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引发井控风险的诱因很多,做好井控诱因影响程度大小的评估工作是有效降低井控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风险损失的基础工作.层次分析法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有效决策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建立了三级地层诱因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分析地层因素诱发井控风险因素权重的模型,得出了各诱因权重值,为正确识...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海上老旧井控设备多、报废标准不足的问题,基于权重分析,综合考虑井控设备资料完整性、现场管理措施、井控设备运行状态3项指标,评定井控设备风险等级。风险评级结果表明:J平台环形防喷器、钻井四通风险等级为I级,闸板防喷器风险等级为II级; 井控设备整体风险较低,但个别设备有一些功能上的问题,需要及时整改。该风险分级方法有助于提高井控设备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海上井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东霍贾古尔卢克气田EHojg-21D井是阿姆河右岸合同区块的第一口定向探井,该气田地层复杂,上部地层以泥岩为主,易垮塌造成卡钻事故;中部基末利阶盐膏层是高压盐水风险极高地层,地层压力系数达2.30;下部目的层碳酸盐岩存在裂缝和溶洞,钻井作业中可能发生井漏或井喷。该井面临着高钻井液密度条件下盐膏层内定向轨迹稳斜控制难、定向钻遇高压盐水的处理、储层井漏的堵漏压井、井漏与产气同层的井控控制等技术难题。通过EHojg-21D定向探井钻井工艺技术的现场实施,探索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为今后地质勘探和钻井工程实施钻定向探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范文会 《石化技术》2022,(12):65-67
众所周知,井控风险对于油气生产企业而言是具有颠覆性的。井控装备作为井控安全的利器,是保证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钻完井安全作业中最重要的装备。随着海上勘探开发和钻完井逐步由浅水走向深水,由国内走向国外,油气开采对于井控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标准化促进海洋井控装备安全进行分析论述,阐明了海洋井控装备与标准化互相促进的机制形态,从而保证海洋井控装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油气井钻探过程中一旦发生井控事件往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油气层起下钻过程中井控事件多发,确定安全起钻的条件是起钻前井控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对于油气井井控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对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典型井控标准的分析,结合现场施工,对以油气上窜速度确定安全起钻条件是否合理进行了探讨。仅以油气上窜速度判定是否满足起钻条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提出在其他起钻条件满足现有井控标准的前提下,油气层井段起钻前先进行溢流检查,然后根据气测录井全烃峰值及全烃曲线变化情况综合判断,最后再以计算的油气上窜速度作为参考,确定是否满足起钻条件。现场施工过程中,可通过科学合理的判断起钻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井下无井控风险,以及因油气上窜速度过高不能起钻的情况,同时也能确保起钻过程中的井控安全。  相似文献   

6.
钻井过程中井控风险的影响因素往往不能定量化,常常采用一些比较模糊的语言给出风险程度的评语。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适合于油气井控风险评价的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数学模型,利用西部某油田的探井实钻资料进行了井控风险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风险表现基本吻合,表明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适用于探井井控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7.
探井转开发井是降低深水油气开发成本的重要途径,然而探井的井筒完整性失效是深水探井转开发井工艺中的主要风险,为有效评估探井井筒完整性风险,建立了深水探井井筒完整性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将探井井筒分为井口失稳、套管管柱失效、水泥环失效、水泥塞失效、裸眼完井段失稳、人工作业管理风险等6个风险屏障单元,并确定了各个单元的主要风险因素;利用Noisy-OR gate模型和历史数据,确定了贝叶斯网络的条件概率;最后利用贝叶斯网络计算得到的失效概率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定量确定了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并通过风险矩阵法评估了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实现了对井筒完整性风险等级的划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对探井井筒各风险因素及井筒完整性失效的定量判断,有助于降低深水探井转开发井的事故风险,可为现场井筒完整性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奥陶系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钻遇放空漏失率高,易漏易涌,普遍井深超过6000 m。高压油气井、漏失井井控风险高,尤其是穿换井口或整改井口作业,油井处于无控状态。高风险作业时应用封堵式井控技术将油气层进行临时封堵,确保了井控安全。针对不同井况,目前有K-1桥塞封堵井控技术、RBP可取式桥塞封堵井控技术和临时封堵管柱井控技术等三种成熟封堵技术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消除了作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探井转开发井是降低深水油气开发成本的重要途径,然而探井的井筒完整性失效是深水探井转开发井工艺中的主要风险,为有效评估探井井筒完整性风险,建立了深水探井井筒完整性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将探井井筒分为井口失稳、套管管柱失效、水泥环失效、水泥塞失效、裸眼完井段失稳、人工作业管理风险等6个风险屏障单元,并确定了各个单元的主要风险因素;利用Noisy-OR gate模型和历史数据,确定了贝叶斯网络的条件概率;最后利用贝叶斯网络计算得到的失效概率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定量确定了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并通过风险矩阵法评估了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实现了对井筒完整性风险等级的划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对探井井筒各风险因素及井筒完整性失效的定量判断,有助于降低深水探井转开发井的事故风险,可为现场井筒完整性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因为风化壳发育、钻井液密度窗口窄、油气显示活跃等原因使部分井在测井作业过程存在较大井控风险。对测井作业存在的井控风险及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井控风险的井测井作业前井筒条件需满足的条件,分别从电缆测井、钻具输送测井、特殊作业3个方面阐述了不同条件下井控处置工艺。通过系统完善测井井控工艺,完成了近30井次漏失、油气活跃井的测井施工任务。通过相关基础工作,得出环型防喷器在密封电缆时的各项参数,设计了快速电缆固定装置,为各类测井井控应急处置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克拉2气田高压气井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克拉2气田在开发生产过程中,部分单井出现生产套压、技术套压异常升高的现象。针对高压气井环空压力异常问题,塔里木油田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单井风险评估工作。在借鉴API RP 90中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参考国际大石油公司高压气井的管理经验,根据克拉2 气田单井的实际情况,通过先静态后动态的评估程序完成了克拉2气田单井风险评估。特别是对4口重点井,在动态评估完成后,正常开井生产日增天然气1 000×104 m3以上,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评估技术和方法的总结,取得了一些高压气井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的初步认识,对国内陆上高压、超高压油气田开展类似的风险评估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娟  戴强  张尧 《天然气工业》2015,35(1):120-125
高温高压含硫气井试油过程中工况变化频繁,作业期间由于井筒温度、压力剧烈变化导致的生产套管损坏、油管弯曲变形,封隔器窜漏等井下复杂情况时有发生,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为此,在对高温高压含硫气井试油特点分析基础上,以"因子"分析方法为手段,分析试油井筒安全风险点,并将井筒风险类型初步分为:先源型风险和后源型风险。进而探讨了试油重点工况和高风险点的安全控制措施:作业前,先对井筒内的生产套管、油管、井下工具等强度及其所适宜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综合评价,再根据评价结果及作业要求来优化试油方案、优选器材和设备;作业中把优化评价结果用于控制施工作业程序及不同工况操作的工艺参数。现场实际应用的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导试油井筒风险的辨析,及时削减或是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试油期间井筒安全。同时指出,应根据目标区块试油工艺和井下工具的变化,开展更细致、深入的分析,以便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缩短海上油气田建产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的有效手段,但海上油气田工程设施建造周期长、油气管网相对较少,对钻完井作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不同水深、不同类型和不同井口型式等探井转开发井特殊要求,建立了浅水探井井口再利用技术、一井多目标钻完井技术、简易移动式平台井口稳定性技术和深水探井转开发井井筒完整性评估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部分采气井油管变形、结蜡结垢严重,造成监测仪器下不到井底,从而影响录取资料的质量;同时凝析气藏复杂的相态变化所引起的储层多相渗流和井筒多相流动,给测试资料的解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资料的解释精度。因此,常规的试井技术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开发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从试井理论、测试工艺等方面入手,提出了高压气井和凝析气井资料处理及解释方法,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高压气田、凝析气田的试井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良好,为气田的生产管理和方案调整提供了优质的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15.
MDT测井技术在LG地区多井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G地区的预探井钻获工业气流后,在该井周围相继钻探了多口井,地质上迫切需要了解储层在横向上的变化情况、气水层在纵向上分布状况和气水界面等。为此,对LG地区10多口预探井及评价井进行了MDT地层测试,较好地解释了二叠系长兴组各个礁滩气藏以及三叠系飞仙关组各个鲕滩气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中,LG1井与LG001 1、LG001 3、LG001 6井等属同一压力系统,而与LG2井、LG3井和LG6井为不同的压力系统;长兴组礁滩储层中,LG1井与LG2井气层不属同一压力系统,而与LG001 1井、LG001 3井为同一压力系统,LG12井与LG28井为同一压力系统,LG8井和LG11井分别为单独压力系统。该分析结果为单井地层压力分析、气水识别、压力系统分析及后期的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鹏程 《天然气工业》2007,27(8):124-126
长期以来,在石油地质研究领域对CO2与CH4的转化关系及其转化成因尚无统一的定论。一般只将CO2作为生油还原环境的参数指标之一。因此在油气田勘探研究中,常将CO2在储存空间的保存完好性作为判定生、储油气层保存完好性的指标,这样CO2在油气田勘探阶段中仅作为寻找油气藏的一个线索。但在如下几种条件:①存在CO2催化剂(触媒剂);②存在H2及H2的化合物;③具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④处于特定的保存条件下,则CO2可以转化为CH4及烃类,或者CH4及烃类能够转化为CO2。由此认为,CO2可作为勘探开发大气田的指示气体,而且在发现有高含量和高产量的CO2气井地区内,有可能勘探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相似文献   

17.
基于老测井系列的数字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超  梁涛 《天然气工业》2008,28(1):67-69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和油气资源的逐渐贫乏,利用测井资料进行老井复查已经成为一些老油气田工作的重点。而老油气田测井解释工作最大的困难在于老的测井系列测井项目较少,测井质量不高,缺乏足够的测井信息。为此,以四川盆地的某老气田为例,提出了利用测井曲线相对齐全的关键井来构建其他老井测井曲线的新方法,并以岩心分析资料为研究基础,应用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在准确识别岩性的基础上对该气田10口井完成较高精度的测井资料进行了数字处理。结果证明,该研究思路和方法对老井复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种确定带底油凝析气藏气井合理产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由常规方法确定的带底油凝析气藏气井合理产量进行生产,使得锦州20-2凝析气田某些气井在投产后很快出现了底油锥进。通过对带底油凝析气藏气井系统试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找出产气量和压力平方差之间、压力平方差与生产压差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确定气井射孔底界到气藏油气界面的距离计算出气井的合理产量。锦州20-2凝析气田2口井的应用结果表明,用本文提出方法确定的气井产量指导气井生产,可以有效地控制气井底油锥进速度,延长气井的稳产时间。  相似文献   

19.
油气井管柱完整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回顾油气井管柱完整性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在钻柱构件适用性评价、"三超"(超深、超高温、超高压)气井油套管柱可靠性设计与完整性评价、"三超"气井油管腐蚀行为与评价、热采井基于应变设计与选材评价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情况。指出现有油气井管材与管柱技术仍不能满足"三超"、严重腐蚀、非常规、特殊工艺和特殊结构井等服役环境,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油气井管柱完整性技术研究与科技攻关的建议:1持续完善和发展中国西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套管柱优化设计与管材选用及完整性评价技术;2急需建立有针对性的非常规页岩气开发套管柱优化设计、选材及完整性评价技术;3建立"三超"高含CO2气井环境及压裂酸化工况复杂油管优化设计、选材选型、完整性评价技术;4深入研究含缺陷油气井管柱缺陷检测、安全评价、风险评估、寿命预测、维修补强等关键技术;5建立油气井管柱完整性管理体系和配套的支撑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元坝地区海相气藏埋藏较深,主力储层垂深超过6 500 m。该地区超深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存在着高温高压、地层岩性复杂、测量仪器稳定性差以及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等难题,对水平井钻井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分析了元坝气田的钻井施工技术难点,通过开展直井段防斜打快技术、超深硬地层侧钻施工技术、增斜段和水平段井眼轨迹高效控制技术研究,以及耐高温高压SLBF HT175型随钻测量MWD仪器的研制,形成了元坝气田超深水平井随钻测量与控制技术,大幅提高了元坝气田超深水平井施工能力。SLBF HT175型随钻MWD仪器经在元坝4口超深水平井中应用,MWD耐温性能、抗压性能、测量精度和整体可靠性等经过现场验证,能够满足国内油气田超深水平井的随钻测量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