人文活力和机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贾艳飞  吴烨  罗融 《华中建筑》2010,28(6):102-105
该文在研究国内、外工业历史建筑,地段保护成功案例的基础之上,以武汉锅炉厂厂区保护、更新案例为例,研究工业历史地段保护、改造与更新的原则与方法,探讨在工业历史地段更新改造中解决历史风貌延续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绪洪 《建筑科学》2012,28(7):107-110
针对目前城乡现代化迫切需要研究历史桥梁文化景观更变的特点,利用相应的景观更变设计方法,探索历史桥梁退役之后,功能、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从优化、整合、经营、发展的角度来实施景观更变,与历史街区空间复合,交通功能集约一体化设计,成为适合城乡人民休闲游憩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
作为集中连片体现历史风貌的精华地 区,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平房院落更新改 造的冲突日益显著。近年来,北京相继出台历史 文化街区与平房院落保护更新的条例与导则, 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与 意愿的前提下,用最小干扰的设计手法进行平房 院落的成套化改造,成为当前老城平房院落更 新的议题。本文以北京市西四北历史文化街区 二条3号院改造为例,采用调研法、文献法和计 算模拟法对该地区平房院落建筑形制、院落热 环境和建筑围护结构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 当前平房院落改造提供风貌保护与居住改善需 求上的平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任皓 《中外建筑》2011,(6):120-121
历史街区在改造与更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消除历史遗留的火灾隐患和提高抵御火灾能力的问题。基于历史风貌和城市文脉的保护要求,历史街区的防火防灾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防火防灾工程设施必须与历史环境相协调。本文通过解读昆明文明街历史街区改造更新中的消防设计策略,对如何在历史街区改造中使用一定的消防技术手段实现保护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个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依托济南商埠区“一园十二坊”及周边地区设计实践,尝试搭建城市更新语境下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技术框架,即:摸清存量资源家底,剖析发展瓶颈诱因,以历史观和发展观引导区域精准定位,以运营视角下的需求研判为导向选取更新路径,从而形成以特色空间格局为本底,功能优化为驱动,触媒项目为催化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为脉络,强化空间环境特色与区域支撑系统的城市设计规划策略闭环。在实施层面,提出通过构建一体化策划设计方案体系,建立触媒项目带动的一体化项目运作机制,搭建政府、居民、企业、商户等多元主体参与 平台,实现区域人、地、房、业不同领域的一体化更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谈及的"边缘化"历史城区主要是指历史悠久,但现状损毁严重、历史遗存较少,没有被纳入各级保护体系之中并严重衰落亟待更新的老城地区。这些地区往往由于历史遗存已经不多而被认为保护价值不高,并纳入到整体改造之列,致使中国大量类似的老城区由于疏于保护而迅速消失。本文从抢救这些濒临消失的历史城区的角度出发,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希望通过笔者所做的山东省无棣老城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实践的探索总结,对类似地区的复兴实践提供启示,使更多的历史城区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