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世纪居住园区的环境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蓬勃地发展。我国的城乡建设正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及速度向前迈进!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内城乡住宅区的建设投入了大童的资金,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建成的城乡住宅就达8亿m2之多。我国建设部规定:到2000年全国城镇人均使用面积达12m2,每户有一套功能基本齐全、设备基本配套的住宅,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住宅自有率达30%左右,到2020年人均使用面积达16m2以上,实现每户一套功能齐全、设备配套、居住环境良好的住宅,住宅自有率达50%以上。全国对居住园区的试点工作正在有计划地进行并已硕果累累和不断地开…  相似文献   

2.
适用性是居住生活质量水准的重要指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照不同的社会居住对象,分级住宅适用性能指标体系是衡量居住质量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住宅科技》1999年第7期)中适用性的内容,论述了居住各功能空间分区及厨卫整合设计的原则,并指出在现代住宅中,设备和设施物理环境、住宅的可改性及无障碍等住宅性能评定中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健 《四川建筑》1997,17(2):26-2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目前阶段,我国修建的住宅大多是多层住宅,多层住宅的顶层,位置特殊,理应采用一些与其它楼层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是据大量调查表明,现在已建成的很多普通多层住宅中顶层的居住环境存在着明显缺点,住房普遍反映不佳,不利于分配、销售。本文就如何改善住宅顶层的居住环境这一问题做一下探讨。1.目前住宅顶层的居住环境上存在的问题1.1由于顶层以上就是屋顶,其外围护结构面积比其它楼层大,室内易受自然气候影响,温度波动变化大,保温、隔热效果…  相似文献   

4.
《建筑》2005,(1):69-69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2004年年会上了解到:随着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百姓对居住环境、配套措施、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将重点做好改善厨卫环境的设计施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工作。据该会秘书长林润泉  相似文献   

5.
住宅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居住区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我们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提高居住环境质量面临诸多问题。我们的城市布局必须是紧凑的,居住区人口也必须是高密度的,而建筑应是低密度的。对高层住宅的基本特点必须来一个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住宅设计工作不仅要致力于工程设计的研究,也要宏观地了解和认识住宅政策与理论,这将使我们站在更高的位置,扩大思考问题的范围,从而对住宅设计有根本性的启示。 1.居住目标内涵与指标 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住水平采用综合指标,如每套使用面积、每套房间数、每套人均使用面积、每套所占居住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大大的改善了,然而在住宅建设和住宅设计中仍存在许我矛盾和问题。 一、面临的困扰与挑战: 首先面临的是城市住宅开发的策略性问题,尤其是在旧城区的住宅建设,见缝插针式的开发,造成居住质量和环境质量的下降,是破坏性的建设;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五十年来增加城市536座,城镇人口由原来只占总人口比重不到2.5%上长到30%,使得城市住宅需求量大增,而另一面却又有大量的空置房;追求容积率提高而忽视居住的质量和环境质量;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物质文明,但同时又带来它的负…  相似文献   

8.
居住与环境     
李茹  路红 《中外建筑》1997,(4):15-15
站在世纪之交,我们不能不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予以高度的重视,应该围绕生态平衡产生的整体观点、人本观点、共生观点、绿化观点、场所观点、发展观点等展开深入的研究,以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的一生约2/3的时间是在住宅里度过的,因此,如何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是建筑设计人员的责任。 居住环境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它们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居住形态、社会环境、设计水平及使用者的水平。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是两个互有联系的独立体,它们都离不开人的生理和心理两大需求的制约。本文试从居住的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简略述之。  相似文献   

9.
上海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来代化市民的居住条件,改善居住环境,为市民未来美好生活作出不懈努力。文章通过对上海城币肌理的分析和延续运用里弄住宅的基本构架,把地方居住文化的精华带入21世纪,提出完整的居住理念,改变冷淡的邻里关系,提出即时交往场所,建成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并以’96上海住宅设计国际竞赛获奖作品──《家园》为实例,作具体深入分析,提出构筑上海城市居住园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0.
陈芳 《中外建筑》2007,(8):43-46
住得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指以居住生活为中心的生活环境中有形或无形的外部条件,一般涉及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自然条件和各种人为条件。也就是说,它是由周围条件、用地条件、公共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生活环境,是指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完善和提高住宅质量与生活质量,营造出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本文结合“九州“眙景苑”工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浅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朱铭莺 《园林》2008,(6):40-41
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衡量。理想居住环境的生态设计我们的居住环境由室内和室外两部分构成,室内和室外环境、建筑硬景观和环境软景观的完美融合是居住的最佳境界。三泽千代治先生从自然环境和人文主义角度思考21世纪人类住宅的特征,反思以往住宅建筑给地球留下的隐患——建筑垃圾、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  相似文献   

12.
武汉近代里弄住宅居住环境特色与保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华虹 《华中建筑》1998,16(3):94-98
文章研究了武汉近代里弄住宅的居住环境及影响要素,分析了里弄住宅居住环境的色特色系统鸺成,提出了现阶段里弄住宅居住环境保护与改善的任务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开彦 《住宅科技》1991,(10):5-10
住宅单元内部空间的组织和布局构成室内居住环境。作者在对全国40多个城市大量家庭的居住方式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室内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居住建筑     
中国住区与住宅建设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经历,其速度这快、建设量之大、建设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提高幅度等方面都是举世无双的。此外,还有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全世界独有的。一是“全民皆住宅通”。中国自住宅制度改革,实行商品化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这20年里中国城乡居民普遍经历了“自购房、自装修房、自换房、自租房”等“住宅通”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跨入新世纪的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技术迅速发展和思想文化的高度活跃,伴之而兴起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对人类社会工作和生活也将引起大的变化,并将刺激住宅建筑和人居环境的建设向更大跨度和更高水平迈进,为此,需要以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来迎接新世纪向人类提出的挑战。本文就住宅与居住环境设计如何适应新时期要求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居住密度的角度研究城市的居住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南京地区几个典型社区的调研为基础,分析当前城市居住密度和居住质量之间的关系;将居住密度细分为多项指标.以每个单项指标分别与居住质量的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密度各项指标与居住质量之间相关联的紧密程度,探讨居住密度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这是从密度的角度探讨提高城市居住质量与城市生活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内容和家庭结构 ,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居住者的眼光、需求也在不断更新。人们不仅对居住空间的“量”不断有所追求 ,而且对居住空间的“质” ,即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初期的要“住得下” ,还要“分得开” ,逐步发展到要“住得好” ,还要环境舒适、优美 ,设备齐全 ,设施配套等等。为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 ,经过广大设计人员的努力 ,住宅建筑面貌有了相当改观 ,住宅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厅”作为日常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急速增长的老年人口迫切需要宁静优美、健康适用的居住环境。文章通过对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居住状况的分析以及居住环境现状分析,结合老年人实际需要,从住宅建筑设计、外部条件选择、小区环境布置等方面探讨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燕 《安徽建筑》1998,6(5):119-120
为重点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及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加快解危解困,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国家于1994年开始启动“安居工程”,并在全国迅速掀起建设热潮。据住户反映,目前各地安居住房质量情况参差不齐,局部设计不合理,质量标准、综合配套及环境、交通等条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安居工程”居于政策性的平价住房,商品利润低,许多建设单位对此重视不够;误以为“‘安居工程’的建设,就是面积小、造价低、标准不高的住宅”。而实际上,“安居工程”虽不是高标准的豪华住宅,但也不能同简易楼一样…  相似文献   

20.
朱林  黄秀渝 《山西建筑》2005,31(24):36-37
介绍了老年人居住空间向设计的前提及必须考虑的问题,从住宅的选择、室内空间、交往空间、庭院设施的设计阐述了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要点,达到为老人创造安全、方便、亲切自然的理想居住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