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种劲松  周晓中 《雷达学报》2013,2(4):406-421
近年来,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进行海洋内波探测在海洋遥感领域受到极大关注,成为SAR 重要的海洋应用之一。该文围绕SAR 图像海洋内波探测专题,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分别在内波参数反演方法、雷达参数及风场对SAR 内波成像的影响、内波2 维SAR 成像仿真等3 个研究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及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从70年代开始,遥感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地球资源卫星获得的大量遥感图像中包含着有关地球表面,海洋表面等的大量信息,因此利用遥感图像卫星资料来研究地面及目标的光学特性,是一种极其有应用价值的方法和手段。NOAA/AVHRR2有5个通道,通道1、和通道2位于可见光波段,用于观测可见光的反射太阳能,通道4和通道5是位于10-12μm的热红外通道,用于探测地面、海面及目标的辐射信息、通道3兼有上述两  相似文献   

3.
以天基可见光遥感器探测地球同步静止轨道空间目标为例,详细分析和讨论了在天基空间目标可见光探测的任务中,太阳、空间目标和天基可见光遥感器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对可实现天基空间目标可见光探测的条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给出了适宜天基空间目标可见光探测的条件和结论,为遥感器的在轨工作能力分析和工作模式设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航天光学遥感器对红外探测器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论述了航天光学遥感技术的定义、红外遥感区别于可见光遥感的技术优势以及国内外红外遥感器的发展现状。全面分析了未来红外遥感器在资源、海洋、环境、空间红外观测、红外侦察和导弹预警等军民应用领域的具体需求以及超光谱、静止轨道等特殊红外遥感器的潜在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各类遥感器的技术指标和国外的技术差距,战略性地提出了未来军民用各个遥感领域红外光学遥感器发展对核心器件——红外探测器需求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顾聚兴 《红外》2005,(5):43-45
光学遥感包括在远处用主动式或者被动式光学技术进行探测。传感器可以在红外、可见光或者紫外的单个波长、数个波长或者宽范围的波长处进行观测。传感器的输出可用各种方法处理以产生图像,识别材料的特征,或作其它用途。传感器可以利用环境照明光,也可利用激光或者其它光源来照射景物。  相似文献   

6.
孙永雪  夏振涛  姜守望  王珂  孙征昊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1):0114003-0114003(6)
由于微光遥感可在夜间和晨昏时段等低照度条件下对地物进行探测,该遥感相机利用微光遥感与传统可见光遥感进行互补,实现可见光波段全天时对地观测。考虑系统长焦距(500 mm)、大视场(5°×2°)、大相对孔径(F数为3.8)、小型化、高光学效率等各方面因素,该遥感相机最终采用离轴三反结构形式,采用双探测器共光路、分视场形式实现微光、可见光探测器同时成像。对光学系统设计和成像质量进行了详细分析,传统可见光波段各视场MTF优于0.4@200 lp/mm,微光可见光波段各视场,MTF优于0.75@77 lp/mm,MTF接近衍射极限,结果表明:根据光学载荷研制发射流程,从加工、装调、一次调焦和不调焦四个过程详细分析了系统公差,给出了公差分配结果。此外,对该光学系统的可扩展性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7.
光和物质相互作用中,探测光的偏振属性的发生和变化是偏振遥感的物理基础.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和大气中的具有偏振特性的目标观测受到国内外遥感界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研制了多种探测机制的光学偏振遥感仪器,广泛开展了光学偏振遥感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在偏振测量、定标、建模及偏振信息解译反演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在气候变迁研究、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环境监测、灾害预警、海洋研究等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调查了Ekman流对浮游植物生态动力过程的驱动机制。采用新的光学遥感算法提取浮游植物光学有效信息。该算法结合了近红外波段的浮游植物荧光信号以及可见光部分的弹性散射的辐射传输模型,通过两次迭代优化算法,提取浮游植物光学信号。采用辐射传输软件Hydrolight对海水水下光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新算法对模拟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算法较好地表征了浮游植物叶绿素光学参数。利用MERIS光学遥感数据并结合了动力学参数,利用该算法分析了强台风尼格对我国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kman流是我国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红外》2012,(8):50-F0004
近年来,空间(对地)光学遥感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光学遥感器应运而生,而且其性能也得到了迅速提高和完善。其中,高光潜成像遥感技术是集新型探测器技术、精密光学机械、微弱信号探测、高速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在地质、海洋、农业、大气和环境遥感应用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金星快车可见光与红外热成像光谱仪(VIRTIS)载荷成功地实现了对金星表面辐射探测”事实出发,利用高分辨率传输分子光谱数据库(HITRAN),仿真验证了金星大气模型相适应的近红外大气窗口,从而分析并获取了金星 THz 大气窗口。与此相适应,从实现金星地表全天候遥感探测科学目标出发,系统阐述了金星大气 THz窗口下探测的优势,提出多功能金星遥感构想。  相似文献   

11.
由于探测技术的缺乏,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海洋光学是研究海洋的光学性质、光在海洋中的传播规律 和运用光学技术探测海洋的科学。海洋光学相关技术以光电子学测量方法为基础,借助激光技术、近代光学信息 处理、卫星遥感等高技术手段,是深入认识与了解海洋光学性质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海洋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 力之一,现已成为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刘秉义  李瑞琦  杨倩  孔晓娟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1):106006-0106006(6)
为了评估和分析激光雷达探测全球海洋光学参数的性能,根据激光雷达方程和给定的激光雷达参数,使用MODIS Level 3全球年平均的海水吸收系数a()和后向散射系数bb()数据作为海水光学参数的参考值,对蓝绿光星载海洋激光雷达在全球海洋的探测深度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星载海洋激光雷达探测深度的分布主要依赖于探测波长和水体光学性质,清洁大洋水的最优探测波长在460 nm左右,白天和夜间的最大探测深度分别为~110 m和~120 m;沿岸浑浊水的最优探测波长多在500 nm以上,最大探测深度只能达到20 m或更浅。探测波长为470~480 nm时,星载海洋激光雷达在全球范围内的平均探测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13.
光学退偏器在遥感器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  马骏 《红外与激光工程》1998,27(6):34-36,47
讨论了光学退偏器在遥感器中的应用要求和设计原理,并针地海洋水义系统要求设计了改进型的Lyot退偏器,分析了光学退偏器的残余偏振度、光束偏折和角弥散等性能指标。根据系统应用的要求提出了光学退偏器指标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证明设计的退器满足海洋水色扫描仪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舰船检测与监视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海洋遥感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遥感数据重要的海洋应用之一。当海洋遥感图像用于舰船尾迹检测时,就可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提取舰船目标信息。文中利用光学遥感图像的海面舰船尾迹特征以及相关参数,估测舰船目标的速度与航向。分别通过灰度累积法和Radon变换法两种不同的尾迹长度检测方法,对尾流长度进行了提取,并利用尾流长度特征简单估测了舰船航速与航向。对实验结果和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舰船尾流检测的因素进行了讨论。估算结果初步验证了对航速与航向估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模拟大气对成像的影响是天基光学遥感成像仿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针对工作于可见光到热红外波段(0.4~14 m)的天基光学遥感成像系统,引入了考虑场景内部目标与背景之间相互影响的遥感器入瞳处的辐射方程,并基于线性模型模拟了邻近效应。设计了计算大气透过率、上涌辐射和下涌辐射的大气查找表,分析了水汽含量、气象视距、目标高度、太阳-遥感器-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大气辐射计算的影响,为查找表输入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最后,通过长曝光和短曝光图像的调制传递函数,分析了光学湍流对天基光学遥感成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可见和红外偏振遥感技术研究进展及相关应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于大气及地物光谱辐射的偏振敏感性,使得可见和红外偏振遥感逐步发展成为地基、航空和卫星观测的新技术手段,在全球气候变迁研究、对地遥感和天文研究等领域得到应用。根据不同探测目标,从偏振分析机制和偏振信息获取模式等方面介绍了光学偏振遥感系统研究进展,并结合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偏振机理,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可见和红外波段偏振探测实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光谱偏振遥感信息在反演大气、自然地物、人工目标以及天体等性质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情况。最后,充分关注偏振光学、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状况,并考虑先进偏振检测、定标等技术在光学偏振遥感系统中的应用进程,展望了光学偏振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高光谱遥感考古探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光谱遥感与以往遥感技术相比,具有图谱合一的特征和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一系列波段,是一种综合性的遥感技术手段.文物遗存在地面的信息一般比较微弱,高光谱遥感具有识别微弱信息和定量探测的优势,但高光谱遥感目前在考古中却未得到有效的应用.本文以秦始皇陵区为研究区,较系统地阐述了高光谱遥感在考古中的创新应用研究,以及所取得的考古成果.表明高光谱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偏振遥感器的偏振探测精度受仪器自身的偏振特性影响。其中偏振遥感器镜头的相位延迟是其自身偏振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偏振遥感器镜头相位延迟对偏振遥感测量的影响。说明了镜头的相位延迟可以由各镀膜界面相位延迟累加得到,且主要由光学薄膜引入了镜头相位延迟。随后利用薄膜理论推导出了单透镜界面相位延迟的解析解。采用该解析式对可见及近红外、红外、超宽带三类减反射膜系的实际应用样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界面常规宽带减反射膜系的相位延迟随着波长增加而单调递减。因而,对于宽波段偏振遥感器镜头,无法利用各光学界面间的补偿来获得总的低相位延迟。  相似文献   

19.
星载战术遥感器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星载战术遥感器概念。该遥感器具有对目标进行近乎实时探测和定位的能力。其全色、多光谱及超光谱成像遥感器的组合,更适合于高光谱及高空间信息特征的提取和利用。本原理采用高性能和紧凑的光学系统设计,其突出的优点表现在其各成像遥感器能够同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无线电工程》2019,(11):956-960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反射信号(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ometry,GNSS-R)进行海洋环境要素探测已成为国内外遥感领域一大热点。镜面反射点作为GNSS-R遥感探测的坐标基准,其预测的精度与速度对后续环境要素的反演有着显著影响。针对星载GNSS-R实时预测高精度镜面反射点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AdaGrad优化的GNSS-R镜面反射点自适应预测算法。利用空间几何关系对镜面反射点进行粗略估计,通过预处理后利用AdaGrad优化寻找镜面反射点的最优解,仿真实验证明算法的精确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